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新华网评:你记忆中的那些年味儿淡了吗?

2017-01-31 19:00:22 作者: 来源:东方财富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春节,这个有着4000多年古老历史的节日,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都意味着家和团圆。

近些年,常听人感慨说,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感觉不如从前了。不知是不是因为工作忙了离家远了,让春节在很多人眼里变成了单纯意义上的放假、回家和休息;抑或是时代发展节奏变快,让人们无暇细细品究那些古老而深沉的年俗;又或许是我们的年龄渐长而父母逐渐老去,让那些儿时过年时所期待的热闹成为了一种繁琐的负累。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春节好像确实距离期待过年的儿时少了些许味道。

记忆中的年味儿是甜的。民谣有“二十三,糖瓜粘过了小年就进年”的说法,这一天在中国人的传统里是祭拜灶王爷的日子,人们不仅要把给灶王爷的供品准备好,更要用灶糖给灶王爷甜甜嘴,以图未来一年在神仙的保佑下能顺风顺水。不管传说是不是真的,最终这些灶糖一定会落入孩子们的口中从不会有假。而儿时的春节也就从这一份略带黏腻的甜蜜中展开了期待。

记忆中的年味儿是清新的。春节前的扫尘,在中国古已有之,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按照民间的说法:“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即“除陈布新”。这代表了人们要与过去一年的所有晦气和霉气一刀两断,更代表了对即将开始的新的一年的所有美好愿景。

记忆中的年味儿是热气腾腾的。大年三十儿和大年初一,一定不能省略的吃食,北方有饺子,南方有汤圆,还有一些地方的鱼丸、年糕等食物。中国地域广袤,风俗不同,但汇聚到春节美食中的新春祝福却是不约而同——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甜甜蜜蜜等所有的吉祥祝语都变成了花生、糖果、红枣等有着喜庆寓意的食材,被包进了饺子、汤圆等春节美食中。

过去的人们盼过年,大概是平日里的物质匮乏,精神生活也欠缺,无论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都只能在阖家团圆时才能得到相对满足。现在日子好了,生活方式变了,对于一些味道已经从小时候的渴望变成长大后的回味。除去贴春联、同守岁这些有着时间限制的年俗让人们依然觉得年味儿十足以外,其他诸如买新衣、发红包、串亲戚、赏花灯等事情已经成为人们的平日里生活的一部分。

细细想来,与其说是年味儿淡了,还不如说是生活变了,因为曾经过年的那些心心念念现在变得平平常常。但无论怎么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不会变,根植于每个人心中那份对家的亲情也不会变,春节,依然是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幸福日子。

系列评论之一:别让在春节守望的亲情失望

别让在春节守望的亲情失望。这是提醒,也是期待。期待你与家人一起,共享团圆,共庆新春。

如果你已经回到了家乡,就应该好好珍惜春节期间在家的时光。除去走亲访友、同学聚会,你可能在家待不了多长时间,甚至可能没多少与家人交谈的次数。在有限的时间,请牢牢抓住团聚的机会,让家人高兴,给自己温馨。

如果你有条件回家却还没回家,最好别再犹豫,快马加鞭地踏上回家的路途。虽然没有赶在春节前回家,虽然没有陪家人过除夕,但亲情从不会离去,现在回家为时未晚。在有限的时间,请牢牢抓住团聚的机会,给家人惊喜,让自己倍感亲情的温暖。

春节前,一个让人泪奔的故事在网上热传。当石欣一路坐火车、大巴、公交,历经了近24个小时回到村里,沿着村道走着走着,转过路角忽然发现,3岁的儿子已站在路口等着自己回来。那一刻,他觉得路上的累都值得了,在外打工的日子也不再辛苦。

这就是亲情的力量。一个人离开家乡,走得再远,总有一根绳子连着自己和家乡。每逢佳节尤其是春节,这根绳子的牵引力就变得更强。

那么,让手中的票根成为唯一的方向,别让在春节守望的亲情失望。

如果你真的无法回家,无法与亲人团聚,记得给亲人打个电话,或者与他们视频聊天,送去诚挚的新春祝福,告诉他们“一切都好,请勿挂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家,很想爸妈”。

别让在春节守望的亲情失望。在团圆时刻,在欢庆时分,用行动证明对亲情的真心。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