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鞋摊开始,这个温州人用32年,变成400亿电气巨头
2016-11-01 09:16:31 作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房地产大热时,几家大银行给南存辉授信200多亿,鼓励他做房地产,这个外人求之不得的机会,却被南存辉一口拒绝。他说,做企业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才能做好。
大国重器
南存辉国字脸,浓眉大眼,看上去儒雅、温和,绝不咄咄逼人,但在他身后,却是一个令对手紧张的电气和新能源王国,其年销售额超过400亿。
三十多年来,这家名为正泰的企业,从继电器做起,不断扩展自己的版图,至今已将触角延伸至电力设备的全产业链。其产品每天都在影响着国民的生活,从触手可及的开关、插座到随处可见的低压电器,再到户外的输配电设备。
+
无论在办公室、展览馆,还是工厂、火车站,都能找到正泰的身影。作为一家电力设备制造商,正泰不但为个人和公司提供产品,还为交通、电力等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泰还将触角延伸至光伏产业,在全球建起200多座光伏电站,每年光电费收入就超过10亿元。
攻城拔寨中,创新是正泰的利器,他们用六年时间研制出核心装备MOCVD,一举打破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大大降低了LED芯片的生产成本。
就在最近,正泰还玩出一个“大家伙”,在全球率先推出最大容量500kV单相电力变压器。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个国家敢做这么大容量的变压器突发短路试验。
+
正泰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赢得了国人的尊敬,并入选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在这部讲述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脊梁”的片子中,正泰是为数不多的民营企业。
+
而这一切的起点,是温州柳市街头一个普通的修鞋摊。
我要牌子
1976年,13岁的南存辉因为父亲的一次意外,不得不中途辍学,在柳市街头当起了修鞋匠。
虽然工作“低微”,但南存辉很用功,把它做到了极致。很快,他就成为那条街上赚钱最多的鞋匠,每天找他修鞋的人络绎不绝。
“三年修鞋虽没赚到什么钱,但它使我懂得了诚实做人的道理,有质量便有市场。”南存辉回忆说。
这个道理后来成为他在低压电器胜出的关键。
1984年,南存辉和同学创办了求精开关厂(正泰的前身)。在当时的柳市,方圆不到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上千家低压电器厂,求精开关厂只是其中一家。南存辉要技术没技术,要人才没人才,只有一个朴素愿望——把产品做好。
为了请专家指导生产,南存辉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到上海去请退休老师傅。对方一开始不搭理他,他就天天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晚上睡人家地板。
老师傅们被感动了,问他:你请我们去干啥?要票子还是牌子?
南存辉果断答道:要牌子!
于是,老师傅们跟他来到柳市,打着地铺帮他一起创业。
+
1986年,国家颁布《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要求生产低压电器的厂家必须获得生产许可证。南存辉积极响应,报名参加各种培训,并花五六万元买来检测和试验设备。有同行嘲笑他,因为当时产品根本不愁卖,不拿证书照样赚钱。
然而,不办证的人很快就付出了代价。
80年代中后期,随着柳市电器厂商的野蛮生长,市场上出现大量假冒伪劣产品。这些产品上市后,事故频发。一时间,柳市电器成为过街老鼠。
后来,国家痛下决心,派工作组进驻柳市。在这次清理中,一大批电器厂被迫关门,而南存辉的求精开关厂却因为有生产许可证,不仅幸存了下来,还获得政府的大力扶持。
这件事让南存辉更加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他说:“我修过无数的劣质鞋,听过无数的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人,就算不折寿也没好结果。我们要干,就要讲究质量。”
1991年正泰电器成立后,南存辉把质量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一支500人的质检队伍。每逢内部改革,就有人提出质检部门太臃肿,但南存辉总是固执己见。
有一次,一批出口产品被检出色泽有问题,南存辉立刻命人全部开箱重验。负责运输的经理急得直跳脚,因为这会导致交货期延误。
南存辉不为所动。他说,正泰可以赔钱,但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当货全部验完时,已过了预定的船期。南存辉一狠心,改海运为空运。这意味着,运费将增加80万元!
最终,货物如期送达客户,对方从此开始了和正泰长达十几年的合作。
在质量的保驾护航下,正泰迅速从柳市众多的电器厂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低压电器之王。后来,一位当年的“玩家”感慨:当时产品不管好坏都有人要,我们只图眼前利益,没想到这是一条末路。南存辉看得清,他胜我衰,这是关键。
埋头做实业
做企业,经常要面对各种诱惑,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多元化陷阱。正泰在发展早期,也曾面临这样的问题。
90年代中期,温州企业界掀起一股多元化浪潮,很多鞋企做起了服装,电器公司搞起了房地产。受此风影响,正泰也开始涉足服装和饮用水行业。
然而,南存辉很快就发现,这些业务不但赚不到钱,还分散了正泰的精力。于是,他果断叫停,并立下规矩:不熟悉的不做,跨度太大的不做,即使多元化,也要在相关行业的基础上拓展,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榔头。
从那以后,南存辉埋头电器行业,一心一意创名牌,聚精会神做实业。他围绕“电”字做文章,先从低压做起,然后做高压,从元器件做到成套设备,最终形成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并成为行业翘楚。
后来,南存辉将正泰的成功总结为两句话:用加法把产业做强,用减法把企业做大。在他看来,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只有把不相关的减掉,才能集中精力把主业做强。
在南存辉埋头做实业期间,房地产成为大热,几家大银行联合向他授信200多亿,鼓励他做房地产,但被他拒绝了。理由很简单,正泰要先把主业做好。
南存辉常讲一句话:“烧好自己那一壶水。”这源于他的烧开水理论:水要烧到100度才会开,如果你烧到99度,就撂下它另起炉灶,那新的一壶还没开,旧的就已经凉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面对诱惑时,却很少有人能抵抗。在正泰内部,就曾有好几个股东跳出来,拍着桌子要投资房地产,都被南存辉拦住了。
+
南存辉的冷静,得益于他有一颗平常心。年少时的修鞋经历,让他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不管取得多大的成就,他都会提醒自己,不要骄傲,无非是个修鞋匠出身。
南存辉把这种心态看得很重要,他说:能不能做大,能不能做久,关键看你的心态。只有用平常心,才能做出不平常的事。
有人担心这种平常心会让公司坐失良机,南存辉却说:“无非就是发展快慢的问题,市场很大,有机会抓住就上,没机会慢慢等,不要紧的,我们总是有机会的。”
这种看似保守的心态,关键时候保证了正泰的稳健经营。
2006年投资光伏产业前,南存辉请了很多专家,反复论证了五六年。之后,虽然做了投资,但并没有大规模铺开。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行业陷入萧条。南存辉带领正泰及时转型,将重点放到光伏发电上,最终逆势上涨,成为行业新兴的领军企业。
正泰之所以能够渡过难关,后来居上,最根本的原因是用平常心做事,“不攀比,不贪大求快,稳扎稳打,做好自己的事情。”南存辉后来总结说。
这符合南存辉的个性。在他看来,做企业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把主业做好,培养竞争力,把百年老店做一辈子、甚至两辈子。
在经历了房地产的疯狂、互联网的热潮后,南存辉的这份定力显得弥足珍贵。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