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红利殆尽,BAT集体出走海外!
2016-10-28 14:59:38 作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技杂谈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中国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收官阶段。
作出这个结论的人,是百度国际事业部总经理胡勇。
10月26日,在WISEx出海创智论坛上,胡勇表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格局正在逐渐走向稳定,巨头之间的激烈竞争渐趋缓和,发展的重心正逐渐转向海外。
他的出发点,是谈论海外市场,但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确已走到拐点。
1
在中国科技行业的断代史中,互联网的发展主要被划分为两个时代:前一个是PC互联网时代,后一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
两者之间以何时为界,以前还没有定论。手机上网从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始,但在2008年中国3G网络大规模普及前,都一直发展缓慢;2010年,移动互联网开始井喷,手机更是在2014年,以83.4%的渗透率超越PC,成为中国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
以普遍的看法,至少从2010年到2015年,都可以算作中国移动互联网狂飚突进的发展黄金期。
但从2015年开始,形势开始变化。
投资人的C轮死警告,O2O泡沫的退潮,微信增长的放缓,孵化器里的工位空置,补贴大战的无疾而终,政策监管的日益收紧……无论市场还是行业本身,钱没有变少,信心却淡了。
甚至连BAT这样的巨头,都不再激烈对抗,减轻了进入对方业务腹地的试探,甚至能容忍投资同一家企业的资本会师。
在巨头和资本的联手推动下,58赶集、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百合佳缘、滴滴快的优步……越来越多的垂直行业领军公司,都用并购取代了烧钱对抗,以迅速确立行业内的绝对优势,将行业格局锁死定型。
据金融数据提供商Mergermarket数据,中国科技行业2015年已公布的并购交易为307笔,累计金额超过此前4年总和,达707亿美元;而在2016年前9个月,中国科技行业的并购交易额也已达到612亿美元。
2
对于形势变化的原因,小马宋曾经在他的文章《互联网2016:流量都去哪儿了》中,有过比较深刻的分析。
人口红利殆尽之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长逐渐见顶,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整个行业的增长放缓。
"流量的本质是用户的时间……就像一个池塘,现在进水的阀门关闭了。"小马宋表示,正是这个原因,让"几乎所有的靠流量生存的应用,都出现了流量下降的情况。"
所以,在移动互联网的大盘增速,从高速快跑变成稳健前行之后,移动互联网行业也就必须随之转型,巨头和垂直行业的领头羊不再烧钱鏖战,而转向努力让形势尽快简明定型,企业的经营也越来越从粗放扩张转向深耕细作。
而自2010年开始爆发,伴随移动互联网涌现的全民创业潮,也已到大浪淘沙的凛冬。虽然仍会不断有新的公司出现,有新的公司崛起,也无法扭转整个行业的大势,围绕移动互联网创业的公司与人,也会越来越收缩减少。
行业收官已始。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