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牛”跌得只剩下“牛头”了 利率顶部还没到?听听专家怎么说!
2017-05-10 10:24:36 作者: 来源:东方财富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5月以来,随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路上破3.5%、3.6%关口,此前市场对于利率顶部的一致预期接连被“打脸”。今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上行至3.63%,回到2014年底的水平,这也意味着,史上延续最长的“债牛”跌得只剩下“牛头”。
说好的利率顶部呢?在债市集体蒙圈之际,关于利率顶部的判断也成为当前市场热议的焦点。
作为资深的财经媒体,小记当然也不能错过这些热点话题:当前利率水平是已经处于顶部区间,还是会继续上行?投资者该伺机配置,还是多看少动?为此,小编特地为您邀请了两位业内资深专家来答疑解惑。
去杠杆加速开启阴跌模式
在热烈的出场欢迎之后,首先当然是请专家现场解读:近期债市为何跌势难止?
覃汉:近期债券市场已经进入熊市经典的“阴跌模式”,所以在10年国债突破3.5%、3.6%的整数关口时并未看到有很强的阻力。我们认为此轮从4月中旬开始的债市下跌的主要原因并非基本面的变化,而是监管政策的超预期趋严。
周冠南:近期监管政策的不断加码和金融去杠杆的调整加速,是造成债券市场收益率上行的核心因素。3月底以来,一行三会监管协同去金融杠杆、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基调更加明朗。
一方面,伴随着各地监管部门的进场检查,过去两年通过同业链条进入债券市场的增量资金不再,甚至存量资金也面临调整退出的压力,从而对债券市场造成抛压;
另一方面,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也使得投资者风险偏好更低,开始主动降低产品杠杆、预备流动性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赎回压力,进一步加剧了债市的调整。
总结
监管收紧、杠杆去化,叠加资金面偏紧,引发市场对流动性的恐慌,这也是近期股债商“三杀”频现的关键原因。
利率顶部的讨论成为热点
在10年国债收益率回到2014年底的水平后,利率已经处于顶部区间还是会继续上行?对此,两位专家解读的视角略有不同:
覃汉:我们认为利率还会继续上行,也许从基本面和历史统计的角度来分析,利率的顶部区间就在不远处,但是投资是动态的,决定资产价格走势的因素永远是边际变化。我们也来尝试做一下现阶段利率的顶部预测,主要从如下三个维度:
1、和贷款利率的比价关系
2016年4季度加权平均贷款利率5.44%,假设2017年逐季上浮30BP,2017年2季度上行至6%,扣掉资本占用、税收、信用成本等因素后,实际收益率为2.85%,加上过去几年10年国债相对贷款实际利率的“债券溢价”中枢85BP,2季度10年国债的顶部区间为3.7%,3季度可能在3.8%左右。
2、收益率曲线形态的变化
2016年10-1年国债期限利差中枢为60BP,之前几年期限利差中枢更高,而当前期限利差不到18BP,假设年内短端利率不继续走高(目前来看很难)、曲线的期限利差向60BP回归,那么40BP的差值如果完全由长端承受,10年国债的顶部区间为4.0%。如果后面陡峭化是由长端和短端分别平摊,那么10年国债的顶部区间为3.8%。
3、中美利差
“逆川普交易”大概率进入尾声,随着6月份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未来一段时间10年美债利率大概率站稳在2.35%以上,自从2012年人民币贬值预期出现以来,10年中美利差中位数为135BP,以此类推,10年国债的顶部区间至少在3.7%以上。
当然,实际交易层面的资产价格往往会相对理论的价值中枢超调,如果市场持续这种“阴跌模式”,3.7%或者3.8%以上都未见得有太高的安全边际。
周冠南则表示:目前利率依然处于上行通道,在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的配合尚未达到之前,轻言“顶部”的价值并不大。
1、从基本面看
尽管1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表现且大概率走出年内高点,2季度数据会有所回落,但下滑速度并不会太快,也很难跌出政府的预期底线。整体看目前经济依然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并不会给债市提供更多的利多支持,同时也给金融监管提供了更多的时间窗口。
2、从政策面看
目前金融去杠杆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未来政策将逐步落地并执行,政策依然是中期影响债市的核心因素。3月底以来,银监会连续多台多项监管政策直指过去两年快速发展的同业链条,目前各地银监陆续进驻当地银行进行现场检查,考虑到2016年2季度、3季度是银行委外业务的快速发展期,今年可能有更多产品会面临到期不续的压力,对债市造成抛压。除银监会外,证监会、保监会近期也就券商资金池业务,保险资金投资业务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
3、从资金面看
央行货币政策将维持实际偏紧的操作。一方面美国6月加息概率大幅提升,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也有跟随调整的压力,实际上近期DR001和DR007的开盘利率已经上调20BP,释放了较为明显的公开市场利率调整信号。另一方面,央行将继续通过偏紧的货币政策倒逼金融去杠杆和同业链条收缩,届时可能出现由于杠杆操作需求下降带来的阶段性流动性宽松,央行大概率会在此阶段回收流动性。
总结
目前影响债券市场的主要因素都没有看到实际的拐点,利率依然处于上行通道,预测“顶部”意义不大。
利空共振债市难言重回牛市
“多项利空密集出,收益上行止不住。”面对债券市场的持续下跌,投资者难掩心中焦虑,“资金跨了个假月”之类的段子层出不穷。站在当下,专家们怎么看后市呢?
覃汉:大的方向上,我们认为债券市场仍然处于熊市格局,未来1-2年中国经济“L”型的这一横会走得比大多数人想象中的要稳,叠加中美货币政策转向、加息节奏提速等利空共振,债市难言重回牛市。短期看,如果后续债市会有上涨,也只不过是在大的背景下的熊市反弹而已。
总的来讲,后续影响债市走势的核心因素是监管政策,其次是市场情绪,需要看到监管政策确定性缓和,以及市场悲观情绪演绎至极致,债市才有可能迎来新一轮的熊市反弹。
周冠南:2季度影响债券的核心因素依然是政策面和资金面,需要密切关注监管政策落地的节奏、银行清理同业链条的执行效果、央行回收流动性的速度以及海外市场的利率变化。
据调研了解,前期主要是大行同业资金赎回以定制公募、货币基金为主的委外产品,中小银行一对一的委外并没有遭遇大规模赎回。但是伴随着银监进驻银行进行检查,银行去同业链条的速度将加快,过去2年来自同业资金委外的产品很可能面临到期不续作的情况,这将对债券市场造成抛压。
但是在出现核心政策目标转向之前,依然维持债券收益率处于上行通道的判断。
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两位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覃汉:不少投资者寄望利率债配置价值的上升,会吸引配置盘带动收益率下行,但国有大行、保险及多数中小行的需求并不如想象中的强劲。据我们了解,
第一,受影子银行收缩的影响,表外转表内、投资转信贷需求强劲,银行和保险更偏好收益较高、不用估值和有存款派生的信贷和非标;
第二,银行表内信贷额度愈发紧张,不少银行月初就已投放大半,银行只能减少债券自营的投资额度;
第三,由于央行政策和市场流动性持续偏紧,银行间超储水平和杠杆率均较低,即使债券利率走高,银行也缺乏超储、存款或同业等资金用来买债,期待中的配置盘可能并不十分给力;
第四,即使是配置机构,不同机构所面临的考核要求也不一样,这就导致配置资金无法“一鼓作气”把利率的顶给买出来,大家目前都是边走边看。
对于投资者而言,目前的最佳策略仍是等待,在曲线异常平坦的情况下,购买短久期的债券资产的性价比就已经非常高了,没有必要逆势操作。
周冠南:从市场走势看,利率依然面临上行压力,因此债券的配置价值更多需要依据负债端的属性进行判断,但是整体看右侧交易比左侧交易更安全。
对于目前杠杆水平依然较高的机构,考虑到后期监管政策逐步落地,去杠杆是大势所趋,目前应逐步降低杠杆,应对可能到来的流动性冲击。
对于目前杠杆水平较低,但是负债端规模不大且稳定性较差的机构,目前应及时梳理负债端到期续作情况,保持产品短久期操作,顺势而为,多看少动。
对于目前杠杆水平很低,且自有资金较多、负债端稳定的机构,比如银行自营、保险机构等,目前可以配置短久期、高票息的品种,并且在未来1-2个季度根据市场走势逐步进行配置,但是节奏不宜过快。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