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100元起家,如今300亿身家,这个卖绣花样的农村姑娘创造了什么?
2016-11-10 09:48:38 作者: 来源:硕士博士圈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2016年胡润百富榜,周晓光夫妇以300亿财富排名第53位。30多年她只是个每天走几十里山路卖绣花样的农村姑娘,她从不足100元起家,到如今300亿,在周晓光身上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创富故事,折射出了一个企业家动人的成长历程。
1962年11月,在西施的老家浙江诸暨农村,有一个女孩呱呱坠地,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短暂的惊喜过后便没了喜悦,当时的年代大家都期待能有大胖小子。
小山村中长大的周晓光,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家中条件又不允许她复习再考。那年她17岁,家里有5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全家十口人,不管母亲怎样精打细算,也只能保证全家人不至于饿肚子。
当时村里有一位亲戚是个卖货郎,走村串乡也算是见识广博,没事的时候周晓光总要跑到他那去听故事,时间长了,她也想去“跑码头”。于是周晓光从母亲借了几十元当本钱,做起了“跑码头”生意。
起初周晓光只是挑着担子在周围村庄卖绣花鞋样、针线,兼卖一些小孩吃的零食。不过,村里人都太穷了,根本赚不到什么钱,周晓光把眼睛瞄上了外面的世界。
1978年春节过后,周晓光踏上了前往东北的列车,她背着两大袋子绣花鞋样走了6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义乌火车站。到了东北为了能省下旅店钱,周晓光找到一农民家给了人家5张鞋样和孩子一些糖以此作为留宿的条件。由于当时从南方去卖鞋样的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周晓光就把带来的三千多张鞋样卖完了,里外一算还赚了300多块钱。
这一发不可收拾,6年之间,周晓光竟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周晓光回忆说,当时,她只拿着一本中国地图,沿着公路、铁路往前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能使家里人过上好生活。6年闯世界的结果,周晓光赚了2万元。
1985年,跑过三江六码头的周晓光嫁给了同样卖绣花样的东阳人虞云新。婚后,两人拿出了几年来所有的积蓄15000块钱,在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里买下了一个摊位。
周晓光一家人
1990年代初期,周晓光在去香港考察的过程中,香港的“店铺式经营”给了她灵感。她敏锐地感觉到,有了店铺,生意会越做越大,经营的商品也会越来越多。于是回到义乌之后,她开出了义乌第一个饰品店面,并做了许多新产品的代理商。
1995年7月,夫妻俩毅然拿出700万元投资办饰品厂,以周晓光和她的丈夫虞云新的名字各取一字命名的“新光”。
周晓光夫妇与两个儿子
从1995年办厂开始到1998年,几年时间,新光饰品厂以连续翻番的速度发展,并在全国建立了自己的产品销售网络,一举成为国内饰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新光饰品越来越引起同行的注目,到新光挖人的事时常发生,有人戏称新光是所“黄埔军校”。周晓光说行业的竞争,免不了人才的争夺,义乌有10万人从事这个行业,一年60个亿的产值,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仅靠一家企业做大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产业集聚了,在世界的舞台上才有拥有立足之地,才能形成气候和氛围,带动整个产业的提升。
周晓光在业内的大度是出了名的,她经常参加世界各地饰品展销会,每次出国参展回来,周晓光都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甚至学到的毫无保留地告诉同行,周晓光说独木难成林。
2000年5月,对周晓光来说是一个转折期,这位普普通通的中国女性,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国际珠宝饰品物展上着着实实“火”了一把。中央电视台及香港媒体的记者纷纷把焦点对准这位从国内饰品行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女厂长,来自亚洲、美洲、欧洲50多个国家的70多个客户被她所展出的产品所吸引,签下了一笔又一笔订单。周晓光的4个展位前挤满了客户,带去的8名翻译不够用,又临时从香港请了4名。一些客商在会场上轮不到订单,只好索要了有关资料后相继赶到义乌。也就是在这次展会上,周晓光打破了饰品市场由韩国和香港称霸的局面。
“我是被逼出来的。”周晓光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自己成功的原因。在全国,饰品行业共有企业2000余家,新光作为义乌市饰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一面世,马上被人仿冒,而且价格比“新光”低许多。有时他们新产品仅生产一两批后即被迫停产。国内饰品行业的低价位、低品位、低质量的恶性竞争,使该行业过早地步入了萎缩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周晓光开始把目光瞄准国际市场,周晓光的足迹几乎遍及亚、欧、美。有一次,仅仅为了买下一张美国一家老牌企业的产品设计构思说明书,她掏出了2.4万美元,集中全部精锐力量,生产了6000多个饰物的新产品,专程运抵香港亮相,成功一炮打响。
“我不但要做中国的第一,而且要做响中国的品牌。”在香港一炮走红后,周晓光开始布局国际市场,既要把市场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不是受制于他人。2005年3月,新光饰品香港分公司成立;2006年1月,迪拜分公司成立;2006年12月,莫斯科分公司成立……短短3年时间,新光饰品在海外成立了7个分公司,10余个自营门市部。这些国外的分公司每年都能够获得50%以上的高增长,有的还年年翻番,成为公司销售增长的坚强柱石。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身处中国对外贸易“窗口”的义乌备受冲击,很多企业非正常倒闭,业务量锐减。而周晓光的新光集团却获得了销售15%、利润20%的增长,令业界大为惊奇,周晓光只是笑了笑,要是战胜不了金融危机,这么多年的布局还不是白做了?
在金融危机中,周晓光不仅保持了新光的稳步发展,还无私地伸出援手,帮助宝娜丝集团等八个遭遇资金困境的企业起死回生、成功解困,得到了上级领导、企业界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省委主要领导誉为“浙商团队抱团合作、互助自救的典范”。
金融危机过后,周晓光开始思索如何借助资本助力企业的发展,她也开始准备企业上市的事情。2011年新光集团收购收购了美国的饰品品牌Fashion Accents,2012年新光集团收购了新天集团,到今天,新光已经拥有21家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公司,周晓光完美的完成了资本整合的计划。
2015年6月,新光股份旗下的万厦房产、新光建材城以112亿元入股停牌近五个月的ST金路,上市公司金路集团实际控制人也变更为周晓光、虞云新夫妇,周晓光的新光股份集团凭此成功借壳上市。
到了2016年,周晓光、虞云新夫妇的资产达到了300亿人民币,这个农村女孩创造了一个奇迹。
周晓光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个全国知名的新闻人物,这都缘起于2004年新春义乌市电视台播出了一条祝福广告:“鉴于全国人大会议即将举行,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竭诚向社会各界征集议案……”广告一播出,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信件如雪片般地飞来,设在义乌建设大楼907房间的来访者人声鼎沸。
2004年2月3日,周晓光手里拿着一封来自北京石景山区的普通来信,信中主人公将亲身经历了4年所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做了叙述,对当前我国司法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映,并以他弟弟的经历作为素材进行论证……一口气读完信,周晓光的心久久无法平静。她觉得司法鉴定工作还不完善,如果进一步调研,并对司法鉴定进行完善肯定是一个好的议案。
3月份全国人大就要召开了,时间非常紧,周晓光先是联络了几位专家,在得到专家的支持后,她便和专家们一起去省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调查研究,搜取素材,分析问题。周晓光跑完机关跑基层,上山下乡跑农村,对每一项内容都进行论证。2004年3月,周晓光“案”大会采纳,引起了社会各界很大的反响。当周晓光在北京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通过电话告诉那位石景山区的来信群众时,电话那头,那位男子激动地连声说“太好了,谢谢,谢谢”,一连五六声“谢谢”,一个四五十岁的大男人竟泣不成声。
在新光集团总部周晓光的办公室正墙上,醒目地挂着一位书法家朋友书赠她的一幅字,上书“仁者雍容”四个大字。一位对她相知甚深的朋友评价说,这四个字真乃“知者之言”,差不多可算是周晓光事业成功之道及为人处事风格的精辟提炼和贴切写照。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