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中资绕道CEPA设“港资券商” 或成资本运作渠道

2017-01-09 14:04:24 作者: 来源:财华社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明报报导,根据2013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补充协议十(CEPA 10),放宽中港合资申领内地券商牌照,近期陆续获批,惟翻查资料,不少申请以至获批券商,实际上是中资绕道包装而成的“假港资”。有证券界人士估计,在各类互联互通架构下,券商已成可靠走资或资本运作渠道,在内地对券商发牌转趋谨慎下,CEPA 10正好提供渠道取得发牌。有港资券商亦坦承纯港资内地发展困难,与内企“拍档”,有不少文化差异的问题。

  自中证监去年8月启动审批工作以来,已接到逾10宗申请,至今获批开业的两家,分别为申港证券及华菁证券。不过,申港及华菁的股东组成中,所谓港资股东,实际上只是戴上港资面具的中资。

  根据中证监的资料显示,已于10月份开业、首家获批的申港证券,港资权益分别为民信金控(00273-HK)、民众金服(00279-HK)旗下民众证券及嘉泰新兴资本,合股占股35%,惟三间公司是香港注册或上市,而民信及民众实际大股东更具有民生银行背景。

  至于另一间已开业的华菁证券,持股49%的“港资”股东万诚证券,更是由内地基金华兴资本在今年2月藉收购得来。还有由“三马”合资筹建的众安保险、恒大 ( 03333-HK)及众安保险董事长欧亚平、持股逾三成半的所谓港资股东、威华达(00622-HK)子公司万赢证券,合组恒赢证券,同样亦是中资商人背景。

  一通集团行政总裁宓光辉认为,近期情况愈趋踊跃,或许是与中证监放慢批出证券业务牌照有关。根据中证监网站显示,今年目前为止中证监只批出了5宗证券或相关业务的许可,惟2015年全年却有24宗。

  宓光辉又称,要在内地购买证券行成本高昂,动辄亿元,绕道香港、利用CEPA 10或能更易成事,因为CEPA的政策层面更为广阔,当中涉及中港两地经济关系。另亦有人士估计或与内地券商牌照拥有资本运作功能有关,称“沪港通资金虽然系原路来原路走,但起码已经不是人民币”。

  事实上,该报亦曾向部分“真港资”查询其意向。今年4月宣布终止与嘉实透过CEPA构建合资证券行的英皇证券(0.71, -0.01, -1.39%)(00717-HK)行政总裁杨玳诗表示,公司对此方向的发展感兴趣,惟在与嘉实展开详谈后,发现诸多方面出现差异,故决定终止,惟未来仍会继续探索此方面的可能性。耀才证券(01428-HK)主席叶茂林更多次表明,两地文化存有巨大差异,两地机构合作会有许多问题,故除非能放宽至100%股权,否则不会考虑。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