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小巴上线,直击最后三公里接驳拼车需求,“黑三轮”命归何处?
2016-12-16 09:32:04 作者: 来源:亿欧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亿欧12月15日下午消息,滴滴出行今日宣布旗下短途出行服务“滴滴小巴”业务正式上线。该产品主要解决城市主干道之外的最后三公里“毛细血管”出行需求,实现用户与公交站点及地铁站点的行程接驳,并通过搭建算法模型和大数据计算能力动态计算路线和智能计价,向用户提供短途出行服务。另外,滴滴小巴业务上线代表着滴滴出行已完成了在短途拼车出行领域的战略布局。
据亿欧此前报道,在11月30日时有消息称从12月1日起,滴滴小巴业务将在北京五环以北正式推出。目前,在滴滴出行APP中已经出现“小巴”选项。滴滴小巴主要有三个特色,包括智能计价、虚拟站点以及最优路径规划。
(滴滴小巴界面截图,目前亿欧公司总部所在三元桥地区还未开通此服务)
此外,滴滴小巴在今年6月时就已经开始上线测试,最早仅在回龙观地区开通了服务,后续新增了天通苑、清河、霍营、西二旗、上地等服务区域。目前该业务试运营已经结束,正式上线。产品首期已在北京、成都部分区域开通。据滴滴出行方面透露称,滴滴小巴在北京回龙观地区投入了60辆车来运营,每天售出座位峰值可达5000座,每车日均完成超过80座,在高峰时期每车平均完成12个座位/小时。
滴滴小巴目前采用的车辆是以7座的小面和商务车为主,车辆由滴滴统一采购,由滴滴自营。滴滴对外介绍称,开通地区的用户可通过手机客户端滴滴出行来呼叫小巴,小巴会智能计算乘客上车点和下车点,乘客选择确认后,就会通知用户乘坐小巴的时间和地点。
滴滴小巴的推出,或将直接影响着公交站、地铁站附近黑车、三轮车的揽客。目前在短途出行、“毛细血管”道路出行、站点接驳等出行方案中,除了当下火热的共享单车之外,并无其他解决方案。而此类出行需求,在出行人群中所占比例较高。
滴滴出行高级产品总监罗文说对此表示,“用户出行需求分门别类,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整体用户的出行需求进行细分和聚类管理,实现一个价格浮动、路线浮动,并且时间也浮动的产品来满足不同用户的出行需求,小巴就是这样一个产品,比如用户从地铁站出来后,对去往相同方向的乘客进行聚类,让他们搭乘同一辆车出行,但价格可能不一样,路线也是动态的,基于滴滴的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小巴保障了用户体验,也实现了城市整体的高效、绿色出行。”
数据显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滴滴出行平台上共享出行的累计里程达53 .5亿公里。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