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专业委员会成立但解决共享单车问题还需要时间
2017-05-09 09:23:51 作者: 来源:投资潮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近日,中国自行车协会召开共享单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宣布成立中国自行车协会共享单车专业委员会,共享单车被正式纳入国家自行车行业协会。
据了解,共享单车专业委员会将具有4项工作宗旨:
1.引导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结合、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相结合;
2.引导企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
4.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共同促进共享单车有序发展。
另外,专委会还将参与制定《共享单车团体标准》和试点,并推动相关强制性标准制订。
共享单车发展迅速 但问题也频频显现
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新兴产物,从去年开始,就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摩拜单车、ofo单车、优拜单车等数十款共享单车企业借助互联网风潮迅速在城市街头“泛滥”。中国自行车协会官网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投放。据预计,2017年投放总量可能接近2000万辆,市场发展带来的新问题频频显现。
通过扫描二维码解锁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去到较近的目的地后锁车走人,这种快捷便利绿色的出行方式得到大众热捧。而共享单车刚开始的这种“随用随停”的主打消费理念,现在正随着单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乱停乱放的愈演愈烈现象,而成为共享单车的发展弊端。
乱停乱放,用户找车不方便;有的用户为了方便骑车,将车辆私藏;小学生“5秒”开锁,骑车在街头追逐打闹,类似上述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政府相关部门相对调控和监管工作随之而来。
共享单车标准逐渐出台
今年3月,上海发布国内首个《共享单车产品标准》和《共享单车服务标准》两个团体标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标在押金管理、预付金退款等备受公众关注的问题上,均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依照团体标准,共享自行车运营单位应按照投入车辆总数以不低于5‰的比例配备车辆维护人员、维修人员和调运人员,确保人力配备充足。标准明确要求共享自行车“应装有机械、电子通信和互联网功能的防盗锁”“应配备车载卫星定位装置”。标准规定,“共享自行车一般连续使用三年即强制报废”“报废车辆不允许进行拼装、修理后再投入市场”。
《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包括了居民关心的投诉处理、设施设备维护要求和使用者伤害赔偿等内容。如客服通讯应保证24小时开通,对用户反馈的信息、投诉能在48小时内有处理结果,已经投入运营的共享自行车每个车型每年要进行存量车复检,投入运营的故障车辆应在48小时内拖离故障现场,运营单位应制定对用户在接受共享自行车服务过程中造成的人身伤害和第三者伤害的赔偿条件。
各企业和城市正推出管理办法
除了出台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外,目前很多城市和企业也开始进行了对网约车的整顿工作。对于企业来说,也正在用技术来改变停车现状。在广州郊区增城,共享单车“小鸣单车”已开始试点“虚拟车桩”——给小鸣单车划定固定停放点,如果没有按地点停放,自行车将不结束计费。摩拜单车推出“智能推荐停车点”,已经于2月份在北京试点;OFO则已在厦门筹划建立指定停车点。
除此之外,目前有很多城市如长沙市内已建设了推荐停车点,市民寻车更加方便,停车也得到了规范。也有城市比如北京开始在西直门枢纽等车辆较多区域施划80个共享停车点和1.5米共享单车文明停车线,来规范人们停车。
总之,共享单车正在逐渐规范。现在共享单车专业委员会也正式成立,那么共享单车乱象能够彻底解决吗?这个问题显然还不能有准确答案,但我们大概可以先来了解一下专车市场这个前例。
从网约车看未来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或许会“降温”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网约车从泛滥到被监管的发展历程。
网约车最先出现是在2010年5月,当时易到用车在北京正式成立。到2012年和2013年也是网约车正式泛滥的两年,据资料显示,当时国内大小打车软件多达40多款,价格战引发的恶性竞争和监管缺位等引起各界关注。但因为政策的落实问题,直到2016年7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才得以出台,“专车合法化”才终于被监管部门认可。
但随着政府对网约车行业进行整顿,网约车显然降低了“热度”。专车合法化之后,因为政府对车辆牌照和司机户籍都有了明确限制,网约车的数量和司机急剧下降。没有车辆的网约车市场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
逐渐出现新政之后的共享单车是否也要经历一遍类似的降温呢?笔者认为,当共享单车有了行业发展规范的时候,共享单车势必会迎来“降温”。
1、 随着共享单车投放数量迅速增加和覆盖面的扩张,城市内有限的公共空间肯定不会让无限的共享单车“野蛮生长”。也就是说,未来的共享单车投放数量肯定会有限制。值得一提的是,前两天就有消息称,政府将设置共享单车市场投放数量上限,加强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违反交通规则的整顿。当共享单车数量下降,共享单车的市场温度势必就会下降。
2、 为了解决共享单车停放乱象,强制或引导消费者定点停放自行车显然是根本办法。目前多个共享自行车品牌亦已开始探索使用新技术,强制或引导消费者把车停放在指定位置。比如说摩拜单车推出“智能推荐停车点”,OFO在厦门筹划建立指定停车点,部分城市还建设了推荐停车点。
2、但归根究底,还是需要用户“定点还车”。定点停车就意味着,共享单车刚刚兴起时的“随走随停”的愿景大相径庭,便捷性将大打折扣。而各定点停放技术也需要企业不断探索,规范共享单车在公共区域内的停放,对城市建设发展是必要的。但人类都是有惰性的,需要用户去定点送车,这也势必会失去大量的用户。
当一个企业的用户来那个减少,企业自然而然也就“降温”了。
共享单车问题肯定可以解决 但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我们再回来说目前的共享单车。相比网约车的被监管历程,共享单车的发展之初无疑是异常顺利的。在共享经济泛滥之初,共享单车抓住用户需求快速占领市场。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就得到大量用户和监管部门的认可,现在大街上单车数量急速增加,而部分监管部门也快速推出《共享单车产品标准》和《共享单车服务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现在又成立了共享单车专业委员会,共享单车的行业规范似乎可期。
那么共享单车的一系列问题能够解决吗?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的共享单车主要的问题是随着投放数量迅速增加和覆盖面的扩张,城市有限的公共空间不断被共享单车占据;不设固定停车桩,随着共享单车投放量的增大,车辆被乱停放,极大地影响城市形象;共享单车服务维修不到位;共享单车被随意破坏、占为己有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而目前的解决办法中,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还是从减少共享单车数量来减少公共空间占有问题;规划共享单车的停车点来解决车辆乱停情况;增加人力来解决单车服务维修;用法律手段来杜绝共享单车被随意破坏问题。
解决目前共享单车问题,除了企业通过奖惩、黑名单制度规范、约束用户外,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也应尽监管之责。目前共享单车问题需要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一起协作开展工作。但从目前的解决办法中也能看出,想要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监管部门和企业有更多管理办法和措施。这是政府在城市管理和治理方面出现的难题,但也是城市发展的机遇。
就目前来说,要想共享单车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政府监管是一方面,当然也少不了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的共享单车专业委员会和企业工作的开展。但从目前的解决办法来看,除了主要的监管办法外,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缺一不可。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