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穆迪:中国债市的潜在震荡不大可能触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2016-08-02 16:09:59 作者: 来源:和讯债券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表示,中国国内债券市场的潜在震荡不大可能会触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由于存在多个缓解因素,因此影响将会有限。

中华PE: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表示,中国国内债券市场的潜在震荡不大可能会触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由于存在多个缓解因素,因此影响将会有限。

穆迪副总裁/高级分析师李秀军称:“债券市场在中国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有限,银行有增加贷款扶持受困借款人的能力,而且政府能够进行干预并使用道德劝说,目前这些因素均可抗衡危机。”

“我们留意到,自2015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 (Aa3/负面) 国内债券市场较高风险企业债券的收益率上升,在当前情况下,这可能使市场面临震荡风险。原则上,市场震荡会推高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违约,最终可能引发信贷危机和流动性紧张局面。”李秀军补充称。

李秀军表示:“如果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大幅受到削弱,或与影子银行体系关联更加紧密导致传导风险加大,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将上升。不过,这并非我们的基本假设。”

穆迪在刚刚发表的报告《中国信用研究:国内债券市场潜在震荡的溢出效应将有限》(China Credit: Spillover from Potential Dislocation in Onshore Bond Market Would Be Limited) 中作出上述结论。

穆迪认为,如果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爆发的迹象,政府将会实施干预。但与过去不同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开始结构调整,政府已开始允许部分实力较弱的国企违约,特别是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国企。因此,受困企业的违约风险将上升,尤其是那些对中国经济或社会稳定性不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

高风险与低风险债券之间的息差扩大,显示投资者对信用质量区分的意识比以往增加。收益率的分化将提高高风险债券发行人的融资成本,但在长期内有助于市场发展,并具有正面信用影响。

流动性可能紧缩,但不会招致严重的企业融资问题。银行贷款占非金融企业资金需求的绝大部分,而债券融资的作用相对较小。国有银行有能力在必要时加速向处于困境的重要借款人提供贷款。此外,中国人民银行 (人行) 有充足的工具来确保金融系统的流动性。

债券市场震荡不会给银行业带来系统性挑战,但压力将上升。由于公司债券仅占银行投资组合的一小部分,债券违约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直接影响将有限。但间接风险仍然存在,因为政府可能使用道德劝说敦促银行帮助某些借款人进行再融资,并分担违约成本。此外,如果借款人融资活动越来越多地从债券转向影子银行,由于影子银行与常规银行体系紧密关联,风险可能流回到常规银行业。

穆迪在报告中指出,理论上讲,债券市场的震荡始于低质量债券收益率的上升,因为在违约或信用事件短期内大量爆发之后,投资者对这类债券的兴趣减弱。如果投资者因违约潮感到不安而大量退出债券市场,债券收益率将普遍上升。此外,企业融资成本亦随之上涨,尤其是实力薄弱的企业,这将造成更多违约事件出现。因此,债券持有人将面临资金损失。如果投资者普遍丧失信心,触发信用危机和流动性紧张局面,股票等其他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会受到抑制。报告指出,金融中介全面受阻会波及到实体经济领域,造成GDP增长放缓,企业大规模破产,后者可能导致高失业率的出现。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