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裁员凸显券商“靠天收”模式痼疾
2016-05-30 10:06:10 作者: 来源:长江商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长江商报消息 一季度行业净利大降51.9%,多家券商营业部仅有三人简配组合编者按
一场传统金融行业人才或主动或被动的“迁徙”正在发生。在方正证券(601901,股吧)等近十家券商纷纷发布或酝酿内部文件裁员、降薪之时,又有近30名上市银行高管被曝出今年来相继离职。
不过,这或许只是金融行业变迁的一隅。长江商报记者采访多位从传统金融行业加入新金融行业的人士发现,传统银行、券商等净利润下滑、增速放缓已成事实,资管、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等新金融业态正迅速崛起。
“人才流动就是行业的‘晴雨表’,新的战略和行业在社会资源、资本、技术匹配后,人才资源能成为行业发展强劲的推动力量。”有金融专家表示,人才流动会正向刺激金融行业的创新,使得传统金融行业更为开放。
5月25日,在位于武汉市青山和平大道旁的一栋写字楼里,刚从券商“出走”的刘浩(化名)正在为新公司的装修紧张忙碌着,刚拿到私募牌照的他着实兴奋了几天,对长江商报记者长舒一口气:“现在好了,要开始新的事业了。”
刘浩的新公司,是和几个同样从券商出来的伙伴组建,“现在股市不赚钱,周围不少人等着被裁掉,我们这也算主动出击”。刘浩对着长江商报记者摇摇头,当年和他一起进入证券行业的人,在去年股市开始有下探迹象时已经撤离,如今,随着券商裁员声四起,自己再也坐不住了,果断从武汉一家外地券商离职。
刘浩所担心的,正是日前方正证券在内部下发的《关于启动组织效率提升项目的通知》,在“要么裁20%,要么降薪20%”的传言下,方正证券被认为打响券商裁员“第一枪”,随后方正证券出来澄清,称提升人均产能不等于裁员,但优胜劣汰过程中也不排除有人会离开。
其实,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除了方正证券,其他券商的内部文件也纷纷亮出裁员、降薪、减福利等计划,涉及华泰证券(601688,股吧)、财通证券、国金证券(600109,股吧)、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等近十家券商。数据显示,一季度各大券商净利润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行业平均降幅为51.9%,其中太平洋证券下降97%,降幅最大,共15家券商降幅超过50%。
“券商裁员与股市进入熊市周期密切相关”。5月26日,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志彪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应积极改变“靠天吃饭”、业务结构单一的模式,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
一线经纪人成大裁员“重灾区”
一年时间,天上地下,云泥之别。
去年牛市的疯狂给券商带来了丰厚的交易佣金,让行业收入暴增150%以上。而现在,一股裁员风潮正在袭击从业人员。
裁员浪潮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当属一线的客户经理和经纪业务人员。
“精简的一线客户经理和经纪人员,往往处于营业部最低端,纯粹是靠业务拿工资,我有个同事就连续三个月每个月拿四五百块,就是营业部不裁,自己也会走。”刘浩说。
刘浩以自己此前所在券商为例介绍,公司营业部2007年人最多,共有六七十人, 从2010年到2016年,营业部人员只出不进,到现在,所有人加一起,包括老总、财务、保安等,只剩下了十几个人,名义上已经没有了客户经理,只是由前台兼着,在他记忆中,身处一线的投资顾问、客户经理是被裁掉比较多的岗位,也容易成为“炮灰”。
刘浩还道出了另一层原因,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导致客户换券商很麻烦,即使经纪人和客户经理想带走资源,营业部也不会被“挟持”。
刘浩认为,熊市行情下,营业部其实也不需要太多人,一般一个客服、一个投资顾问,一个老总,最多加个副总和市场部经理,构成有编制的后台员工,而前台员工如客户经理和投资顾问都是随时可以变换的,没有太多的工作量,纯粹看业绩,“养得了自己就留下来,养不了就走。”
人员精简下,以至于很多券商营业部都惊现“三人组合”——经理、内勤、投顾各一名的“简约版”。
刘浩介绍,比如公司现在在武汉的营业部就取消了门面,租了一个商住两用的房子,经纪人全部离开了,靠着原有的存量经营。
考核趋严,有经纪人打工1月倒欠公司钱
更要命的是,裁员之前,去年“滚烫”的年终奖还没拿到手。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券商年终奖集中发放时间,但今年,有些券商的年终奖却一直“没影儿”。
“年终奖本来也没多少,有2个月的工资就不错了,从2010到2016年,也就2015年稍微强点。”刘浩说,今年,很多券商营业部年终奖没有发放,招商、安信、中信等券商都有类似情况。
不仅年终奖没有发,还有员工因为考核未完成而倒欠公司的钱。
刘浩介绍,在其公司内,就有同事工资为负数,辛苦干了一个月,由于没有完成任务,考核扣款再加上公司帮忙交的“三金”(养老金、社会保险金、失业救济金),最后该同事的工资都不够扣的,最后只能倒欠公司的钱。
据财通证券某营业部介绍,公司未来将对理财经理实行新的考核方案,但考核指标比去年更为严格,各级别的升降级保级分数基本相差不大,但每一分的兑换要求成倍数的增长。
以平安证券为代表的券商,已经不再像去年那样对“新增开户数”进行考核,而是重点考核客户资产增值。
华泰证券的绩效管理征求意见稿,也加大了对净增资产考核力度,但同时也加大了理财产品的销售和考核力度。
“牛市难以为继,今年业绩考核标准没有调整的话,是肯定完不成的。”刘浩有些愤愤不平,有些营业部定制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扣款,比如一个月新增三个户,“虽然看起来数量小,但是在去年暴跌之后,哪有那么多的新开户,该开的早就开完了,就算有还没有开户的,现在熊市也不愿意开了,所以,很多业务考核是不可能完成的,基本所有人都完不成。”
大同证券(博客,微博)分析师张诚认为,券商经纪业务受行情影响最大,牛熊转换,薪水也相应影响最大,在行情转好的时候,这部分人员工资也会相应增加。
张诚表示,目前出现裁员、降薪等情况,是熊市的常态,2011年到2012年的熊市那年也是这样,券商降薪、裁员比比皆是,主要原因还是熊市和牛市考核标准并无区别,而熊市难有大量的新增资金。
一季度营收不足去年1/9,倒逼券商传统业务转型
事实上,券商裁员与市场行情之间一直就互联互动,从券商自身来讲,“靠天吃饭”、业务结构单一、缺乏增长点等无疑是券商受伤的主要原因。
中银国际非银行业研究员魏涛表示,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及“一人多户”的放开,券商经纪业务竞争更趋激烈,市场化进程显著提速。行业佣金率持续下探至万分之五以下。今年一季度经纪业务收入锐减,营收不足去年的九分之一。“随着经纪业务竞争的加剧和佣金率的进一步下滑,未来证券公司服务将走向差异化。经纪业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零售经纪向财富管理转型、机构经纪兼顾PB业务、服务方式向互联网金融转型。”他表示。
对此,有部分券商也在进行自我救赎,广发证券(000776,股吧)、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等券商在投顾产品的推出方面,围绕不同主题,推出投资组合和资讯产品,不少投顾产品还加入社交功能,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类以投顾产品为主的理财增值服务,在打造券商自身的品牌之外,也为券商吸引到增量客户,从而转移到传统经纪业务。
齐鲁证券产品经理吴天建议,券商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还需要向资管业务、投行业务转型,提高主动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传统经纪业务方面还需加强互联网布局的节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此外,应该进一步开拓资本市场业务领域,满足市场参与者不同投融资需求。至于调整内部结构提高效率方面,可以深度整合内部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增加业务利润点;对于员工人力资源方面完善激励机制,发挥人才优势,充分调动优秀人才积极性。
华龙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刘阳也表示,券商前几年“靠天吃饭”通过经纪业务达到利润创收,这几年各个板块利润在做进一步细化。
“靠天吃饭是目前券商尚未改变的天性,这注定券商盈亏被动地跟随行情,尤其是目前仍然是收入最大来源的经纪业务。”张诚表示,从今年一季度年报来看,各个券商的业绩均出现大幅下滑,经纪、自营、两融等业务受较大影响,但承销保荐、资管等业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券商转型已经开始。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