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如果没了电商,阿里还剩下什么?

2016-11-16 09:48:57 作者: 来源: 微信公众号:新财富杂志  谢碧媛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零时零分。某小区的几十栋高层仍是灯火通明,家家亮着灯。那是一种寂静的明亮,没有电视和音响的嘈杂,没有夫妻的争吵,只有鼠标嗒嗒嗒的响声。

中华PE:

零时零分。某小区的几十栋高层仍是灯火通明,家家亮着灯。那是一种寂静的明亮,没有电视和音响的嘈杂,没有夫妻的争吵,只有鼠标嗒嗒嗒的响声。

小区传达室的王大爷默默注视着这一切,思索良久,又点上一根烟,最终坚定地关掉了小区总电闸。

那一晚他为小区业主挽回了上亿元的财产损失。

那一天是公元2016年11月11日……

吐槽的段子层出不穷,剁手剁了一万遍,还是抵不住以阿里旗下电商平台天猫为首的全民购物狂欢日:双十一。当消费数值停留在1207亿元的画面刷遍各大媒体头条时,这样的成绩却一如既往地未能让华尔街买账,阿里的股价不涨反跌。而巨额消费数字的背后,是无数“马云背后的女人”做出的巨大贡献。

阿里电商已到“天花板”?

这个创办已8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已成为每年阿里旗下电商平台业绩证明的重头戏。剁手族的热情也一年比一年强烈了。据阿里巴巴官方提供的数据,11月11日0点过后,阿里平台完成10亿交易额仅用了6分58秒,比去年快了将近6分钟。

虽然双十一的销售额可能和阿里这个平台的收益无直接关系,但前期的推广投入和品牌效应对商家的吸引力,以及采用的支付手段(今年双十一大力推广阿里旗下消费信贷产品“蚂蚁花呗”),都和阿里有直接利益关系,也会影响到旗下电商平台的边际设想。

从最初的5000万元销售额,到2014年的571亿元,实现千倍增长后直到今年的1207亿元,天猫双十一的交易额不断刷新着电商日销售额的上限。

而另一边,则是对电商行业的无限遐想,“900亿日销售额将是常态?”“纯线下实体将消失?”“电商马上要变天!”这些看似惊人的喊话背后,却藏着更多深意。

马云作为阿里的“最佳发言人”,其言论总是不断冲击着受众对于电商的上升边际的设想。作为逆袭教父级的形象,马云引导着诸多关于电商产业的变革。

过去两年“双十一”同期数据均为上一季度销售额的166%,因为双十一的提前收割,每年四季度财报(1月1日到3月31)中的销售额数据都比较难看,比前一季度减少了36%-39%。正是这种提前消耗,造就了双十一靓丽的数字。

如果只是把后期的业绩提前,把视线放至全年似乎也没差,那为何阿里还乐此不疲每年坚持费钱费力的整合双十一活动呢?

一是为了品牌,二是为了活跃用户数。

品牌效应=后期吸金能力的增强。

而活跃用户数,则是阿里电商平台赖以生存的重要指标。

对于今年的新变化,有人解读为无招的囚徒陌路,拉长战线规避掉每年销售额增长速度的放缓。而不间断的娱乐因素的引入,恰恰是为了掩饰阿里刚刚公布的Q3季报反应的短板:活跃用户数的下降。

根据阿里最新的三季报披露,截止第三季度末,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年度活跃买家已达4.39亿户,较上季度净增长仅500万,同比增长13.7%,而环比增长只有1%。

活跃用户的下跌对电商平台来说是致命的。一旦活跃用户数下降,点击和流量都会随之下跌。而平台营销服务变现,也就是对商家卖广告,是阿里目前最大的收入来源。

接着后面就很好理解了,阿里的双十一晚会,难道不是为了增加用户的访问频率和停留时长,以弥补增长放缓的活跃用户数而设的?社交、用户推荐、互动直播,凡是和互动挂钩的设计和业务铺设,作用难道不是同类相比?甚至包括大娱乐大金融,其作用,也都不外乎是为了增加用户的平台留存时间。不仅是在购物时才登录,而是变成一个可以随时打开、对用户更“有用”的平台。而这才是阿里真正想要的,也是其变现的命门。

而阿里用户增长高峰期已过,已成为行业共识。

也许在阿里这里,电商的增长率已经到“天花板”了?

马云在接受央视专访时是这样回答的:趁着阳光灿烂时修缮屋顶。

对于天花板是否到来,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但马云的危机意识,却是显而易见的。纯靠电商?不行。纯靠实体,更不行。阿里的未来,也绝对不可能只有电商,马云想要的,可比这多得多。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