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负利率黑洞”孕育债市小牛市

2016-07-25 13:34:43 作者: 来源:国际金融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债市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牛市”后,在2016年悄悄放慢了脚步。眼看A股抬头,股基蓄势待发,债基在下半年是否仍有“机”可“寻”?

中华PE:


    债市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牛市”后,在2016年悄悄放慢了脚步。眼看A股抬头,股基蓄势待发,债基在下半年是否仍有“机”可“寻”?

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的偏股基金,近来纷纷调高仓位,债基难道将要就此失宠?然而另一边,有机构称,“负利率黑洞”来袭,债券市场再迎小牛市,债基这是即将变天,还是将“逆天”地成就第三个连续“牛市年”,引起基民的普遍关注。

对于债市的前景,有基金经理认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长期处于低利率环境,国内经济的增长动能依然较弱,基本面支持无风险利率继续下行。同时,信用风险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中低等级债仍面临利差补偿上升的风险,信用债的分化程度将继续提高。综上所述,中等久期城投债和高等级信用债投资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可以作为投资者配置的首选;对于中等级信用债,个券的精选能力极为关键。

“今年债券市场不具备大牛市的基础。”鹏华丰泽基金经理周恩源预计,就下半年而言,债市收益率在三季度可能出现阶段性下行,预计债市中期仍维持震荡市格局。

上半年一波三折

2016年上半年,债市走势可谓一波三折,总体而言,在经济长期预期较为谨慎以及利率下行的周期中,债市依然延续了牛市行情,前3个月,债券策略私募基金月度收益率呈逐月上升的趋势。4月份公布的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超预期,市场对经济走稳的预期开始增强,同时叠加信用风险事件的不断释放和发酵,最终引发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导致4月份债券迎来一波猛烈的下跌趋势。债券策略私募基金在4月份的整体收益率几乎为0。经过4月债市信用违约风险的集中暴露,五六月份债市逐步企稳,债券策略基金整体收益逐月上升。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债券策略私募基金实现平均收益率2.69%,同期中债全债指数上涨1.53%,整体表现优于指数。超过八成的债券策略私募基金取得正收益,超七成的基金超越了同期中债指数收益率。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中长期纯债型基金近半年平均收益率1.44%,近九成获得正收益,该类型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率6.19%,远超银行理财产品。

从总规模上看,截至2016年6月30日,正在运行的1343只债券策略私募基金总规模为2778.56亿元。从收益率来看,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6年6月30日,有净值披露的354只非结构化债券策略私募基金6月份平均收益率为0.55%,同期中债全债指数上涨0.30%,策略整体表现优于市场指数,相较于5月份债券策略的平均收益率有所上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债券型基金规模为8815.86亿,高于股票型基金规模,可见债基仍是重要的资产配置方向。

市场短期陷入纠结

6月以来,在经济增长后劲不足、流动性宽松、英国退欧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收益率迎来了一波超过20bp(基点)的显著下行,当前长债收益率已接近年初的低位,而短期债券收益率受制于稳定的短端政策利率下行幅度有限。较为平坦的曲线形态使得市场短期内再次陷入纠结。

整体来看,经济数据虽略超预期,但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持续下滑,基建苦苦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难以维持,民间投资更为疲弱,投资扩张疲态明显,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三季度经济增速难以维持。

浙商银行经济分析师吴楚男告诉记者,从基本面与货币政策看,市场总体对经济中长期走势持谨慎看法。经历年初市场大幅波动后,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短期与长期视角的观察更为成熟。一季度经济回暖实际上是大的下行周期里的小周期回升,市场当时对于这点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分歧的根本在于混淆了基本面分析的短期与长期视角。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需求政策本身就是一种短期政策,见效快,在过去经济趋势向上的大周期下,需求政策常被我国用来平抑经济波动。而从改善资源有效配置效率,提高经济生产效率与可持续性的角度来看,就需要应用着眼于产能优化、科研、金融体系改革等基础性问题的供给政策。供给政策见效慢,只有再培育出有竞争力的产业才能切实提高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故而正如5月《人民日报》权威人士所说的“L型经济走势不是一两年就能过去的”,当下经济向下的大趋势还未逆转,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后的反弹风险不得不防。

凯石投资的看法也大抵相同。仍然维持债市趋势性机会较难显现,但有交易性机会的看法。而之后信用债到期潮的来临,再融资更显困难,信用债市场压力不容小觑。“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当前应尽量选择真正高资质的信用债作为配置对象,避免”踩雷“。债券基金总体建议等待风险释放,对于有债券基金刚性配置需求的投资者,当前在债基产品上要强调风险控制,建议精选杠杆较低和持券信用等级较高的基金。此外,参与股市和转债的债基也可以适当关注,尤其是基金经理大类资产配置能力较强的,在股债之间进行切换,可以适当降低单一债市风险。”

“负利率黑洞”或成转机

近日,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中期策略会上演讲时指出,中国的CPI涨幅将近2%,一年期存款利率1.5%,中国已经是负利率了。兴业全球基金黄鼎钧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期,随着全球传统避险市场的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债券市场或许迎来投资机会。

数据显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记录新低,荷兰、丹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首次跌至负值,而在日本,已经有超过90%的国债呈负利率水平。在国债负利率压力下,低风险偏好者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长期债券、新兴市场债券和企业债券,以寻求更高的收益。正如《华尔街日报》此前所形容的“负利率黑洞”那样,市场对收益率的争夺如同“黑洞”般,把债券收益率带往更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方向。

事实上,负利率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刺激经济的功用。但从各国央行的视角考虑,负利率可以迫使企业和居民减少存款,达到鼓励借款、刺激投资与消费,从而实现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瑞典央行实行-0.2%的存款利率政策,带来的直接效应是通货膨胀率由负值上升到近3%,失业率指标也开始下滑。因此,当各国央行无法发行货币,推行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就变成一种简单又粗暴的刺激政策。但负利率不一定全然有效,2011年瑞典经济又再度面临下滑,即便央行从2014年7月至今,又推动了一次力度更大的负利率政策,但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却未能回到以前的水平,本轮负利率政策效果不如预期。

黄鼎钧对此表示,中国市场虽然离负利率环境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是各国央行未来继续大规模“放水”已是市场的共识。有金融机构预测,随着英国“脱欧”,各国央行将加大宽松货币程度,中国央行下半年有可能降息。同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实体经济去杠杆、去产能的压力仍在,资产荒的预期不变。虽然上半年债券市场由于信用违约带来一定恐慌,但随着违约事件常态化,市场将重回宽松货币和资产荒的投资逻辑,下半年的债券市场或许能迎来小牛市行情。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者追逐收益的行为正蔓延至风险较高的债券。追求收益的投资者越多,债券收益率下跌的幅度也就可能越大。

关键词:债市小牛黑洞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