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角度看体育产业:要有现金,也要有耐心
2017-04-07 09:41:07 作者: 来源:亿欧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亿欧消息,2017年4月6日,第12届斯迈夫全球体育产业大会暨国际体育消费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在开幕大会的资本嘉宾对话环节中,来自信中利资本、凯兴资本、微影资本、君联资本、经纬中国、英诺天使基金和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人们分享了自己去体育产业的判断。
提到体育产业,“46号文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词语。自从2014年底政策的横空出世后,国内体育产业迅速升温,迎来了众人眼中的“风口”。但是体育产业到底有多火?是实火还是虚火?产业内的从业者有切身体会,资本也心知肚明。
那么在2017年以及未来,国内体育产业的投资趋势将会如何?
信中利资本集团合伙人王旭东认为“46号文件”在2014年发布,2017年像是一个三年中考的时间点。如果往后看的话,那么2017年则是从起步期到发展期的过渡,今后五年的资本市场一定会波澜壮阔。
凯兴资本创始合伙人潘石坚谈到:“体育产业从‘46号文’以后太火了,火到我们有些项目都投不进去,而且市盈率也非常高。我觉得从16年的下半年到17年,市场恢复到一个理性的状态,所以我们17年可能会加大投资的力度。基本上保持一个月一个项目的速度,会在17年加大投资。我们的投资可能跟其他的机构还略微有些区别,我们会投一些已经有收入,已经有利润,而且有了明确的收入的盈利模式的企业,是我们重点投资的一个方向。”
微影资本创始合伙人唐肖明说:“我对后面五年的理解是,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行业的投资机会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从大天使到跨国并购整合案子达十亿二十亿美元同时存在。所有全行业的创业者,体育行业从业者都面临很丰富的机会”“我们会寻找自己的定位,在早期和成长期会加大投资速度,争取能够在诸多细分领域里面和细分行业的小龙头,将来的大龙头,能够建立起紧密的共生的关系。同时我们自己也在运营着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体育公司,也是和业内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泽辉则说:“中国现在虽然市场非常热闹,无论从政策也好,还是市场也好,实际上我们还是要冷静的看。整个体育产业在中国还是一个VC阶段,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投资还是要有一个长期的心态。”“从现在看,体育产业无论是从业人员也好,投资人员也好,大家更理性或者更加趋于平静。体育产业跟医疗行业有些相似,需要时间,一个品牌的创立需要时间,体育产业不是一个爆炸性的行业,在投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耐性。当它长起来,成为一个品牌,它的估值不是用一个PE成本的一个概念。”
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钱慧高:“我们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拉动了体育产业的快速成长。在需求、政策和资本三驾马车的带动下,体育产业将迎来一个爆发期。我看到一个数据,去年整个投资界大概有两百亿的资金投向了体育产业,分别在早期、中期和后期的一些体育公司。我想未来十年一定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黄金时代。”
经纬中国投资董事钱坤:“我们对体育的关注,其实是从民间发展来说,大家可以看到最近两年里面,至少我们的朋友圈里面很多朋友不是跑马拉松就是去沙漠,就是去健身,晒照的很多。从逻辑上来讲,大家在大城市里面都买了车,买了房,开始关注健康了,这是一个由下而上的一种行为。我们比较关注于在整个体育产业里面和互联网有关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形式。”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雪梅表示体育本身不管是政策的推动还是资本的推动,其实内在的驱动,还是人民群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对健康,对美的追求,体验的提高。在未来的布局方面,17年还是布局一些头部的IP,未来五年更多考虑到体育的一些体验,包括智能化,包括它的一些升级方面。“英诺是做早期投资的,我们投深科技,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还有大数据,包括文创、体育、消费升级,我之所以介绍英诺投资的范围,是因为这些都可以跟体育来结合。”
尽管从“46号文件”后,资本就从各方涌入体育产业,但是经过两三年的发展,产业的面貌还不尽如人意。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产业起步较晚,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大部分体育创业公司处于亏损和烧钱的状态。对于资本来说,投资回报当然是投资一个项目时放在首位的考虑因素。那么在体育消费还没有跟上资本步伐的当下,该如何去看待体育创业公司的盈利状况?
钱慧高:“体育方面不管是体育还是文化,文体不分家。最终要归结到它的商业本质,政府的钱或者资本的钱只是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当然可能前期广告是一个特别好的钱,但是我建议它还是要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之下。体育本身是我们给体育爱好者或者广大的群众潜在的爱好者、参与者,我们到底给他们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和服务,可以从他们身上来赚钱的。”
潘石坚:“体育本身是一个全民运动,本身可以产生一个巨大的价值。我们分析过在美国体育行业的上市公司,美国体育占10-到11%,中国占2.5%,这个潜力很大。与美国相比,中国刚刚起步,长期来看,体育行业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有明星带动的职业体育,比如篮球、乒乓球,全国有很多从众者。还有很多民间赛事,像拳击、马拉松,本身这些日常体育行为,由于现在大家的重视,愿意往这方面投入,普通消费者愿意投资自己的健康,会给体育产业从业者,大数据公司,产品服务公司,设备公司,都带来相关的财务回报,所以整个行业就能够进入一个正循环的状态。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一定是能够需要去投资那种有自身造血能力的公司,体育行业从来不是需要政府扶持的行业,是需要民间自身的推动,老百姓自身的推动,能够形成一个正循环,有造血机制的行业,我们比较看好这个行业里面的各种机会。”
王雪梅:“我们国家现在体育的上市公司大概有60家在主板,其中去年整个经营状况是有十家亏损,49家是盈利的。以体育俱乐部形式在上市公司的整体的盈利数字是117亿,排在第二的是体育彩票,第三是体育金融。我想说体育产业从盈利的角度不是单线的,要和其他产业融合。包括未来体育的衍生品,包括设计,可以延展到很多的层面。这是一个大的产业,盈利的方向会很多。体育是一个最大众化,最容易互动的2C端的,到个人端的一个很好的社群交流的形式。未来像体育+互联网,包括社交群体,这也是有一个很好的大的市场。有这么大的基础在这里,盈利的模式会是多种多样的。”
唐肖明: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投资体育产业的机会哪?第一个是改革的红利,中国任何一个行业一放开就活,有纺织部的时候,大家衣服不够穿,比如体育总局如果放开的话,体育会有大的改革的红利。其实已经明确提出了,2018年之前,体育中心和协会的分离要完成,各个运动管理中心和协会要分离,协会要实体化,在这个中间会产生大量的机会。体育有一百多个细分行业,而且这一百多个细分行业都不会互相竞争,而且前后端也不进行竞争;第二个是消费升级,中国人均GDP超过一万人民币的省市已经有九个之多,这个消费升级会有一个明显的带动作用;第三个就是企业转型的一个需求,传统的企业向体育转型也是有这样一个带动作用。因为它从传统的企业里面已经有大量的资本经验和管理的积累,他转型也会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这个也是整个产业欣欣向荣的一个基本的逻辑。
刘泽辉:第一个问题,体育企业盈利的问题和生存的问题。作为一个企业天职就是要创造利润,回报社会,回报自己的员工。对于体育产业来讲,或者体育企业来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体育在中国来讲,体育产业是一个早期阶段和VC阶段。因为它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特殊性,给大家提供的是娱乐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由于互联网这些年给大家的概念是免费,很多大家愿意为这种服务或者为这种娱乐的形式去付费的,其实刚刚开始。在中国第一步还是在青少年的培训,体育人口的产生和更多的体育从业人员,要更多从事很多相关的企业。我们基础现在还是非常薄弱,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建立在沙滩之上的这个基础不会长久的;第二,刚才说付费的体系,观赏的模式还有商业模式,比如今天海信的切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体育营销和体育事业当中去,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好的一个开始。另外大家付费的模式,我现在越来越多用手机看体育比赛,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对于中国体育产业要抱有更多的耐心和长跑的心态,我们需要更多的从业人员也好,投资人也好,政府也好,大家给这些行业有更多的输血,而不是在这里面汲取更多的营养。
钱坤:我觉得对体育行业投资要具有耐心,有两个例证,第一,比如在二三十年,全球范围内没有出现过新的大的体育赛事IP,都是要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沉淀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竞技IP,竞技品牌。在这个领域的投资,我们既然进来就绝对具有这个心理准备和这个耐心;第二,我们跟着消费力走,中国的消费增长没有大家预期的那么快吧,电影票35块,十年票价不变,才导致了电影票房的增长。马拉松第一个兴起,可能也因为它这种运动无论如何都是最便宜相关,一双鞋,一双腿都能跑,不分场地,有雾霾也能跑,体育毕竟是一个更贵的消费,我们会严格跟着消费力的迁移去做。消费力的增长,在后面两三年应该是投资的主题之一,但是我们也保持谨慎乐观。
王旭东:“我们投资企业实际上认为也有一个创业的过程,我们所投资的20家企业处于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可能他们还处在早期的孵化,甚至将一些新型的赛事在中国完全不拥有,没有发展的赛事,比如大越野,中国越野拉力赛,美洲杯帆船在中国创立。因为我们也看到了,在当年我们也看到了未来十年和五年,可能中国就会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消费升级的机会。另一方面,在46号文的前后,其实我们发现中国的体育产业服务和产品需要大量的新兴的创新。这样大量的创新和我们的政府在供给侧的改革,实际上是完全一致的。体育产业是一个高度融合的产业,刚才讲体育+旅游,体育+金融,之前我们上一轮嘉宾当中,我们看到有来自于体育产品制造,有马拉松的运营,有体育公园的运营,我们认为这些企业其实已经早就是资本市场追捧的对象了。他们不存在所谓赚钱的问题,而只是随着这个风口会越飞越高。但是仍然还有很多企业处在发展的初期,我们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确实他们在新兴的创新业态当中还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总体上来讲,我们看未来的五年到十年,甚至三十年,中国正是处在一个消费升级的大的风口。”
有很多人说2017年对于体育产业是很重要的一年,经过了几年的发展有了成绩也有挫折,如何在这个过渡的时间点找到前进的道路则十分重要。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如何,对于希望发展体育产业来带动经济的地方政府来说也是如此。
从资本的角度看,政府和企业需要做些什么来吸引资本的青睐?
王旭东:“我们和政府的关系,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为什么呢?我们的体育产业的产品就是服务于地方政府的,地方政府将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作为他们的抓手。我们两者之间就是一个合作伙伴的关系,资本在这方面是创造了一个为投资人进入这个领域,资本增值的机会。创业者是供给侧改革的主力军,他们提供了越来越多适合我们大众消费的产品。当然需要长期的创业,我们刚才讲到的,好的IP不是一天造就的。但是这也就给了我们更多的挑战,怎么样去满足消费?这是一个自然的生态,自然的优胜劣汰的过程。我想无论是创业还是我们的政府,还是我们的投资方,我们三者只有在共生的体系当中才能得到共同的发展。”
唐肖明:“我觉得地方政府应该做好对体育产业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以及大型场馆的修建,这是体育产业最需要的。对民营企业,我们特别喜欢,特别欣赏,特别偏好单点打套的企业,单一产品,单一行业,细分领域深挖,精耕细作的企业。”
刘泽辉:“我们特别喜欢对体育产业有深厚的情怀,同时又有商业这方面的一些思考能力的复合型的企业家,君联资本愿意成为你们的合作伙伴。”
潘石坚:“第一句话,各个省市都在设立体育产业基金,我们希望我们能成为体育产业基金的管理人。第二句话,在座的各位都是综合性的投资机构,都是很知名的综合性投资机构,凯兴是特别专注于体育细分领域投资的一家机构。我们最关注的是体育旅游、体育培训、赛事和场馆运营管理,我们希望是有收入,有盈利,有明确的商业模式的。”
钱慧高:“一句话,刚才我说过的一句话,就是政策、需求和资本来推动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政策就是政府,需求就是创业者找好需求,创造好的盈利模式,资本的推动。”
钱坤:“我们主要是投消费品比较多的,创业者需要优先考虑,在体育行业刚刚起步过程中,有很多东西不完善,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怎么来完善。自己的产品跟服务能够解决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的很多不足或者问题,能够提供价值,这样的公司我们都感兴趣。”
王雪梅:“政府这边除了提供政策、资金这些支持之外,主要还是在于一个文化体育生态的建设方面,来吸引我们更多的创业者加入。对于创业者来说,政府所有的好事都已经帮你做了,你自己必须要懂体育本身,懂技术,用技术来装备体育,这是一个来提升体育,还要懂运营,怎么运营好这些体育参与者,给他提供更多的服务。”
何静娴:“我从事体育营销大概有二十年,我认为体育结合资源、关系、技巧还有人才各方面,但是创业的人不要看到钱就眼花缭乱,不知道干什么,还是根据自己的优势做好自己的工作。另外一个,消费者的心在哪里?怎么夺取他的心?投资人只是给你一个武器,怎么更好的发展,所以未来希望我们做一个更理性,更良性的循环,而不是盲目的去因为投资人的钱,不知道干什么。”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