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
早上7点,阳光穿过窗帘缝隙照进卧室,家庭机器人开始播放你喜欢的闹铃音乐。你在这片柔和旋律中醒来,惬意地伸了伸懒腰,捕捉到这一动作的机器人随即关掉音乐,用你偶像梁朝伟的声音跟你 say morning。寒暄之后,机器人移步厨房准备牛排和煎蛋,你洗漱完来到餐桌,边吃牛肉边听机器人语音播报今天的品途晨讯。突然,晨讯里一则10亿美元融资消息蹦了出来,你打断语音播报,向机器人询问这起融资的细节。话音刚落,机器人便开始给你转述此次融资的相关信息。
8点,你准备上班,用智能手表唤醒停车场的无人车。下楼出门,无人车早已停在楼下等候,车门上的图像识别系统确认了你的身份,1秒钟后车门打开。你钻进车厢,对着后视镜说“上班”,无人车开始启动。半小时后,无人车驶进了公司停车场。
这些曾出现在电影中的场景,背后的技术叫「人工智能」 。阿尔法狗大胜李世石之后,它再一次被无数业内人士提上了今天的日程。《奇点临近》这本书里提到的“2045年计算机智能将超越人类”的预言在这场激烈骚动中眼看好像马上就要实现一样。
人工智能时代真的要到来了吗?蜂拥而起的人工智能公司生存现状如何?人工智能技术应该如何商业化?带着这些问题,品途商业评论跟极限元科技联合创始人马骥聊了聊,下文中的一些观点可能并不主流,但希望对你理解人工智能有所帮助。
人工智能创业很火?也许全都是泡沫
12月9日,在极限元北京总部,马骥接受了品途商业评论采访。
极限元科技联合创始人 马骥
极限元是这两年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中为数不多的能用技术解决行业问题并实现盈利的公司之一。因为做的是To B的生意,“每一个订单都能带来几百万的销售额。”一同接受采访的极限元市场总监告诉记者。成立才两年多,他们的年销售额已经同比增长了3倍。
智能语音和计算机视觉是极限元研究的核心领域,在语音技术方面,国内老大科大讯飞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除了讯飞之外,“我们是少有的能把所有语音技术和产品线都涵盖的公司。”马骥说。
在马骥看来,现在市场上很多打着人工智能旗号的公司都比较虚,尤其是这两年大量兴起的智能硬件和机器人公司。他认为其中的大多数公司都是资本泡沫的产物。
“那么多智能硬件公司,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用户需求的有多少?你觉得机器人很酷,但有哪个机器人让你印象深刻或者非买不可吗?这些迅速产品化的东西都是资本催生出的泡沫,很新奇,但有多少能真正解决大家痛点的?没有。”马骥说。
他告诉品途商业评论,今年年初,行业内有300多家号称是机器人产业的公司。而到了9月份,这个数字已经变成700多家。“如果解决不了行业问题,找不到盈利方向,这些公司一两年内就会消失。”马骥说。
按照他的观点,不难联想到上世纪末互联网刚兴起时的投资泡沫。当时所有人都看到互联网是未来的趋势,即使没有任何靠谱的商业模式,只要你能讲出一个“DOT COM”的概念就能拿到融资。最后的结果是,这场持续6年的互联网泡沫造成了5万亿美元的市值损失,在泡沫中诞生的公司绝大部分都死掉了。
如果真如马骥所说,这次的人工智能泡沫又会持续多久?如何才能避免陷入这场盲目的资本怪圈中呢?
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深入垂直行业,让技术落地。
谈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不落地都是扯淡
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将已掌握的高门槛技术落地变现,能够变现的产品又因为技术含量低而产生不了大的价值,难以形成竞争力。
马骥认为,技术变现的最大难题在于行业上下游公司的需求没有打通。上游技术公司只专注于技术研发,应用场景考虑得不够;下游垂直行业的公司对自身痛点不明确,不知道有很多问题其实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
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公司要想商业化,就得深入各个垂直行业中,研究那些行业公司自己都没发现的痛点并提出解决方案。”马骥对记者说。
这解决方案指的就是技术落地。
举两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直播平台内容监测中的应用
你一定还记得当时别人家「直播生孩子」的画面,类似这样的无底线行为在直播APP上还时有发生。为了应对监管,直播平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内容审核,是典型的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
“直播平台的这些痛点其实可以通过技术解决。”马骥说,“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发,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国内首个‘音、视频’双通道过滤有害信息解决方案。”
马骥向记者介绍,他们会在直播APP上部署一个信息采集软件,这个软件既可以处理音频,又能处理图像,实时采集的信息通过与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相比对,如发现异常,将提高采集频次,“比如正常情况是5秒钟采集一张图片,但如果发现异常信息,可能会变成1秒钟采一次。”马骥说。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反电信诈骗中的应用
电信诈骗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今年8月份,一名女大学生接到一个诈骗电话,被骗走了学费后因过度伤心而昏阙,经抢救无效身亡。
电信诈骗采用的方式非常有迹可循。马骥告诉记者,很多诈骗电话使用的是同一个主叫号码,通过批量发布上万条短信或拨通上万个电话的方式传播诈骗信息。“电信部门监测到这种异常时,会采集一部分电话录音。我们可以通过语音关键词检索技术,在这些录音中查找是否有常见的诈骗信息出现。”马骥说,“目前,这些技术解决方案主要用于配合电信运营商和公安部门的反电信诈骗。”
以上两个例子就是典型的人工智能技术落地。马骥花了很大力气向记者阐述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总结一下就是:技术研发一定是为了盈利,盈利就得解决落地问题,而落地的方式就是提出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去帮助各个垂直行业的公司解决也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痛点。
人工智能时代什么时候到来?方兴未艾
“方兴未艾”。
在被问到人工智能时代何时才能真正到来时,马骥只用了这一个成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虽然创业热情空前高涨,但还远没有达到爆发的阶段。“大家又找到了新一轮的投资方向和热点,就跟O2O、P2P兴起时一样。但真正能够改变行业的颠覆性举动还没有出现。现在只是人工智能产业层在高呼,各个垂直行业对人工智能并没有多大认识。”马骥说。
尽管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前不久的科大讯飞年度发布会上激动地宣告2016年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历史元年。但马骥看起来并没有那么乐观。他向品途商业评论介绍道,自打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每隔十几二十年行业内就会产生一次激烈讨论,而每次讨论中都有专家站出来高呼“人工智能统治人类的时代就要到来了”。即使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只是对创业领域造成了一些冲击。”他说。
马骥将人工智能的发展比作人脑神经元的发育,认为量变才会产生质变。“要等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设备或单元达到一定量,互联互通的时候,才会发生颠覆性变化。就跟人脑一样,可以将这些单元和处理设备看做一个个神经元,出现真正智能的时候一定是这些神经元足够多的时候,到了那个量他才能产生一些思维、记忆和决策判断。”马骥对记者说,“当很多行业的专业人才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各个领域都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起来,都让他们来替代人类去思考和决策,这时机器自己就会发生一些变化。”
而到那一天,人工智能时代可能才算真正到来。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