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不惧风暴:暴风中的冯鑫

2016-10-08 12:31:28 作者: 来源:商业人物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他们完全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投票,毕竟这是民主,正是我们所为之一直奋斗的。”

中华PE:

“他们完全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投票,毕竟这是民主,正是我们所为之一直奋斗的。”

“我最珍视的东西,好像都在溜走,帝国、对秩序的尊重……”

在传记影片《不惧风暴》中,丘吉尔在战后大选失败时说。可是,当他和夫人一起出现在剧场的时候,人们为这位失败者长久起立鼓掌。

瘦小精悍的冯鑫让我突然想起那个“失败者”意象。

他们曾在风暴中遭遇挫折,但却从未真正失败过。
 
暴风风暴

冯鑫是“暴风集团”(SZ.300431)董事长、CEO。2015年3月24日,“暴风集团”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价格7.14元,首日开盘价9.43元,收盘于10.28元。

此后的两个月里,经过一连串的涨停,“暴风集团”在当年的5月21日,股价达到了最高的327.01元,被称为“妖股”。

2015年10月27日,“暴风集团”临时停牌。

2016年3月28日复牌后,以涨停收盘,收盘价为105.41元,复权价为231.90元。

这只“妖股”,妖性依旧。

也正是在这一天,“暴风集团”在北京召开了发布会,宣布联合海洋音乐集团、天象互动、稻草熊影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伙伴,“构建一个日活用户超过1.5亿、规模可媲美BAT的大娱乐生态联盟,开辟‘互联网+娱乐’的崭新格局”。

冯鑫将“暴风集团”的使命确定为了“持续创造娱乐新体验”。他说:“2016年至2025年将是‘互联网+娱乐’的黄金十年。暴风的全球DT大娱乐战略源于公司的新使命,即‘持续创造娱乐新体验’。经过此次对海洋音乐集团,天象互动和稻草熊的战略投资,我们的全球DT大娱乐战略布局基本完成,实现了每天服务1.5亿海量用户的战略目标。2016年暴风集团的核心任务是继续完善DT大娱乐战略布局,巩固中国VR产业第一的领导者地位,以及用DT驱动整个集团的业务发展。”

对于“暴风集团”来说,复牌涨停与“生态战略发布会”相互印证。它意味着一个新的故事开始了。这个故事是冯鑫设计的未来,风暴中的未来。

妖,充满了想象。

公开的报道显示,“暴风集团”上市之路颇为曲折。冯鑫在2007年1月收购了“暴风影音”播放软件后,组建了北京暴风网际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暴风之旅”。

在IDG等风险投资进入之后,同其他网络公司一样,暴风也曾寻求VIE构架赴美上市。2010年暴风重组,美元资本退出,引入华为投资、金石投资等国内资本,上市方向转向国内。

2011年,“暴风影音”有了A股“上市”的传言,但因为IPO暂停、重启、排队的漫长旅程,“暴风集团”直到2015年才完成挂牌,时称“暴风科技”。然后,成为“妖股”,停牌,复牌。

在停牌的五个月里,冯鑫“闭关”、思索、布局,以及收购。他成为了一个大买家。

2016年3月14日,暴风集团宣布进军影视、游戏、海外等三大业务,拟通过资产并购重组的方式,收购稻草熊影业60%股权、立动科技100%股权、甘普科技100%股权。这一系列的并购,因为标的公司的高估值而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3月28日,暴风集团宣布同海洋音乐集团的战略结盟实现了1.5亿日活用户的战略目标,与天象互动共同打造的游戏发行平台,以及即将成立的暴风影业将有效实现影视游的联动。

在此之前,冯鑫曾告诉“商业人物”,“暴风集团”即将收购的项目有十几个。

冯鑫说:“2015年是暴风集团上市的第一年,我们完成了13个方向15个项目的布局,全球DT大娱乐的布局基本完成。2016年暴风娱乐生态将继续开花结果,以联邦生态的全新组织形态,持续创造娱乐新体验。”

冯鑫告诉我,“买家”这个称呼他可以接受,因为暴风扮演的是资本合作方的角色,不是并购者,而是参与者、战略投资者。“我们会在整个大的行业,做很多很多资本动作。”

我曾问冯鑫,会不会因为他战略投资的项目太多,导致未来大家的预期提升,继而出现哄抬物价的情况?冯鑫说:“哄抬物价不是我单方,是这个行业造成的。”

在选择标的公司的时候,冯鑫未必会选择行业最大的,而是首选最适合自己的那个。“这个比的就是谁功课做得多,谁背后做的活儿严谨,比的是这个。你是不是想透彻了?我觉得这个事情极其重要。”

然而冯鑫的暴风很快就陷入风暴当中。他的野心开始遭遇挫折。6月7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否决了暴风集团定向增发购买资产的申请。“申请材料显示,标的公司盈利能力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的相关规定。”

第四十三条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充分说明并披露本次交易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改善财务状况和增强持续盈利能力,有利于上市公司减少关联交易、避免同业竞争、增强独立性;

(二)上市公司最近一年及一期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须经注册会计师专项核查确认,该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所涉及事项的重大影响已经消除或者将通过本次交易予以消除;

(三)上市公司及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正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情形,但是,涉嫌犯罪或违法违规的行为已经终止满 3年,交易方案有助于消除该行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且不影响对相关行为人追究责任的除外;

(四)充分说明并披露 上市公司发行股份所购买的资产为权属清晰的经营性资产,并能在约定期限内办理完毕权属转移手续;

(五)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上市公司为促进行业的整合、转型升级,在其控制权不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可以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控制的关联人之外的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所购买资产与现有主营业务没有显著协同效应的,应当充分说明并披露本次交易后的经营发展战略和业务管理模式,以及业务转型升级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特定对象以现金或者资产认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后,上市公司用同一次非公开发行所募集的资金向该特定对象购买资产的,视同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自此之前,媒体曾一股脑地描述吴奇隆与刘诗诗的财富故事,将其作为传奇经历。一夜之间,财富故事就变成了“暴风定增被否,吴奇隆给刘诗诗的2亿聘礼没了”,“刘诗诗哭晕在厕所”。

事实上,这并不是证监会对暴风集团的“点对点”行为,而是对影视、VR、游戏等行业并购审核的整体收紧。证监会担心,被资本市场烘托的故事和泡沫一旦破裂,将会损害投资人利益,继而对资本市场造成伤害。某种程度上,这是证监会的“拨乱反正”,而暴风集团恰巧遭遇了这场风暴。

冯鑫曾经告诉“商业人物”,吴奇隆不像个明星,而是像一个创业者。“你跟他谈上十分钟,就会忘记他是个明星,就开始谈业务。”冯鑫希望能够锁住吴奇隆和刘诗诗夫妇,他只能采用并购的方式。

“经纪人模式锁那个人,那个人是活的,一旦很厉害以后,不会受你控制;除非那家公司是他自己创办的,他和刘诗诗夫妻俩,还有赵丽颖。他们三个在这个公司里,非常强大的组合,能够保证公司的生命力。吴奇隆本身就在跨界,搞电视剧、游戏、综艺节目、VR,四件事一起互动。”

然而冯鑫还是遭遇了挫败。

就在定增被否的那个白日,冯鑫在第一届世界体育产业生态峰会暨暴风体育战略发布会上宣布,暴风体育将在体育版权、内容、互联网服务和VR领域共同构建世界体育产业新生态,并发布了暴风体育超级手机App,同时获得了2016-2017赛季中超联赛新媒体转播权。

暴风,跌落进了风暴。

一夜之间,在这个势利的世界上,冯鑫,从一个被追捧者变成了一个被怀疑者,从一个被恭维的对象变成了一个被嘲讽的对象。
 
听风

6月份的那桩挫败没有摧垮冯鑫。

他已经习惯了各种“意外”。

“这是你无法控制的事情。”他说,“我做事情特别喜欢计划周全,但是我也知道,所有计划都是不周全的,你不可能做到周全。做企业每天要应对各种意外。意外产生的时候,你不要有一种感觉:凭什么?这很正常,你要用正常的心态去接受它。”

暴风十年,冯鑫一直活在风暴当中。他从未向风暴低头,也从未与风暴冲撞。他接纳风暴,有时候也拥抱风暴。

他是老子的信徒,是像拉里(毛姆小说《刀锋》主人公,也是冯鑫的英文名)一样学习与世界和解的人。他知道眼前有很多条路,一条路阻滞了,他会平静地绕过去,继续往前走。他只要知道方向何处、终点在哪儿就够了。

冯鑫是山西阳泉人,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是老乡。他大学读的是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工程专业。他曾对访问者雷晓宇说:“我学得很差,挂了很多科……1993年,我勉强毕了业,也没有学位证,也没人给我管分配。我被山西省机电厅给扔档扔到山西阳泉矿务局。”

不久之后他便开始了创业之路,做各种各样的小生意。在经历了反复的挫败之后,他到北京寻找未来。1999年他在金山谋得了一个销售员的职位,开始了自己在IT业的征途。

“这个行业果然一点不负我所望。原来行业认识的都是一些四五十岁的暴发户,一天到晚想着吃喝嫖赌,现在全是二十多岁的,每天大家都想着这个怎么做得好,那个人是个英雄,多么多么牛逼。”

2004年,冯鑫离开金山,被辞退。他曾与空中网的周云帆交集过,那是SP的黄金时代,空中网正如日中天;他曾与周鸿祎交集过,在雅虎中国当了一年的个人软件事业部总经理;他曾与雷军交集过……

然而当他准备创业的时候,他们却都不看好他。

他告诉雷晓宇:“心都是浮的,睡都睡不安稳。我要留在北京。当时已经下定决心了,看好了一个业务方向。播放器、浏览器、安全软件,这些我都想过。我想做一个互联网软件帝国,做一切。”

“我决定自己创业,开始找投资。我找周鸿祎,周鸿祎说你这个方向我不做。我找雷军,他说要考虑两周。考虑了三天我就受不了了,我觉得我是在等待别人宣判我的命运。我算了一下,下定决心,就开干了。其实,你找人投资觉得要200万才能开始干,自己算算花20万也能开始。”

离开雅虎中国之后,冯鑫成立了两家公司,一家做播放器,一家做插件,赚钱很快,两三个月就赚了100万。就在这时候,蔡文胜来了。他给了冯鑫300万人民币。

“两个月之后,IDG就进来了,300万美金。他们见到我第一句话就问,我能帮你做什么?我说你能给我钱呗。他说你觉得值多少钱?我当时只有8个人,我说我觉得至少值1000万美金,但是你觉得贵可以不投,以后保持联系。我刚下楼就接了电话,说给我投。这笔钱很重要,如果没有这笔钱,紧跟着我们也没办法收购暴风。”

当IDG的300万美金到来之后,冯鑫收购了“暴风影音”。那是2006年的事。他的机会到来了。在搜狐、新浪、土豆、优酷的世界中,他杀出一条血路,而不是被收购,成为它们的附庸。

冯鑫告诉我,他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他是因为创造。“我对创造本身兴趣很大,如果我看到一件事,方向是对的,我就特别想做它。当时我就想用客户端做互联网,但2005年底我出来的时候,得不到任何平台的支持。周鸿祎觉得客户端过时了,雷军也觉得没意思,没有平台做,我就自己做了。”

当“暴风影音”成为PC端最大的播放器品牌之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了。冯鑫开始变得野心勃勃。他说:“这个故事在我看来是一个必胜之战,是一定会赢的。更性感的东西在于,iPad来了,手机来了,这里面更适合做播放器,更不适合做网站,浏览器更讨厌,我的机会更大了。”

2010年,“暴风集团”开始拆除VIE结构,准备在A股上市。冯鑫说,这是“乐视网”(SZ.300104)带给他的刺激。当“乐视网”在创业板上市之后,它突然赢得了资本的青睐,快速崛起。

2011年,冯鑫开始准备“暴风集团”的上市。突然出现的IPO暂停,搁置了他的计划。这一搁置,便是4年。四年当中,有一些公司放弃了IPO,也有一些公司被时间摧毁了。“暴风集团”很幸运,保持了赢利能力。

“乐视网”的示范效应、次新股概念、娱乐业的崛起、风口之上……所以,当“暴风集团”2015年3月24日上市后,它用了两个月就成了惊天的“妖股”。
 
在风暴中想象

冯鑫不是暴风的创始人,他是个“接盘侠”。冯鑫告诉我,最初那个个人软件就叫Storm,中文就是“暴风”。“你也可以叫它风暴或者其他名字,但暴风最好听,偏男性,让你觉得很过瘾。”让冯鑫觉得更过瘾的是,当“暴风”成为明星公司之后,他做的所有事情,譬如摇滚,加上“暴风”,都变得有味道了。

冯鑫将自己定义为连接者,这使他无端给自己提供了很多个纪念日。在他进行连接之前,暴风已经拥有了很多个纪念日了。

上市一周年。

暴风十年。

……

冯鑫开始对未来充满想象和忧思。

他不是那种跟自己较劲儿的人,一个热爱《道德经》并从中汲取智慧的人,通常不会跟自己过不去。

他想为暴风描述一个能够说服得了自己的未来。

一个“大娱乐”的未来——

这个布局思路比较简明了。说不上市,就没有条件完成这个布局;上市之后做了一次,把未来几年的线路进行了梳理。

第一个线路是做数字化的用户平台,从各种文化娱乐产品来讲,在互联网之前,平台是电视台、电影院、广播电台,或者平媒,后来所有能够信息化的产品,逐步都向数字化平台转移,向互联网产品转移,所以我第一个要尽量去扩建能够承载数字娱乐产品的数字化用户平台。这是一条最大的线路,也是这个事的基础,也因为这个基础,会导致它能更加跨地域;以前受更多东西限制,以后跨掉这个限制。

第二是数字化内容的准备。

第三,由于这样的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内容,导致你的商业模式发生转变,把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迁入进来。原来无非是收费或者广告,无论传统电视台还是早期互联网都是这样;一旦进入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你会发现大数字化平台可以链接到O2O,链接到电子商务,甚至链接到金融。它基本上可以把互联网所能链接的其他商业模型全部链接进去。

所以,是三个主要线路,用户平台、内容平台和互联网商业模式。我们会沿着这三条线路去布局。

冯鑫告诉我,理想状态下,它的布局可以参照的模型是迪斯尼的基础模型。类似的描述,我也曾从华谊兄弟(SZ.300027)的王中磊那儿听到过。

“迪斯尼跟其他好莱坞的影业公司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冯鑫说,“第一在于它的平台不限于院线,还有电视台,另外迪斯尼乐园也是平台。所以迪斯尼是大平台,是平台扩展,即使这块不开花,在别处也会开花,所以它永远多了一个倍数于别人的竞争力。另外它从IP选择的时候,就注重了IP的延展性,跟其他一般影院、影业商创造的IP不一样。它非常注重IP时间的持续性、衍生性,导致它比别人IP产生的价值更大,从而比别人多了核心竞争力。”

这是一个冯鑫设想的未来,一个“连接”的未来。冯鑫相信,商业史就是连接的历史,互联网将跨界的鸿沟消弭了,让跨界变得更加便捷和宽阔。他一直在设想,也许未来会出现一家公司,能够涵盖所有人类的娱乐需求,通过数据化产品到达其连接。

“你无论看电影,欣赏小说,欣赏音乐,欣赏图文,欣赏娱乐的东西,都有一个数字化产品跟你发生关联,这个数字化产品有可能是软件也有可能是硬件,有可能是通过一个智能耳机,或者通过一个智能投影仪,或者通过智能电视机,但都是智能的。全世界五十多亿人口,如果有二三十亿人都通过某个数字化产品,跟某个商业体或者某个组织发生关联……”

冯鑫肯定希望暴风集团成为这家公司,然而他还是说,无论是不是暴风,或者暴风走不走这条路,他相信十年之后一定会出现一个这样的平台。

“这个世界被互联网延展以后,就可能会有一家巨型商业平台,淘宝正在努力做,它会把所有人买东西的属性跟某个平台关联起来,背后是个巨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不断生长变化。未来也一定会有一个巨型的娱乐平台,以数字化平台为基础,加上数字化内容和丰富的商业模型。这样的平台,你要往那个方向去走的时候,没有特别明确的对手。谁能够尽快地、按节奏地、高效率地把它构建好,谁就有可能脱颖而出。这是我的一个非常伟大的梦想。”

如果不能理解贾跃亭和乐视的生态模式,就很难理解“暴风集团”与冯鑫。这个结论反过来同样适用。贾跃亭发明了一个词,“生态化反”,来自外界的误读、歧视、怀疑与乐视自身赋予的争议,使乐视成为一家“PPT公司”、“概念公司”,时常与“资本运作”、“庞氏骗局”关联起来。

乐视与暴风集团都是生态型公司,而他们的领导者,贾跃亭与冯鑫都是山西人,都从草根崛起,各自经历,凭藉好运气或是手段,成为了新贵。他们都对资本充满敬意,洞悉其奥秘并试图借助和控制其强大力量。

“上市以后,多了一个在A股上市的互联网平台这么一个背书,导致你具备非常大的资本条件去实现梦想。你想搭建一个这样的平台,所涉及的公司不止几十家,可能上百家,你不可能完全自己搭建,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本合作;如果你不是一家PE很高的公司,你就可以认为有取之不尽的钱来帮助你。所谓取之不尽,就是这个钱进来以后它有出口。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做背书和条件,你可能就做不到。你不能自己从头一点点搭,你需要比较成型的公司,背后要理性的合作。我们有这个机会,那就尽全力往这个方向跑。”

“我告诉你,所有人都在连接,但是你背后没有资本做基础,连接就非常难,除非你背靠BAT或者背靠A股,现在背靠别的靠不住,只有这两个是靠得住的。”冯鑫说,BAT拥有流量,乐视、暴风、奥飞拥有A股。这是他们的机会。

在我不断追问,某种程度上也是诱导下,尽管并不情愿,冯鑫还是说:“其实说实话,今天跟我们最像的,反倒是乐视。咱们私下里说,会觉得挺不爽的。”

乐视和贾跃亭,很容易让我想起港剧《创世纪》。1990年,27岁的创业青年叶荣添在全面失败、一无所有后绝地崛起。他手段偏锋、手法凌厉,但他一直想建造一座历史上还没出现过的环保城市“无烟城”。他所有的奋斗,炒股、盖楼、犯罪,都是为了“无烟城”。最终“无烟城”盖成了,叶荣添成为了英雄。《创世纪》就是一部叶荣添为“无烟城”不停融资、融资、融资的历史。如果“无烟城”最终没有出现,那么叶荣添就会成为草寇、成为骗子。

贾也是这样的人。如果“生态化反”成功了,他就是开创未来的英雄,反之就是草寇。成王败寇的逻辑下,一位企业家的出路要不是创新者,要不就是骗子。这种逻辑是中国的逻辑,也是美国的逻辑,是整个资本世界的逻辑。

某种程度上,冯鑫也面临相同的困境。他不得不在“成王败寇”的资本世界里寻找出路,做一个残酷的梦。

这是他的美梦,有诗和远方,但一路全是风暴。
 
未来风暴

 

2016年9月25日是暴风十周年纪念日。那一天冯鑫面对“自己人”和“外人”进行了畅想。

他的第一句话是:“今天,暴风十岁了。刚创业的时候,在荣丰小区的办公室里,我们5个人在一块极小的白板上规划着这家公司的未来。”

未来。

他习惯于将目光投向未来,在看到未来的方向,嗅到风暴的味道,然后拼了命地往未来跑。成王败寇,就算失败了,他也能坦然接纳自己。

那个夜晚,冯鑫为暴风设想未来十年。它也许可以引发一场风暴,也许只是说出一个概念。他喜欢这样,就像他喜欢专注于某个项目一样。

专注于某件事的时候,冯鑫能找到快乐,就跟农民种地一样,不会觉得辛苦,而是觉得踏实。

冯鑫曾告诉我,他并不是一个特别合适的CEO,而更像一个事业部的头儿,“扮演那样角色的时候,我心里那个节奏,自己更能够找到共振”。

但是客观环境逼迫他发生变化。“现在的状态,最大的变化是需要你在不同的地方设点、布局,而不是坐在某个点里面切进去做。客观环境逼着我必须做这样的转变。这是最大的变化。”

“客观环境”既是暴风集团所面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机会,也是过去二十年互联网世界的巨变。

冯鑫说,过去二十年(1995—2015),最核心的互联网应用始终是四个关键词:资讯、社交、娱乐和钱。今后的十年,这四类核心应用会发生更大的变革。社交将趋向于拟人化和可穿戴化;资讯将会变得更加视频化、个性化和社交化;TV和VR将成为新的游戏平台;所有的商业交易(钱)都会数据化。

 “2016到2025将是互联网娱乐的黄金十年。新的10年里,暴风希望缔造一个服务全球的互联网娱乐新平台,为用户持续创造娱乐新体验。”

他相信到2025年,上网终端将不再局限于手机、电脑和TV,“联网方式也将发生变化,不但有物联网,还会有“场联网”,场所、场景都构筑在网络上。当互联网发生这样的变化,未来所有的内容服务都将朝着个性化发展”。

一些东西正在发生巨变。冯鑫认为未来十年,互联网环境的演变本质是平台在变,“平台的变化导致服务发生变化,比如游戏,从端游到页游,从页游到手游再到VR游戏,平台变化,新的服务一定要到新的平台去适应”。

但也有不变的东西,“不变的东西都是以人为中心的,消费者对娱乐的需求不会变,商业化消费不会变”。冯鑫说,想要抓住互联网下一次的“十年机会”,要做到三点:能不能了解更多人,有没有平台去触及用户需求,能不能提供足够多的服务。

第一个不变的东西是人的需求。人们在互联网的核心需求有四个:一是大量阅读,阅读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二是人要社交;三是玩,要玩游戏;四是跟钱有关,买东西要消费,同时也要理财。

第二个不变的是平台,这个平台是端口+网络固有组成的。如果主流应用不向端口转移,比如说手机来了,你没有把你的服务转到手机上,就会丧失下一次的机会。还有网络,网络带宽越来越高,越来越高导致什么?有人在向视频不断地转,视频要越来越清晰,但我对清晰的追求要有无限的网络。

第三个不变的是效率。平台效率在提升,数据效率在提升,在今后的日子里,随身的个人推荐数据的方法一定会被广泛地运用,这就是效率。

冯鑫说,为了拥抱未来十年的风暴,暴风集团将公司战略浓缩为“N421”:依托4块屏幕(PC、手机、VR、TV),打造2块核心的内容再生平台(影业、体育),以DT这1项核心技术打通平台与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互联网娱乐服务;N代表着广告、电商、金融、硬件、O2O和游戏等多种商业形式和载体。

在微信号“暴风大娱乐”上,那天的推文标题叫《冯鑫:下一个十年,做一只N421暴风虫》。

冯鑫是个内心的“修道者”,他经常会“闭关”思考未来。有时候他会看得清晰一些,有时候看得模糊一些。未来就在前方晃动,就像他所意识到的信息那样。

“互联网本质,就是信息在流动,所有能够转换为信息的东西,会疯狂流动,一直流动到边界为止。它能够流动到哪,就尽可能可能流动到哪,无论流动到人还是事上,一直会追求到那个程度。所有可数字化,就一定要被数字化;所有应该被流动的点,就一定会被流动;全部流动过去以后,还要准确地被调用和呈现,以更好的方式被调用、被呈现。流动的过程,产生了创造、再创造。”冯鑫说。

“谁也拦不住这个信息流动,一定要到达自己极限的这种扩张趋势,没有人挡得住它。”

就像是一场通往未来的风暴。

关键词:暴风风暴冯鑫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