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皮海洲:并购重组关键在于问责

2017-01-24 10:49:09 作者: 来源:腾讯证券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在1月20日证监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但市场秩序尚不规范,存在投机“炒壳”的痼疾顽疾,以及“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的问题。

张晓军称,下一步,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强并购重组监管,持续完善相关制度规则,重点遏制“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引导资金更多投向有利于产业整合升级的并购重组,趋利避害,更好发挥并购重组的积极作用。

并购重组之所以再次受到证监会的关注,成为市场的一大风口,这当然与当下的新股加速发行有关。进入2017年,新股发行进入高速状态,每天发行新股达到3只。这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投资者要求放缓新股发行的声音不断。为此,新股加速发行的支持者们认为,新股加速发行对行情的影响不大,真正影响行情发展的是以定向增发为代表的再融资。舆论认为,2016年再融资规模接近2万亿,远超IPO规模,是IPO规模的10倍以上。而在再融资中,定向增发的规模又超过了1.73万亿元,并购重组又是定向增发的一个重要因由,很多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就是因为并购重组的缘故。如此一来,并购重组自然就被新股加速发行的支持者们拿出来做了挡箭牌,站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

撇开新股加速发行一事不谈,仅就并购重组自身而论,将其推向风口其实也不冤。因为并购重组确实存在“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的问题,并且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确实伴生了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此外,高溢价收购成了并购重组的新常态,而收购标的质量不佳也是并购重组所经常遇到的问题。有的公司收购进来的资产甚至成了亏损资产,成了上市公司的包袱。并且在业绩不达标的情况下,有的公司甚至不兑现并购重组时的承诺,高溢价的并购重组成为向有关方面进行利益输送的一种手段。也正因如此,并购重组所存在的问题确实不能小视,必须予以解决。也正因如此,证监会表态“将进一步加强并购重组监管,持续完善相关制度规则”,这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并购重组的相关制度规则该如何来予以完善呢?本人以为,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问责机制,对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事宜进行问责。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之所以存在“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的问题,之所以敢于高溢价收购标的资产,甚至收购垃圾资产、亏损资产,公开进行利益输送,归根到底在于无人对并购重组事项承担责任。虽然上市公司大股东、董事、高管们一个个对并购重组事宜投出赞成票,但实际上在并购重组事项出现问题的时候,却没有人对此承担责任。并购重组成功了是这些人的功劳,并购重组出现问题,哪怕并购的标的资产最后变成了亏损资产,那也是由投资者来买单,牺牲的也是投资者利益。也正因如此,这些大股东、董事、高管们无非是在拿投资者的利益耍大方。上述各种问题也因此相继发生。

实际上,如果建立了问责机构,对并购重组所引发的问题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那么,相关问题的出现就会大幅减少。比如,收购的标的资产未完成预定的利润目标,规定由董事会表决时投赞成票的董事们来补足利润;比如,收购的标的资产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如成为垃圾资产、亏损资产的,规定由董事会表决时投赞成票的董事们来承担对公司的赔偿责任,并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渎职行为,宣布主要责任人为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情节严重的,甚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此一来,上市公司的董监高们自然就会慎重对待并购重组事项了,而不是因为并购重组由投资者来买单而耍大方,而进行“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了。

因此,就并购重组的相关制度规则来说,需要修改完善的内容也许有很多方面。但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问责机制,追究公司董监高的责任。只要有了问责机制这一条,并购重组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