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在线招聘市场“百花齐放”,“虎聘”切IT领域招聘打算以智能匹配突围

2016-09-18 09:33:18 作者: 来源:刘慧姝 36氪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虎聘”创始人谢军认为,国内网络招聘市场够大,而综合性招聘网站覆盖面大而杂,往往没有针对性,服务质量及招聘效率上不去。因此,“虎聘”选择进入IT垂直领域的互联网招聘市场,主要面向工作经验在0—5年间的求职者做智能化招聘。

中华PE:

说起招聘,很可能会想到智联招聘、前尘无忧等早期招聘网站。而拉勾网、猎聘网等招聘网站进一步细分市场后,也占据了招聘行业一席之地。后来者有Boss直聘,在移动端以主打与老板直接在线聊天的方式突出重围。

在线招聘市场火爆,据《中国互联网网络招聘市场研究》指出,截止至2015年,中国网络招聘的市场规模超过千亿,而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在2014年已达到8058亿元,预计2020年超过2万亿。尽管在各个招聘网站上发布职位信息,企业仍旧是花了钱费了时,却难找到称心的人;求职者也是看着职位描述觉得符合,但一去面试发现天壤之别,几经辗转浪费很多时间。

“虎聘”创始人谢军认为,国内网络招聘市场够大,而综合性招聘网站覆盖面大而杂,往往没有针对性,服务质量及招聘效率上不去。因此,“虎聘”选择进入IT垂直领域的互联网招聘市场,主要面向工作经验在0—5年间的求职者做智能化招聘,其特色在于App端的“一键求职”功能:

每位求职者会有一个“基因库”,里面汇集了企业有关信息、求职者数据等,“比如说求职者有什么样的求职意向,具备哪些职业相关的技能,像现在90后的求职者更多关注于企业自身的文化。”他说。然后,对求职者和企业两端的信息进行标签化处理,通过后台大数据技术将两者进行匹配。“例如公司需要招聘懂社交的产品经理,但产品经理这一职业可以细化为各个维度的,可以有一年、两年经验的,还有不同细分领域的产品经理是不一样的。”匹配的精准度在于标签数目的增加,以及每项标签的权重依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但他也坦诚,在技术上大家都可以做,重点是与公司现有的模式理念相匹配。

谢军透露目前标签数量已超过1000,匹配率在70%以上。整个“一键求职”的过程是,求职者在“虎聘”App上提交简历、描述期待的企业形象后,系统会自动匹配企业,“最终入职率达到了30%-40%。”另外,“基因库”中也包含市场趋势数据、人才发展趋势数据等 ,能为求职者做求职分析及求职后指导。但这种一键求职有数量限制,求职者每周最多匹配十家企业,同时每天为企业推荐两位最合适的人选。

虽然匹配精准度高,但企业和求职者的数据不足的坎仍然需要跨过去。虎聘的做法是前期做免费,来聚集一定数据,另外除了线上推广、宣讲沙龙等获客渠道外,虎聘还建立了40多个社群,做求职者辅导和技术交流,使其作为用户转化来源。据了解,虎聘App自2月上线,截止至8月已有注册用户3万多人,其简历投递率在60%-70%,企业2000多家且日活在30%-40%。之后其盈利方式是按效果付费,当企业有招聘需求的时候才收费,并且根据求职者与企业匹配度的不同收取不同费用,90%匹配度的人才简历是40元/份。

同样主打移动端,虎聘与Boss直聘相比的优势在哪?谢军认为,两者定位不同,Boss直聘主要是做社区招聘,更偏向于求职者与老板间的聊天。相比于拉勾网,他们的定位是互联网企业招聘,而虎聘做的是行业细分——IT行业,同时也用智能匹配避免了传统的海选海投带来的效率低下等问题。哪上班也是从IT行业切入互联网招聘,采用算法对企业和求职者做匹配,近期36氪获悉哪上班去年已实现盈利。与哪上班不同的是,“哪上班主要做5年及以上的IT行业人才招聘,如架构师、项目经理等。”谢军也强调,网络招聘市场足够大,能容得下不同细分角度上的“百花齐放”。

 

 

关键词:在线招聘智能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