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下一个风险敞口
2017-01-24 09:19:39 作者: 来源:北京商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2016年,对于消费金融行业来说是爆发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细分领域不断迸发。但是2017年,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金融在长足发展的同时,风险不容忽视。
中华PE:
2016年,对于消费金融行业来说是爆发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细分领域不断迸发。但是2017年,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金融在长足发展的同时,风险不容忽视。零壹财经发布的《消费金融年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到2017年消费金融的趋势指出,2017年非持牌的消费金融机构可能面临政策风险。不少观点认为,消费金融目前还处于一个窗口期,市场主体大部分仍面临一个增量市场,保守预估2017年广义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在两万亿左右。零壹财经分析师王晶表示,从市场主体来看,有电商背景的互联网平台非常具有竞争力,蚂蚁金服过去一年成交量估计超过5000亿元;其次,零壹数据显示,2016年P2P行业消费资产的规模接近1000亿元,同比增长90.9%;从资产证券化发行数据来看,2016年整体的规模是51只,总额接近1000亿元,增速非常快,是2015年的7倍左右。
《报告》同时显示,非持牌机构正在成为消费金融市场的新生力量,然而它们还难以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ABS。因此2016年交易所市场发行的消费金融ABS大幅增长,发行数量增至42只,发行总额超过700亿元,占全年发行总额的76%。
不过,《报告》也提出,虽然消费金融仍是政策鼓励的重点,但新兴行业发展创新容易突破已有监管边界,暴露一些问题,监管层将注重风险提示,或将面临监管风险。
同时,随着风险的进一步累积,消费金融领域在2017年可能出现重大风险事件,一方面借款人信用风险是各类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市场参与主体增加,提高了各类人群贷款可得性,轻而易举就能到手的贷款将导致信贷异常增长,各类市场主体在追求规模时可能会牺牲对风险的管控;另一方面机构间数据共享不足等,借款人多头共债问题将带来行业较高坏账,机构操作风险也会随之暴露,劝诱用户贷款、掠夺性放贷等,可能会令借款人出现过度消费和负债情况。此外,王晶也表示,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尚未经历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未来不排除受到宏观环境影响。
其实,2016年类似的风险已经出现了苗头。市场上出现大批无抵押、纯信用、小额、短期、高息的线上现金借贷产品,其依托技术提升效率,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时,业务备受市场质疑,一方面是操作层面的质疑,如机构收取超高利息、背后有黑色产业链等;另一方面是对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健康性的质疑。
不过,《报告》也认为,随着参与者的增加,某些消费金融市场已经开始由蓝海转向红海,在这个过程中,行业龙头利用资源、品牌等优势将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一些中小平台机构将被淘汰出场,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并孕育出一些垂直领域的独角兽。北京商报记者 闫瑾
相关链接
消费金融用户别忘及时还款
春节期间,不少人都通过信用卡或互联网支付购物消费。对此,有机构提醒用户,部分信用卡及网贷产品的还款周期都在30-50天左右,遇到春节长假,消费者容易因疏忽导致逾期,最好提前做好准备。
重大节假日前后通常都是消费者信用卡和网贷产品逾期高发期,有些人是因为遗忘还款;有些是因为消费过度无力支付。为防止发生逾期,360借条工作人员建议,消费者首先要留意还款提醒;其次可通过提前关联借记卡,并留有一定余额,到期自动还款;如果春节期间消费太多,一次性全额还款有困难,可选择分期或按最低还款额还款,一定不能不管不顾,任由逾期发生。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正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一旦产生不良的个人信用记录,未来可能会在更多的金融服务面前碰壁。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