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瞄准住院场景的“医小护”完成1000万Pre-A融资

2016-04-26 13:44:07 作者: 来源:猎云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近日,“医小护”的创始人胡翼向猎云网独家透露,“医小护”已在2015年11月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1000万人民币。此次融资主要用于产品优化、市场拓展和品牌宣传。

中华PE:

近日,“医小护”的创始人胡翼向猎云网独家透露,“医小护”已在2015年11月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1000万人民币。此次融资主要用于产品优化、市场拓展和品牌宣传。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医疗类App的数量已经突破2000款,移动医疗正在颠覆传统的就医模式。“2015年互联网+医疗火热,但大部分医疗App都是在预约挂号上做文章,试图从医生群体切入,而‘医小护’关注的则是护士群体。”

创始人胡翼,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曾担任北京祥云医疗集团副总裁,康知网CEO,他告诉猎云网,作为一款医护App,跟“夜班”、“云医”等同类产品相比,“医小护”并不打算把“医护社交”作为主打功能,而是瞄准了住院场景中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互动。

在“医小护”里,用户可以通过图文、电话等方式给患者进行随访和管理,并根据需求设定相关咨询费用。同时,还可以在“问答”和“病例”社区里进行护理宣教,而这些功能都是和团队的另一款产品“住院宝”配合完成的。“住院宝”是一款患者住院康复助手类App,拥有治疗指南、康复知识及住院提醒等功能,用户可下载关注自己的治疗课程。通过打通“医小护”和“住院宝”之间的功能互动,实现患者和主治医生、责任护士之间的无缝沟通,是胡翼最终想要做的事。

“护士工作繁忙,普通的社交需求有限且完全可在微信上完成。而‘医小护’所提供的社交则是结合工作需求的社交。”将在5月初上线的新版本里会加入一个全新的设计——“工作站”功能,今后产品所有的医护工作流程设计就会在这里展现。并且,除了要打造成一个患者随访、排版的执业工具外,“医小护”还会加入学习功能,引入护士资格证考试题库、学术文献和护理知识库。

目前,医小护的团队共有20人,2015年11月上线以来已经覆盖全国20多家医院。“一位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周期是2~10天,而在这段时间内,患者和医护工作者之间的接触所产生的痛点才是我们所关注的。如,医护工作者可以通过‘医小护’将治疗指南、康复知识及住院提醒发送给使用‘住院宝’的患者,这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因沟通引起的医患纠纷。”

在未来,紧紧围绕住院场景的“医小护”还会针对分级诊疗提供分享经济模式的陪诊陪护服务。“无论大病小病人们都愿意去三级医院扎堆,而一二级医院却常常是门可罗雀。‘医小护’今后想要做的就是帮助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关键词:场景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