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开照相馆,卖摩托车,人称“汽车疯子”,他苦干18年成就了价值1300亿的民族王牌!

2016-11-01 09:16:24 作者: 来源:硕士博士圈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激烈的竞争让许多造汽车的人每天如坐针毡,时刻都想着创新,达到入魔的境地。说道入魔;让小编想起了汽车疯子——李书福

中华PE:

  激烈的竞争让许多造汽车的人每天如坐针毡,时刻都想着创新,达到入魔的境地。说道“入魔”让小编想起了“汽车疯子”。


 

  这个“汽车疯子”曾疲劳驾车撞到树上而头破血流,曾认为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两部沙发加一个铁壳”。他用榔头敲出来的仿奔驰车因不合法而叫停,“汽车疯子”身价虽然过亿却穿着80元的皮鞋300元的西装。

  这里所说的“汽车疯子”正是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

  2000年,李书福在央视《对话》中说他要在中国做汽车,全场观众听到他的想法都笑了。这笑声中,或许有部分善意和赞赏,但大部分都是怀疑和不屑。因为大家觉得李书福就是一个做摩托车的,造汽车只是天方夜谭。

  同年,李书福又在某汽车论坛上放言:“通用、福特迟早要关门!”气得几个跨国公司代表中途退场。“汽车疯子”“汽车狂人”的名号不胫而走。


 

  现在吉利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以及中国第七大汽车厂商。

  “李书福”名字的由来

  1963年,李书福出生于浙江台州路桥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这时“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取名时,父母觉得这个老三比他两个哥哥有福气,正赶上经济复苏,以后日子应该会过得很“舒服”,但总不能就叫“李舒服”吧。正好老大“李书芳”中“书”与“舒”音同,于是就叫“李书福”。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李书福正在上初中。当时他听大人们都在讲国家决定要把土地分给农民,还允许人们从事商业活动。李书福开始不安定了,也没有心思学习了。

  1982年,李书福高中未毕业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尝试。第一次创业是照相,资金是向亲戚借的120元,但因所买的海鸥牌相机被偷,首次创业还没开始就以夭折告终。不甘心的他再次从父亲那里借来80多元钱,用70多元买了一台虎丘牌照相机,剩下的十多元买了胶卷和相纸。

  李书福骑着家里的旧自行车满街给人照相,有时候他还会背着相机跑到公园里寻找客户,不曾想半年下来还赚了1000多元,后来李书福正式开了个照相馆。

  当时台州还很少有汽车,许多年轻人都想与小轿车一起照相。洞察到这种心理的李书福,很快请人画了一辆轿车做背景,放在自己的照相馆里供人拍照,结果去他照相馆的年轻人络绎不绝。

  冲洗照片的过程中,李书福又发现:通过特殊的溶液,能够从废弃物中提取高纯度银,于是他买光了全台州所有的冲洗液,提炼成银子跑到杭州去卖。此后一年多,李书福经常背着装有银子的布袋,在杭州金银市面上穿梭。

  此时李书福已经不满足小打小闹,他开始需找更大的商机。此后的四五年中,他开办过北冰花冰箱厂,超级赚钱,李书福很快成为千万富翁,1993年李书福借壳下蛋,通过收购一家摩托车厂获得许可证,后来他买了几千亩地,创办了后来赫赫有名的吉利大学,李书福就这样开始了人生多次华丽的转身。

  不过李书福最大的梦想还是做汽车,他曾多次对人说:“我一直就很喜欢汽车。甚至在很小的时候,在我们四兄弟的床下,就有用泥巴做成的汽车模型,高兴的时候还用绳子牵着它满地跑。”

  一场车祸让李书福制造汽车的欲望更加强烈。1987年前后李书福还在做煤气灶生意,当时需要把煤气灶从台州运到上海做质量检测,开车翻山越岭需要十几个小时才到上海,每次都是李书福自己开车去。

  有一次,凌晨两三点,犯困的李书福,直接把车“开”到了一棵大树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把他吓坏了,在荒郊野岭出了车祸,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后来李书福回忆说:“后来到了上海,我的脸撞得一塌糊涂,这个时候我就觉得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汽车工业,因为当时我开的是一辆波兰车,感觉太危险了。”

  1989年,李书福花6万块钱买了一辆深圳产的中华轿车,一番“庖丁解牛”后,李书福看了看,感到汽车也没什么东西嘛,无非“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再加里面两个沙发。”
       面对大家的嘲笑,李书福说:“谁是专家?就我一个专家,我就自己动手,自己画图,自己试制,自己试车,什么都自己来,带领几十个人,大家冲锋陷阵。”李书福身边有一帮疯子,跟着他不分白天黑夜的干,一个座椅装不上,都得试几百次。不久后,“摸着石头过河”的他们还真造出了一辆车。

  1994年,李书福甚至组装了他人生中第一辆“奔驰”——“吉利一号”。他把自己刚买的一辆新奔驰,大卸七八块给拆了,一同被拆的,还有他送给下属的红旗轿车。

  拆了车的李书福,又把自己从国外收集并带回来的发动机、方向盘、安全气囊以及一些电子电气设备,拿来好好研究。

  为了收集造车所需的汽车零配件,李书福曾受尽白眼,因为在那个年代,汽车零部件都是国家的汽车公司所掌控的。一天,李书福去上海一家零部件汽车公司采购零部件。对方问李书福:“你要零配件生产什么样的轿车?”李书福答:“中高档轿车吧?!”对方一听,感觉李书福有病,借机走开了。李书福就一直坐在那里等着,一直等了三个多小时后,也没见到人。

  经过半年的反复拆拆装研究,李书福掌握了点门道,于是开始造他的“吉利”牌“奔驰”汽车——外形仿奔驰,底盘用红旗的,零部件自己组装。那时李书福钣金手艺好,经他敲敲打打,与奔驰类似的汽车外壳也造出来了。最后,当李书福一榔头一榔头敲出来的吉利牌“奔驰”车诞生时,还特意给这辆车命名为“吉利一号”。
 

  1998年8月8日,吉利“豪情”在临海的工厂下线,但剪彩仪式却颇为冷清,到了快10点钟了还没有嘉宾前来。原因很简单:当时李书福的汽车还没有拿到“准生证”,严格地说,还是“非法”生产,很多人不敢来。“他摆宴100桌,向全国官员及经销商发出700张请柬,结果只来了一位浙江省的副省长,90多桌菜肴受到冷落”,有人回忆说。
       当时,很多人不敢来,更多人压根就不相信李书福这简陋的汽车能跑起来。一位大型国有汽车集团的老总就曾放言:“没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就别开吉利车”。

  就在李书福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位女领导出现在车间门口。她就是时任浙江省副省长的叶荣宝,这让李书福感动不已。当得知李书福造的汽车要举行出厂典礼时,叶荣宝放下工作,坐车急驶300多公里,从杭州驶到临海来参加吉利“豪情”下线仪式,并表示支持李书福造车。

  1997年,李书福曲线救国,他收购四川德阳的一家监狱,通过注资监狱下属的一家汽车厂,最终获的第一张民营企业造车许可证,成为汽车史上一件“破天荒”的故事。

  1999年,当时主管工业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到吉利视察。李书福对曾培炎慷慨激昂地说:“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做轿车梦,几十亿的投资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分钱,一切代价民营企业自负,不要国家承担风险”此时的李书福,充满独孤求败的悲壮。

  曾培炎静静地听着,最后说了一句话,“我不反对你们造车。”正是这句话,李书福坚定了造车的意志,有了“把民企造车进行到底”的决心。

  苦心人,天不负。2003年1月28日,经过18个月的设计研发和生产,第一辆国产跑车———吉利美人豹在台州下线,打破了中国没有国产跑车的历史。宁波基地也曾生产了一款叫“优利欧”的汽车,据说此名为李书福本人所取,其意为“优于夏利与赛欧”。


 

  “我们要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走遍全中国。”2009年12月23日晚,站在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领奖台上,李书福再次向世人表示他的勃勃雄心。当天,吉利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的价格将福特手中的沃尔沃汽车公司收入囊中。
 

  如今吉利又打造出了中国版的“劳斯莱斯”,李书福还亲自为它站台。



 

  2016年8月18日,吉利汽车发布了靓丽的上半年成绩单,上半年,吉利汽车累计销售汽车28.03万辆,同比增长11%。吉利汽车总收入超过180亿元,同比增长31%。同时吉利将全年销量目标从60万辆调高至66万辆。

  当年的“汽车疯子”就这样一步一步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所以梦想还是要有的。

关键词:李书福吉利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