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关店、卖身……传统企业在生死挣扎!
2017-05-08 13:04:10 作者: 来源:创业梦工场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如今的传统零售,仿佛进入了一个迷之困境,直接表现就是客流量减少、业绩下滑、大部分企业在关店。
百丽出售、美邦持续亏损、都市丽人业绩腰斩……这些年的传统零售企业,要么倒闭,要么在亏损与转型的生死线上苦苦挣扎。
都市丽人
国内最大的内衣公司,净利润近乎“腰斩”
作为国内最大的内衣公司,都市丽人2014年在香港上市,每年卖掉超过100亿的内衣,甚至不惜巨资请到了林志玲做形象代言人。但经过快速扩张期后,都市丽人业绩下滑惨重,净利润近乎“腰斩”。
都市丽人最近发布的2016年业绩公告显示,净利润同比下滑55.2%。一个字:惨!
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业绩下滑了,去年7月都市丽人也发布过盈利警告,还特别提到了微商的影响。
星期六
业绩双双下降,一年关闭466家店
曾是A股市场国内女鞋第一股的星期六风光不再。最近星期六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6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4亿元,同比减少9.61%。期内,星期六共关闭466家门店。
对于业绩下滑,星期六称一方面因为2016年国内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对零售行业造成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去年公司门店数量减少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百丽
昔日“鞋王”被贱卖
最近传得热火朝天的“百丽贱卖”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由高瓴资本集团、鼎晖投资以及百丽国际执行董事组成的财团,向百丽国际提出私有化要约,总收购价531亿港元,市值较最高峰时缩水2/3。
一代鞋王百丽居然走到这一步,不禁让人须臾万分。
美特斯邦威
岌岌可危,亏损势头不止
曾经豪言要成为“中国的Zara”的美特斯邦威,4月底发布季报,2017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与此同时,该公司同时在季报中对上半年业绩进行预估,预计净亏损至多为6000万元。
其实早在2015年,美邦已有4.3亿亏损,去年由于出售上海美邦企业发展公司才没有陷入净亏损。但出售子公司解燃眉之急的美特斯邦威,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营难题。
在经过关店、换帅、转型等调整后该何去何从,成了摆在现任董事长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达芙妮
“大众鞋王”一年亏损近8个亿
一直有“大众鞋王”之称的达芙妮,巅峰时期,内地卖出的女鞋中几乎每五双就有一双来自达芙妮。但是在经历最初的高速增长之后,达芙妮在开始陷入亏损“泥潭”。
今年3月,达芙妮公布盈利警告,预计集团2016年全年净亏损在7.9亿-8.4亿港元,超过了此前预计的增幅约逾50%。
而与业绩下滑相伴的,是达芙妮疯狂的关店潮。截至2016年12月底,公司核心品牌净关店999间至4598间。
卡宾服饰
业绩滑坡,店铺减少160间
国内知名男装品牌卡宾服饰,今年年初公布了2016年全年业绩——全年累计关店160间,收入同比减少14.4%,净利润同比下滑36.8%,存货及应收账款周期天数大幅延长……
这可以说是卡宾自2013年底上市以来交出的最糟糕的一份全年业绩单。对此,卡宾方面给出的解释归因于销售下滑。
报喜鸟
投资失利 年度亏损近4亿
报喜鸟这次要报忧了——2016年公司实现总营收20.55亿元,同比下降8.30%,净利润亏损3.81亿元,同比上年大幅下降486.63%。
对于业绩的大幅下降,报喜鸟称,在公司主业中占比最大的主品牌报喜鸟因终端网点减少且终端零售不景气所致。
其实从2013年开始报喜鸟就进入净利润下跌状态。为求转型,就开展了“实业+投资”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但目前看来并没能扭转态势——报喜鸟投资的5家互联网公司,2016年都出现较严重亏损,不仅没带来收益,反而还拖累了业绩表现。
利郎
关闭700家门店,副品牌亏损5千万被迫喊停
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利郎有限公司,在过去一年关闭门店683家,公司收入同比下降10.3%,其中副品牌“L2”亏损近5000万,将被迫喊停。
利郎表示,受消费疲弱和竞争激烈所造成副品牌“L2”业务强差人意,投资回报未如理想,在评估了其发展前景及投资效益后,决定于2017年秋季开始停止“L2”的业务。
七匹狼
净利连续四年下降,员工已减少四成
七匹狼的2016年年报显示,去年全年净利2.66亿,同比下降2.57%。
算上去年,七品狼净利润已经连续四年下降了。2012年服装行业进入“艰难时刻”,七匹狼难逃业绩下滑的势头。利润遭到腰斩的同时,七匹狼门店与员工数量也大幅削减,四年来公司减少了四成员工。
屈臣氏
业绩连续下滑,内地一把手换帅
在过去20多年,屈臣氏作为美容个护的零售巨头,在中国内地的店铺一度扩张到3000多家,门店密集度甚至赶超麦当劳。
但最近几年,屈臣氏大失昔日的光彩——数据显示,屈臣氏中国的业绩从2013年开始不断下滑,2016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与此同时,屈臣氏中国区原CEO罗敬仁离职……屈臣氏似乎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实际上,日子难过的远远不止这10家。身处传统零售的老板们,如鱼在水,冷暖自知。
没有人坐以待毙,互联网、电商、IP……转型的种种尝试,却没有得到令人欣喜的结果。传统企业,究竟路在何方?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