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施压要高层辞职,卡兰尼克终究毁了700亿美元的Uber
2017-06-13 09:25:39 作者: 来源:投资潮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国外打车平台Uber高层目前已陷入动荡之中,这家估值7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要迎来重大变化了,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的未来扑朔迷离。
首席商务官被辞
最新消息显示,Uber董事会一致同意,执行美国前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Eric Holder)及其法律合作伙伴塔米-阿尔巴兰(Tammy Albarran)报告中的所有建议。其中包括要求卡兰尼克的心腹、高级副总裁埃米尔·迈克尔(Emil Michael)主动离开公司。
不过,关于卡兰尼克提议以“休假”为名离开公司三个月的消息并未得到证实。
据了解,迈克尔在2013年就进入了Uber,他负责对外商务策略的制定,包括联系合作伙伴和融资事宜。长期以来,迈克尔一直是位于卡兰尼克之后的Uber二号人物,也是卡兰尼克的个人好友。
在他之前,Uber通信部门主管、工程部门高级副总裁、产品和增长副总裁以及财务主管都已先后离职。Uber还在近期解雇了自动驾驶汽车开发部门主管安东尼·莱万多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并且正在寻找COO和CFO。
据悉,董事会之所以向迈克尔施压,要求他主动辞职,是因为他卷入了公司的性别歧视和性骚扰中,他此前也曾出入过一家臭名昭著的韩国陪护酒吧。
目前Uber内部的性别歧视和性骚扰一事正由美国前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Eric Holder)牵头调查,虽然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但目前已有牵涉其中的20多名员工被解职。
其实此前Uber内部就曾考虑让迈克尔下台,不过遭到了他的拒绝,对自己亲信爱护有加的卡兰尼克也没有对他施加压力。
自救措施无力挽回形象
Uber似乎被诅咒了。从开春至今,它一直都深陷丑闻的漩涡。从性骚扰案的曝光,到谷歌Waymo 的起诉,从卡兰尼克怒怼司机的视频,到秘密程序“灰球”的浮现,优步浑身上下遍体鳞伤。
尽管Uber曾极力挽回自己的声誉,但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美国旧金山湾区的猎头机构和打车应用公司高管曾表示,他们从Uber员工那里收到的求职申请数量激增,一周内从Uber收到的简历数量比过去一个月都多。一名猎头表示:“我看到有相当多的人打算离开Uber,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失去了对高级管理层的信心。”
同时,从离职情况来看,Uber的员工已经开始怀疑手中股票期权的价值。Uber一度被估值700亿美元,而Uber员工都享有一定带有限制条件的股票或者公司期权,正是因为这些价值数十万美元的股票和期权,过去要挖到Uber的员工并不容易。而Uber员工选择退出公司,等于自动放弃手上的股票期权,而这背后很可能就是对公司未来的信心不足。
是的,Uber把 2017 命名为“司机之年”,但至少目前,我们还不知Uber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彰显它对司机的重视。毕竟,Uber成立六年来并没有让多少司机过上小康生活,而且它长达数年的虚与委蛇也着实让人难忘——它四处描绘美好蓝图,诱使司机相信只要加入Uber即可轻松过上中产阶级的日子;但随后,司机们却发现自己需要每天工作 10 小时、甚至跨城跑活儿才能赚够一家子的用度。
另外,Uber此前把2017命名为“司机之年”,但至少目前,我们还不知Uber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彰显它对司机的重视。
毕竟,Uber成立六年来并没有让多少司机过上小康生活,而且它长达数年的虚与委蛇也着实让人难忘——它四处描绘美好蓝图,诱使司机相信只要加入Uber即可轻松过上中产阶级的日子;但随后,司机们却发现自己需要每天工作 10 小时、甚至跨城跑活儿才能赚够一家子的用度。
硅谷风气不正
不只是Uber,UploadVR在上个月也被其前任数字与社交媒体总监起诉,起诉公司存在性骚扰、性别歧视及对其不当停职的行为。
这家坐落于旧金山的虚拟现实初创公司,拥有合作办公空间、培训课程以及媒体出版物,同时已经从包括General Catalyst、Greycroft、Colopl等多家投资机构获得投资。
在去年,硅谷同样爆出了一件的惊天性丑闻。全球顶级的投资机构硅谷红杉资本的合伙人,著名投资人 Michael Goguen被指控强迫她人性交易,让受害者给他当了长达13年的性奴,中间用到的各种手段令人发指,连加藤鹰看了也是倒吸一口凉气。
要知道Michael Goguen在硅谷可谓呼风唤雨,功勋卓著,典型的劳动模范代表和先进个人。他参与投资的一些项目或者公司,随便拎出一个来,都是行业佼佼者和泰斗,光芒四射:苹果、谷歌 、Youtube、Paypal等。但就是这么牛X的一个人,他和受害人 Amber Baptiste 却发生了很多不可描述的马赛克事件。
这些事件,再加上 Uber过往的“劣迹”,让人们不禁对硅谷的企业文化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这样的风气正在席卷硅谷?
当过去的 Google 为员工提供餐厅、健身房、自行车等一大堆各种各样的福利、Facebook 给男员工开出超长的陪产假,旧金山骄傲大游行上全是各家科技公司员工兴高采烈的方阵时,公司们讲的是重视社会责任,重视性别和种族平等与尊重。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在硅谷诞生,市场、融资和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压力增大,效率成为了这些公司和创始人唯一关心的事情,多元平等和人文关怀等原本帮助硅谷成功的的文化底蕴,却越来越不受重视。最近几年兴起的硅谷科技公司,更青睐“赢家通吃”的逻辑,重视收入和效率,急于增长、融资和上市,无暇顾及其他。而这也正在硅谷乃至美国,引发新一轮的社会矛盾和文化冲突。
似乎那些特别有话题性公司的创始人,都或多或少成为“混蛋文化”的拥趸。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