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in买牌照撑腰短视频,今日头条的流量生意却遭受着道德的审判
2017-02-07 14:58:19 作者: 来源:投资潮综合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今日头条自诞生那天起就被舆论诟病身份问题,因为缺少信息网络传播的相关牌照,它不具备做很多相关业务的资质,比如短视频业务。现在事情有了转机。
买牌照,求名分
昨日(2月6日),今日头条被曝出已通过收购山西一家名为运城阳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间接取得了视频牌照,该方式被外界众口一致地称为“曲线救国”。
打开最新版的今日头条APP,首页“视频”帧变成了“阳关宽频”帧,点击今日头条PC网站的视频频道,也会跳转到“阳光视频”频道中去。对此今日头条官方作出回应,称头条视频和运城阳光已签署合作协议,所以用户在PC端和手机分享页上看到视频链接会在阳光宽频网站www.365yg.com打开,调整不会影响视频的正常观看、使用。
工商资料显示,阳光宽频的运营主体为运城市阳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最近一次法人变更时间为2016年8月,公司法人由贾聪珍变为张利东,公司股东由之前的爱播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变成北京闪星科技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张利东本人就是今日头条的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同时张利东还担任今日头条运营主体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而北京闪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公司法人同样为张利东,而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北京闪星科技100%股权,也就是说运城市阳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现在成为了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公司。
随着对运城市阳光文化传媒的收购,今日头条变相解决了“牌照”问题。根据运城市阳光文化传媒公开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该单位拥有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为期三年的许可证。
2016年9月,广电总局要求直播平台需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这让外界更加笃信今日头条在这场收购中名为合作实为“借壳”,加之几天前梨视频因为牌照和资质的问题被北京市网信办、市公安局、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责令进行全面整改,两相对比,“买牌照,求名分”的目的似乎更加清晰了。
All in短视频,只为流量分发这门生意
可以预见的是,拿到资质的今日头条在2017年必定会在短视频领域展开更多动作,因为流量正在向短视频领域集中。去年张一鸣也不止一次站出来给短视频撑腰。在2016年头条号创作大会上,张一鸣宣布未来一年内将投入不少于10亿元扶持短视频创作者,并宣称今日头条已成为最大的短视频平台,每日短视频平均播放量达到10亿次。
而今日头条副总裁赵添赵添公布的详细数据更为惊人:“头条号每月上传的视频已经达到90万条,月均增长率35%。视频月均消费量达到300亿次,播放时间达9亿小时。”也就是说,市场已经形成,网民对短视频如饥似渴,那就有机会。
毫无疑问,今日头条把短视频视作自己下一阶段发展的引擎之一。2017刚开年,张一鸣便祭出大招,宣布全资收购美国移动短视频创作者社区Flipagram。收购后,今日头条将获得对方的音乐版权资源、创作者资源以及大量的UGC短视频内容,同时,获得对方的产品品牌和运营团队,这意味着今日头条正式拿到了全球短视频市场的入场票。
今日头条最近还加码了印度内容聚合平台Dailyhunt。2月1日有印度媒体报道,PE基金Franklin Templeton退出了Dailyhunt这一投资组合,并获得了三倍回报,其股份以1900万美元转让给了中国公司科字节跳动(即今日头条母公司)。事实上,Dailyhunt于2016年10月就获得过由今日头条领投的2500万美元D轮融资,由经纬印度、红杉印度、Falcon Edge, Omidyar和Arun Sarin(前沃达丰CEO)参与跟投。
头条在2017年另一件必须做的事情是国际化,在挖来 Uber 中国的柳甄负责今日头条的国际化业务之后,头条加速了自己走向海外的进程。在收购 Flipagram 前,头条已经在日本、印度、东南亚、北美、巴西进行了布局,而据可靠的信源透露,去年今日头条还控股了印尼一家排名前三的新闻推荐阅读平台 “BABE”。
今天的今日头条,已经通过头条号,高度的掌控了上游的内容生产。内容的生产者可以在今日头条完成内容的分发。而今日头条可以对应的给作者分成。今日头条作为信息分发的渠道,做的是流量分发的生意,这也就决定了其要跟随流量“迁徙”的趋势来变更业务的经营重点。
深受道德立场的审判
没有人会怀疑的今日头条在2017年的野心。在知乎上,有网友将这家估值超100亿美金的内容分发平台的成功分解为“信息流+个性化推荐”。由于让内容碎片化,过去一年它进一步消弥了机构媒体的存在感;而它的个性化推荐,甚至让一些门户网站都陷入阵痛之中,比如搜狐,比如网易。
回过头来看,头条之所以能快速崛起,根基在于其以相对低廉的成本乃至零成本获取了各大媒体的优质内容。
今日头条的内容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来源于签约合作伙伴,当用户通过今日头条浏览这些网站的新闻时,将会直接跳转到这些媒体的官方网站。截至2015年上半年,与今日头条进行签约合作的传统媒体高达1000家。其次,今日头条旗下的超30万个媒体平台“头条号”,也每天为平台带来了数万条内容。第三,今日头条内容还来自“转码”产生,即所谓的深度链接。不过这种转码方式给今日头条带来了内容,却没有给原网站带去流量,这也是今日头条涉嫌侵权的主要争议点。
此前关于今日头条“价值观”的争论也挺多的,大部分言论都是从道德的立场进行审判。有观点认为,“我不知道其中的推荐算法到底有多牛,但推给我的都是我毫无兴趣甚至反感的内容。因为用了几次完全找不到感兴趣的内容,只能不点击。不点击,就继续推荐不感兴趣的内容。如此恶性循环,只能敬而远之。”
对此,张一鸣曾在央视财经《对话》栏目中表示,今日头条严格遵守政策法规,这是一个底线。但是对于很多有争议的问题,他认为不能以自己的偏好来代替。作为一匹新闻资讯领域的黑马,今日头条自始至终都不承认自己是一家媒体平台。张一鸣只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个“邮局”,即仅仅是在聚合不同的资讯,而不是制造资讯。他坚信用户不需要被影响偏好,所以他反对设立总编辑。言外之意,订阅者自身喜欢低俗、色情的资讯,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也与今日头条无关。
如此逻辑,今日头条更接近的或是快播,张一鸣的言论观点和王欣也很接近。不同的是,王欣是前车之鉴,和“黄色淫秽”牵扯不清身陷囹圄,后者则小心规避风险。对于今日头条来说,态度也许不是最重要的。它能走多远,更为关键的两个结构性要素在于优质内容供给的能力,及负责智能分发的机器能否获得“读心”能力,两者都将提升平台满足高端用户资讯需求的能力。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