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你!期债八连跌后暴涨0.85% 债券交易员喜迎盛夏?
2017-05-12 10:05:42 作者: 来源:东方财富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周四(5月11日),被大跌阴云笼罩许久的债券市场终于“放晴”了!
此前曾连跌八日的国债期货市场今日午后全线飙升,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9盘中涨幅一度高达0.85%,最终收涨0.76%报94.315元,创近两个月最大单日涨幅;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709收盘亦大涨0.50%至97.41元。
银行间现券收益率同时大幅下行,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今天10年期国债活跃券170010收益率下午一度跌回3.6%关口,最大下行幅度达到10BP,尾盘重回3.64%一线。
两利好导致超跌反弹
今天债市的表现与昨日的暴跌显然形成鲜明对比,短短一天时间里,是什么逆转了市场走势?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就此采访了不少业内人士,究其原因,公开市场重返净投放、央行周五将操作MLF以及释放加强监管政策沟通协调的消息,成为今天债市大幅反弹的导火索。
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覃汉在接受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天债市表现非常强势,带有明显的熊市反弹特征,10年国债和国开债基本收复昨日失地,国债期货放量大涨。从消息面上来讲,利好有两点:一是据媒体报道,央行正在召集”一行三会“加强监管政策沟通协调;二是周四央行进行MLF询量,消息称周五将进行操作。市场大涨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近期跌幅过大导致的”人心思涨“,即对利好变得比较敏感。”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进一步指出:
“央行周五将展开MLF操作,此举利于缓和市场紧张情绪,至少表示了大跌之时央行维稳的态度,而央行召集”一行三会“加强监管政策的沟通协调、统筹推进,监管矫枉过正的风险可能有所下降。”
从技术上来看,周三债市反弹也被视为对前期债市超跌的修复。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大幅上行100BP。有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的利率水平和信贷利率的利差来看,本轮债市的调整深度或已超过2013年去杠杆所引发的债市调整。
据恒丰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负责人蔡浩测算,2013年去杠杆时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彼时5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低185BP左右,而到了本轮,这一差值降到了137BP,表明本轮国债调整更甚2013去杠杆时期。
流动性预期略有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债券收益率持续大幅上行,主要归因于监管频频加码、去杠杆实质性推进及资金面整体偏紧,在此背景下,公开市场转为净投放以及央行周五将展开MLF操作的消息,令市场对强监管的担忧有所减弱,对于去杠杆过于紧张的预期也有所修复。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
在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速度加快,一度突破3.6%的情况下,央行此次重启MLF向市场投放中长期流动性支持,反映了央行避免债券收益率过快上行的态度,在市场出现投资者非理性争相抛售苗头的情况及时出手。这次MLF及时投放,对于维稳市场具有重要信号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投资者对于未来去杠杆节奏形成正确的预期:本轮经济缓复苏情况下的去杠杆将始终维持“温和”步伐。
覃汉在最新的利率债周报中也指出:
央行从“急先锋”,变成“稳定锚”。在央行推出MPA考核之时,央行是“一行三会”中最先高举监管大旗的机构,但当银监会、证监会等机构相继推出各种更为直接的监管措施后,央行的角色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似乎从“急先锋”,变成了“稳定锚”:接近央行的权威人士表态,并不希望看到监管政策转折导致市场出现恐慌和超调;同时央行重启OMO操作也可能代表央行政策基调的调整,由前期暂停OMO操作转为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以避免流动性紧张升级成钱荒,引发资产价格异常波动;上周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也出现用7D代替到期的14D和28D的逆回购。从过去的资产价格异常波动中来看,央行一直扮演着稳定者的角色,实际上作为总量政策制定者而非具体监管者,解决结构性的问题并非央行的“专长”,新的角色更适应、也更能发挥出央行的作用。
在央行释放这些信号之后,市场流动性预期似乎略有改善。11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上(存款类机构),隔夜、7天加权利率分别回落了4.4BP、6.1BP。不过短期而言,多数市场人士仍然认为,后续流动性压力将仍然存在。
黄文涛指出:虽然央行将进行MLF投放,表示了维稳的态度,但本次下跌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资金面,5月5日以来资金面情况也是尚好。而从资金面来看,后期的缴税、购汇分红等压力仍然存在,并且在去杠杆的基调下,央行的维稳也是在资金紧平衡基础上的维稳。
反弹持续性将待观察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债券收益率的过快上行,已经显出脱离了基本面和政策面的非理性苗头,主要是由于恐慌情绪导致的超跌。那么,随着市场情绪有所改善,短期内债市能否持续反弹呢?目前来看,接受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对此并不乐观。
覃汉表示,短期来看,反弹持续性存疑,毕竟导致市场下跌的核心原因——监管趋严,短期很难出现明显缓和。而所谓的MLF操作并非央行为了维稳市场的“放水”举动,只是5月初MLF到期未续作,下周二MLF即将到期前的缓冲。而下周将进入密集公布经济、金融数据期,叠加仍有一级市场发行,市场疲弱的情绪将会继续维持,料不久将重回下跌通道。
黄文涛表示,当前金融去杠杆并没有完成。并且,虽然我们也强调,监管落地可能存在指标低于预期,但是,在当前自查的过程之中,银行对市场的参与至少不会扩张,而在预期前景不明、且债券收益率累计上行较大的情况下,机构的做多热情也很难被点燃。不良的预期及预期自我实现的过程,恐怕很难会因为一次的反弹而告终。
市场人士海晏也告诉记者:
“近期主导债市走弱的主因没有变,最大的问题在于监管的”威不可测“。目前各地银监陆续进场检查,但政策明朗最快要到六七月份检查结果陆续出台,现在其实属于”公审“前的空窗期,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惊扰到市场神经。”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逐步显现,将对债市的基本面形成利好。在经济复苏势头减缓,去杠杆坚持“温和”基调的情况下,债市收益率虽趋势上行,但节奏将较为缓慢,甚至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的配置机会。
明明就指出,宏观数据显示当前基本面运行对于债市而言并无重大利空因素。由于近期严格的地产管控导致地产周期走向尾声,相应导致库存周期也趋近结束,叠加社会需求不足的因素,PPI或将继续回落,CPI年内将继续维持稳定,并无通胀压力。
从政策去杠杆进程看,本轮去杠杆不同于2013年的“非标”去杠杆。本轮债市去杠杆必须坚持“温和”基调,不能像2013年一样暴力去杠杆。对于债市去杠杆一旦用力过猛,容易引发投资者自我加速的抛售,导致系统性风险。
黄文涛进一步表示,短期来看,由于当前的利率已经非基本面所能解释,上行幅度则取决于监管指标实质落地之前市场自发去杠杆的进度和监管的安抚力之间的博弈。中期来看,经济下行、监管指标落地或低预期,当前每一次的调整都危中有机,且基准的贷款利率也给收益率的上行设置了瓶颈,中期债市不悲观。
综合机构观点来看,短期来看,在经济基本面略显疲弱、市场情绪有所缓和的背景下,债市暴跌有望告一段落,但超跌反弹的持续性需观察监管趋严下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目前仍不排除债市重回下跌通道的可能。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