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最“靓”财报下市值大幅缩水22%,光线传媒如何自救?

2017-04-26 10:55:47 作者: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一连串的疑问接踵而来:为什么光线传媒业绩大涨,却依然遭遇资本市场冷眼?是因为中国电影高增长的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还是对于光线传媒旗下在线票务平台猫眼烧钱不止的担忧?光线传媒还是一家值得看好的公司吗?

中华PE:

从内部自身看,光线股价近一年多来“跌跌不休”,从外部行业环境看,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从增速放缓到步入负增长。这样的背景下,光线传媒却发布了一份上市以来最光鲜的财报:20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7.41亿元,同比增长84%,创下了2009年以来,光线传媒净利润同比最大的涨幅。

一连串的疑问接踵而来:为什么光线传媒业绩大涨,却依然遭遇资本市场冷眼?是因为中国电影高增长的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还是对于光线传媒旗下在线票务平台猫眼烧钱不止的担忧?光线传媒还是一家值得看好的公司吗?

亮丽财报埋隐患

王长田凭借《中国娱乐报道》杀入中国电视市场,后又创办了排行榜类的《音乐风云榜》和明星访谈类的《娱乐人物周刊》,成为中国电视市场炙手可热的娱乐节目。2011年,光线传媒高调上市。

2012年12月12日由王长田带领的光线影业投资,徐峥首次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公映,这个首部票房过10亿的华语电影,让王长田作为电影投资人的身份浮出了公众的视线。

从2011年上市后,天时地利人和使得光线传媒从IPO时定价的58亿市值,到了2016年6月的358亿市值,接近当时的7倍。

而光线传媒现在的股价跟今年1月的最高价相比,已经跌去了22.7%,公司市值也随之缩水将近71亿元,目前市值约为250亿元。

如果股价进一步下跌,王长田质押的光线传媒7.3亿股股份也将面临风险。这些股权质押大部分发生在2016年,被质押的股票数量,超过王长田所持光线传媒股份的50%。

更可怕的是,这种跌势,从“技术层面分析”似乎不容乐观。在二级市场人士看来,光线传媒的股价连跌,市场原因首当其冲。

从电影市场来看,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增速大幅放缓,影视股的高增长预期已不复存在,股价杀跌不可避免。

从证券市场角度,刘士余担任证监会主席之后,频频在公开场合放出“狠话”,打击“忽悠式重组”等。尤其是,最近还传出监管部门要全面劝退影视文娱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这不仅打击了资金做多的热情,也使得资金对影视文娱类公司敬而远之。

这使得整个影视传媒行业持续低迷,人气降至冰点。Wind数据显示,按照中信行业分类,截止到4月24日,有98家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发布了2016年年报及业绩快报,近八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业绩向好的同时,传媒行业的股价却跌跌不休。半年时间里,传媒板块股价跌了17%。

可光线传媒净利润大涨八成,资本市场在担忧什么?如果单从去年业绩上看,市场似乎没有抛弃光线传媒的理由。因为在去年国内电影票房增速大幅放缓的大环境下,光线传媒的净利润却创造了近年来的最大增幅。

4月20日发布的年报显示,光线传媒2016年实现营收17.31亿元,同比增长13.66%;实现净利润7.41亿元,同比增长84.27%。

具体来看,去年光线传媒参投、发行了《美人鱼》、《谁的青春不迷茫》、《火锅英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13部影片,加上2015年发行、票房计入2016年的2部电影《寻龙诀》、《恶棍天使》,共揽下64.2亿元票房。

其中《美人鱼》创造了中国影史的票房纪录,《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创造了中国国产爱情片的票房纪录,《大鱼海棠》为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第二名,协助推广的《你的名字。》拿下在中国发行的日本电影票房最高纪录。

这份成绩单,跟“老对手”华谊兄弟相比,无疑要靓丽许多。2016年,华谊兄弟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速双双告负(分别为-9.55%、-17.21%),为公司上市8年以来首次下滑,尤其是扣非后净利润,已然是-4018.28万元。而去年华谊兄弟国内总票房只有31亿元,也不足光线传媒的一半。

但是,光线传媒亮丽的业绩之下,也暗藏隐患。

年报显示,2016年公司电影相关业务实现收入12.34亿元,同比下降5.84%,这也是近3年来公司在电影业务上的首次下滑。

光线传媒2016年票房虽然高达64亿,但是一部《美人鱼》就占了总票房的一半以上,而像《美人鱼》这样的现象级电影,能有几部?

此外,2017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光线传媒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亿-2亿,同比下降5.95%-20.06%。这也被外界认为,是光线业绩增长乏力的重要证据。

猫眼烧钱惹争议

除了业绩问题,市场对于猫眼烧钱的担忧也并未消失。

去年5月,光线传媒联合大股东光线控股,以83亿估值买下在线票务平台猫眼57.4%股权。彼时外界一致看好这次收购,媒体这样写道,“以一种创新的交易方式,光线传媒不仅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收购,增加了上市公司的价值,也给未来的资本运作留下足够多的余地,成为中国并购中的经典案例。”

猫眼电影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在线电影购票平台。2014年以来,猫眼在线电影票销售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并持续保持市场第一,目前全国合作影院数量超过5200家,购票用户超过1.2亿。

然而,这笔在王长田眼中“有可能改变中国电影格局”的收购,却备受争议。

首先是宣布收购后的2016年5月30日复牌,光线传媒即亮起绿灯,当日涨跌幅高达-9.69%,濒临跌停。

一个是国内最大的电影投资和发行公司之一,一个是最大的在线电影购票平台,在外界看来,两者的牵手并非是想象中的强强联合,称为抱团取暖或者更合适一些。

这是因为,一方面,猫眼并未真正进入盈利的状态;另一方面,各大在线票务平台都是通过票价补贴这一烧钱方式,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而猫眼的最大竞争对手微影、淘票票、百度糯米等,背后都有资金实力雄厚的巨头BAT支撑。与BAT比烧钱,光线传媒的胜算尚属未知。

投资收益占比高

光线传媒2016年财报显示,公司逾三成净利来自“投资收益”,其中减持天神娱乐的股票套现超2亿,占净利润近三成。

2016年7月和11月,光线传媒多次减持其持有的天神娱乐的股票,累计套现超过2亿元。

从更广泛的投资来看,光线传媒2016年投资收益为2.77亿元,约占其净利润的37.38%。这些投资收益主要来自出售长期股权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理财收益、联营企业投资收益。

2015年,光线传媒投资收益为7569万元,占其当年净利润的比例为19%。2016年,光线传媒非主营业务带来的利润占其净利润的比例上升了一倍。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如果是围绕着其主营业务的产业链进行布局,是具有正面意义的。

相较于投资收益大增,光线传媒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中,有两大板块都呈现下滑态势。

2016年,光线传媒电影及衍生品带来了12亿元的营收,同比下滑5.84%;这也是近3年来公司在电影业务上的首次下滑。游戏及其他带来的营业收入为1.1亿元,同比下滑23.48%。

近三年光线传媒营收增幅已连续下滑,从2014年的34.72%下滑到2016年的13.66%。2016年光线传媒增资1.3亿元控股浙江齐聚科技,后者是视频直播平台呱呱视频的母公司,将该公司纳入财务报表后,带来了2.5亿元的视频直播收入,若没有上述收入,光线传媒2016年营业收入将会是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下滑。

光线前途是否还“光明”?

此前的4月19日,王长田在微博上发文称:“近一段时间的股市连跌,几乎所有的影视类公司无论业绩好坏都受到波及,市场几乎已无法区分公司的投资价值,投资者损失惨重,公司管理者大都被骂得狗血淋头,光线也不例外,每天都有投资者问我公司是不是出了问题,到底会不会涨、要不要抛,我能说什么呢?如果你信任一家公司,就长线持有它;如果不信任,就抛弃它。”

实际上,光线的情况并不是那么糟糕。

近年来,“明星资本化”运作甚嚣尘上,首当其冲的是华谊兄弟、暴风集团、万家文化等上市公司,买下明星旗下的空壳公司,将明星收益快速资本化,这无疑是监管部门打击的重点。不过证监会对于“明星资本化”的打压,对于光线而言,影响相当有限,因为光线在“明星资本化”方面原本就没有任何动作。

与别家相比,光线的策略是:培养演员做导演和自己培养制片人。前一种策略中,邓超、王宝强、苏有朋……一系列的演员纷纷与光线成功合作,屡试不爽,后一种策略中,光线不辞辛苦,将原有的宣传、发行、策划等方面的工作人员,都遴选抽调成为制片人。

这一年,光线还对曾经大举发展的“先看网”进行了策略调整。2015年11月,在360撤资之后,光线易视成为北京先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王长田曾对外透露,该公司的目标是将网络院线建立成中国的Netflix。根据王长田的设想,“内容+渠道”是公司今后的基本布局方向,对于并不拥有影院资源的光线传媒而言,先看网络是目前唯一的渠道出口。

此外,光线还在2016年底宣布出售蓝弧动画的股权,将这家曾经重金投资的动画公司“战略放弃”。这背后,是蓝弧出品、2016年1月上映的动画电影《果宝特攻之水果大逃亡》仅仅拿到了834万元的票房。

最终,光线决定全盘出售蓝弧动画的股权。该笔出售,或意味着光线所期许的进入动漫领域的愿景受挫。在出售公告中,光线传媒称,该交易有利于资产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结语

王长田一直认为,做传媒就像养一只“母鸡”,它自己会下蛋,行情不好时它可能少下一个,多时可能多下一个。如今面对股价跌跌不休的困境,王长田会坐以待毙吗?

答案是否定的,其实他还可以增持光线传媒的股份。当上市公司大股东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认为上市公司被市场严重低估或错杀时,增持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实际上,已经有公司这么做了,同样是影视娱乐行业的骅威文化,就在20日晚宣布,在未来6个月内,当股价低于13元时,控股股东郭祥彬将增持不超过总股本2%的股份,公司董事邱良生等4人也将分别增持不超过600万元的股份。

做过财经记者、对市场有着敏锐嗅觉的王长田,会效仿吗?

 

 
关键词:市值光线传媒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