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华为的“脱亚入欧”和中海油的“中体西用”

2016-12-05 14:56:54 作者: 来源: 微信公众号:财经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体西用和脱亚入欧是政治术语,讲的是十九世纪中叶中日两国面对西方冲击时的不同应对,清帝国的洋务运动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结果一败再败终至覆亡;日本走的是脱亚入欧全盘西化的路子,结果一胜

中华PE:

中体西用和脱亚入欧是政治术语,讲的是十九世纪中叶中日两国面对西方冲击时的不同应对,清帝国的洋务运动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结果一败再败终至覆亡;日本走的是脱亚入欧全盘西化的路子,结果一胜再胜跻身列强。我这里借来讲企业的事情,也许不是很严谨,好在我写的也不是学术论文。

中海油是最早搞“洋务运动”的国有企业。1982年成立伊始就提出总经理负责制和打造与国际接轨的石油公司。彼时,中国石油行业由石油工业部运营,政企不分,半军事化管理,奉大庆会战和铁人精神为圭臬。整个国家也还是计划经济,企业附属于各政府部门,直到1988年厂长经理负责制才得以确立,但往往又被冠以“党委领导下的”前缀。

中海油之所以能领风气之先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国务院没钱,中海油的注册资金是自筹的,因此有“瞎折腾”的基础。二是由石油部副部长转任中海油第一任总经理的秦文采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官员,1978年率中国石油代表团对美国历时四周的访问对他的震撼不亚于当年李鸿章访英时所受的震撼。

秦文采的接班人继承了他的衣钵,到卫留成的任期(1999-2003),中海油进入黄金时代。卫留分解公司各项指标,与五家西方石油公司一一对标。为使责权利对等,中海油革新了用人机制和薪酬体系——竞聘上岗、录用外籍高管、大幅提高工资并引入期权激励、废除处长局长称谓改称经理总经理。彼时的中国海油提拔了一大批年轻人,有人短期内连升七八级,30出头当经理的比比皆是,40岁当上副总经理也不罕见,但也有20%的干部在竞聘中被淘汰。中海油籍此赢得骄人经营成绩,并被誉为“最西化的中国石油公司”。

随着2003年中央对国企实施统一管理,2008年西方爆发金融危机和其后“中国模式”大行其道,中海油在国企“九龙治水”体制下赢得的自由发挥空间消失殆尽,已经形成的体制机制在国企大棋盘里也格格不入,犹如马的器官被植入牛的身体,排异反应让其不得不与国企的一般模式趋同。于是期权计划被废止、薪酬发放受到限制、外籍高管离去、经理恢复成处长,最重要的,市场导向变成政治导向,这意味着成百上千亿的投资并非由商业规律所指引,比如轰动一时的尼克森大收购(包括债务在内的交易总额为194亿美元)。2016年上半年,中海油上市公司爆出77亿元巨亏,其中相当部分为减计尼克森资产所至。而当年中海油与之对标的西方同行,却依然能在低油价环境中实现盈利。


关键词:华为中海油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