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政协委员:有银行故意少报 真实银行不良贷款率更高

2017-03-03 13:38:47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3日讯(记者马常艳)昨天,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在政协经济组住地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的提案聚焦银行不良贷款真实性,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统计的监管。

3月2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在政协经济组住地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马常艳/摄

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2月2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也提到这个问题。习近平强调,防控金融风险,要加快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强化统筹协调能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董大胜认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经济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产生金融风险最大的一个来源就是银行不良贷款,处理好银行不良贷款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意义重大。而处理好银行不良贷款,首先要保证不良贷款的真实性。

据董大胜了解,现在有些银行,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也包括地方中小银行,在不良贷款统计上不够准确,或者说是有意少记了一些不良贷款,真实的数据可能会高一些。

至于途径,董大胜说,完全没按照谨慎性原则来统计,没有按监管部门要求来统计不良贷款,通过所谓重组掩盖不良贷款,通过资产公司代持,投资业务等多种方法手段掩盖。

“我认为应该准确如实反映不良贷款规模,不能因为控制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双升而人为控制不良贷款规模。”针对如何提升银行不良贷款的真实性,董大胜有两点意见:

第一,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统计真实性的监管,特别是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例如,钢贸、光伏、造船等行业不良贷款问题突出,西部地区也有一些这样的问题。

第二,在当前经济下行、银行利润增长比较缓慢的情况下,监管部门要允许银行实事求是来形成利润。 现在要求银行利润不能下降,应该说不太客观。因为在经济下行,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情况下,银行需要增加不良贷款的拨备,这样会减少利润或减缓利润增长幅度,这个应该是允许的,应该从政策上给银行自主消化银行贷款的能力。

代表委员小资料:

董大胜,男,汉族,1954年4月出生,辽宁清原人,1973年12月入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财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党组副书记、副审计长等职务。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