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背后的大生意,“水饺皇后”如何卖饺子卖出50亿身家?
2017-05-11 09:56:49 作者: 来源:无冕财经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4月,《投资界》等多家媒体报道,“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建和身家已经高达50亿。在2016年底,“湾仔码头”在2016中国社会责任公益盛典上摘得“2016年度中国社会责任产品奖”,据界面报道推测,2014年“湾仔码头”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全年销售额达到16亿多元。
去码头卖饺子,本是臧建和在历经婚变、重病之后为了养家糊口的无奈选择,为何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她成为身家上亿的女富豪?
1、 无奈与坚持
1977年,32岁的山东妇女臧建和辞掉医院的护工工作、带着两个女儿远赴泰国寻找两国分居3年的丈夫。到了泰国才发现对方已经再婚生子,尽管泰国法律允许一夫多妻,但臧建和无法接受那样的局面,而且短暂逗留泰国期间,她和女儿被婆婆百般嫌弃,不愿继续忍受的臧建和带着女儿们离开泰国、流落香港。
《华商韬略》在“被夫家抛弃流落街头后,她带着孩子闯出亿万身家”一文中写道:“1977年深秋的香港街头,一身外地装扮的妇女,身上背着沉重的包裹,两只手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小女孩,大的8岁,小的4岁。三人如同游魂般在人群中茫然穿梭,不知要去向哪里。”
母女三人漂泊异乡,满眼都是陌生的环境、间或传来鄙夷的眼神,对未来一片茫然的臧建和难以抑制满眼泪水,她蹲下身将两个女儿搂在怀里,哭着对她们说:“妈妈一定要给你们公平,给你们更好的生活。”无奈中,满满都是坚定与坚持。
走了许久,臧建和母女终于在铜锣湾旧电车厂附近的一幢旧楼里找到一个4平米的空间:没有家具,只有一个上下铺;没有窗户,只有南粤特有的闷热与潮湿。多年后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臧说:“我没有任何条件去挑选工作”,因为既要养活自己母女三人,又要供两个女儿上学,还得给远在山东的母亲寄钱,她不得不坚持同时打三份工。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1977年还没走完,她就因一次工伤查出身患严重糖尿病,不能再劳累,她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依靠三份工作在这个城市艰难求生。
早年辍学、言语不通、外加身患重病的臧建和,近乎走投无路,然而为了女儿她不得不坚持下去。“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要独立,我一定要把两个女儿培养得有出息。” 后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臧建和袒露那时的心声,“虽然想到今后的生活会很苦,但我一定要站起来。”
臧建和不得已带着大小两个女儿去码头卖饺子,因为臧建和的厨艺一直很好,10岁时做出的饭菜比母亲做的更好吃。大女儿帮忙擀皮,小女儿洗碗,母女三人努力在空间狭小的香港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初到码头的臧建和,其实很不自信,她不知道自己的饺子是否合顾客的胃口、不知道怎么跟顾客交流,她忐忑得只顾着低头包饺子甚至连饺子皮都擀不顺畅。她的第一批客人——5个年轻人吃完饺子后的反应,给了她继续做下去的勇气。
战战兢兢地把饺子端给他们,关注地看着他们的反应,渴望他们告诉自己是否爱吃,那灼灼的目光甚至吓到了他们,臧建和向《南都周刊》记者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这时我就突然听见一个‘哇!好好吃啊!’这是一句广东话,我听懂了。他们一说,我心就踏实了。”
心中的大石头落地后,臧建和开始了一个推着车子满街跑的无牌小贩的生活,和警察“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
每天清晨五点到菜市场买菜,回家洗好做成馅料,准备好后推车去码头,单程40分钟;一到码头就生火,一边包一边煮,收拾东西回家的时候最后一班轮渡都过去了。日复一日,无论天晴还是下雨,虽然身患糖尿病,但是她都坚持下来了,她说:“我要为我的两个女儿多考虑,所以我要拿出我的决心克服困难,为自己的子女牺牲自己,也是值得的。”
2、 拐点到来
日子很艰辛,但生意越来越好,给了她们生活保障。由于饺子好吃,不到3个月,臧建和就成为湾仔码头最忙碌的摊贩之一。那时的臧建和,给自己设立了三个原则“高品质、讲卫生,听意见”。
她用最新鲜、最入眼的肉和蔬菜调馅料,用最筋道的面粉擀皮,用医院的标准保持餐具卫生;当客人吐槽“皮厚得像棉被,怎么下得了口?”时,她不断试验改进,做出了又薄又爽滑、筋道的饺子皮。
随着她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口碑与名声越来越响亮,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她的故事被写入《文汇报》、《东方日报》等刊物,又为她做了一轮免费的品牌背书。吃的人多了,臧建和给自己的饺子起名“湾仔码头”,餐盒上留下自己的地址与联系方式,方便客人反馈意见,做出更合她们胃口的饺子,她曾创下推车前6小时卖1000份的最高纪录。
1982年,在卖了四五年饺子后,臧建和与“湾仔码头”迎来大拐点,大丸百货的老板向臧建和抛出橄榄枝寻求合作。因为“湾仔码头”不经意进上了日本大丸百货老板女儿的餐桌,那位甚为挑食的小姑娘竟然一下吃了20多个。
双方达成合作之后,“湾仔码头”进入了日本的超市渠道,“八佰伴”“华润”等百货公司和超市也纷纷跑来橄榄枝,臧建和透露“八佰伴开张第一天销售额就高达4万”。1983年,“湾仔码头”水饺已经成为香港冷冻食品第一品牌,占据100%的新鲜水饺市场和30%的冷冻饺子市场。
1985年,臧建和拿出200万积蓄,在香港设立第一家湾仔码头水饺工厂。在香港收获累累硕果之后,臧建和仍希望更上一层楼,寻找“老师”帮助自己满足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
1997年,臧建和将70%的股份卖给哈根达斯母公司——Pillsbury品食品公司(后与通用磨坊 General Mills)。那年7月17日,一座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厂房在香港落地,“湾仔码头”走上现代化大规模的生产道路。
臧建和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1997年和美国达成合作后,开始回国做饺子生意,快速在在上海、广州建起了现代化工厂。此后,“湾仔码头”蒸蒸日上,在香港、上海、广州、南京、北京等8个城市拥有15个大型生产基地,成为国内速冻食品的领头羊。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