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搜房网第一季度净亏损1050万美元,市场压力之下还能走多远?

2017-06-22 09:06:02 作者: 来源:投资潮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昨日晚间,搜房网(Nasdaq:SFUN)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总营收为1.09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046亿美元相比下滑46.3%。归属于搜房网股东的净亏损为12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为1.137亿美元。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搜房网股东的净亏损为105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1.116亿美元。

 

此前3月31日,有搜房网发布的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报显示,搜房网第四季度总营收为1.74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007亿美元相比下滑42%。整个2016财年,总营收为9.164亿美元,与2015年的8.835亿美元相比增长4%。

 

另外,该报告还分析指出,2016年第四季度电子商务服务营收为8990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739亿美元相比下滑48%,互联网金融服务营收为6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560万美元相比增长96%;与今年第一季度业绩相比,电子商务服务营收与上年同期的1.309亿美元相比下滑至69.5%;联网金融服务业务与上年同期的1060万美元相比下滑78.9%。

 

据此分析,搜房网自宣布转型为电商交易平台以来,不仅业绩整体下滑的状态未曾改变,相反地,在电子商务服务及互联网金融服务方面,下滑更加严重。也不知,在二手房市场逐渐紧缩的情况下,深陷转型困局的搜房网还能走多远?

 

  转型之路“跌”在哪里

 

自搜房网决定转型为020互联网二手房电商平台后,第一件事便是以降低佣金来吸引大量的用户,快速抢占二手房市场。

 

2015年2月底搜房网在北京上海等5个城市先后启动佣金0.5%策略,之后又拓展到全国8个城市地区。不到一年时间内,平台全国成交12000套左右,全国位列第二。在进入到的28个城市中,已在广州、武汉、天津、南京、苏州等13个城市拿下第一名,取得了传统房地产经纪公司花费多年精力才能完成的业绩。

 

然而不久之后,这种不成熟的经营模式背后隐藏问题就开始暴露出来了。首先,由于新招聘的大部分业务员还是来自传统中介,质量参差不齐,即使高底薪低提成,也依旧改不了中介们浑水摸鱼的恶习。其中一部分业务员为了牟取暴利冲业绩,发布虚假房源,导致搜房网被不断曝出发布假房源信息的负面消息。

 

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搜房网在用户心中的信誉,使得搜房网一度陷入信任危机。另外,根据搜房工作的前员工爆料,由于市场上绝大部分中介都会买搜房的业务,对于每年都会为搜房贡献业绩的钱主,官方对假房源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对用户的敷衍了事。不曾想,其实是在给自己挖坑。

 

其次就是所谓的“0.5佣金”,实际上不少客户反映在交易过程中用户所缴纳的佣金远不止0.5%。其中一位通过搜房网交易的用户在网上爆料称,合同上写的是0.5%的佣金,实际上自己却交了1.2%。后来用户质问中介,中介说是公司政策临时改变,致电客服,客服则表示政策没有变,并解释说公司内部有个政策,“搜网办理按揭是按0.5%佣金结算,但如果在外头办理按揭,那就是要外加0.5%的佣金,这样就总共1.2%了”。

 

这样的案例还不止一个,总而言之,所谓的“0.5%”只是一个吸引客户眼球的营销手段,实际上会从其它的服务中扣取这部分利润,直接点的就是像上诉中介那样变相欺瞒客户,交易完成后即使想要追回也是极为困难的。

 

从电子商务平台的服务而言,搜房网的转型是失败的,颇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搜房一手建立的良好口碑毁于一旦,失去用户和市场是迟早的事,这也是导致其电子商务服务业务不断下滑的根本原因。

 

电子商务转型失利,业务营收大幅下降,搜房网又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开拓家装行业,担起了对接户主与家装企业的“中介”角色。通过高底薪+高提成的薪酬体系,吸引了大量的家装行业专业设计和建设人才,以此组建了第一批团队。

 

家装行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削弱甚至去除所有非必须的中间环节,从源头上真正控制工艺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平价高质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然而,不熟悉家装行业规则的搜房网,似乎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互联网的优势在于信息化和渠道扁平化,搜房网却将交易视为产品,除了提供对接交易服务,装修行业中复杂的设计、采购、沟通、监督管理等环节统统置之不理,工程质量、材料管理无法保障,所谓的自营装修也是采取业务外包的形式。

 

结果2015年3月份才成立自营家装公司,5月份就有负面消息频频曝出。起初大部分都被搜房网压下去了,直到2016年1月,有部分搜房业主爆料,签订装修合同后,工长各种理由搪塞拖延开工。之后又出现大批员工楼下讨薪的新闻,使得搜房网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最终不得不退出家装市场。

 

搜房网的转型失败,败就败在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只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而不知道“该怎么干”,无论是转型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还是做自营家装,始终没有把用户体验和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出现问题第一时间不是想着怎么解决,而是怎么逃避,最后导致失去市场,失去信誉,落得惨淡收场的下场,可以说是自食恶果。

 

  四面楚歌,前途渺茫

 

搜房网陷入转型泥沼,最大的失误在于放弃了自己媒体优势,将全部精力放在了互联网电子商务。众所周知,搜房网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房地产互联网业务的企业之一,曾是房地产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资讯媒体平台,广告营销业务可谓是搜房网的强项。

 

然而从搜房网彻底“去媒体化”开始,这一优势也就逐渐失去了。再加上在互联网二手房交易市场口碑下跌,在用户心目中的信誉值已经不敌当年,广告业务上更是面临新浪乐居、安居客、365淘房、房多多等多家新晋平台对手抢食的局面。基本上现在搜房网已没有盈利业务可言。

 

此外,之前搜房网企图借壳万里公司上市实现套现的计划,如今看来似乎并不理想。2017年2月22日早间,万里股份宣布因有重要事项未公告,申请当日开市起停牌。当日晚间,万里股份再发公告宣布终止与搜房网的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其股票自2月23日起继续停牌。

 

借壳上市保住在资本市场的价值,为自己赢得绝地反击的机会,貌似是个好算盘,实则选错了时机。搜房计划借壳上市的时候,正当中国证监会针对借壳重组的监管政策不断收紧之时。因此在重组案的审核过程中,搜房网的各业务营收状况等一系列的审计都注定不会顺利。

 

另一方面,中概念股回归的跨界重组的大门已经关上,搜房借壳万里新能源,两者主营业务完全不搭界,属于典型的跨界重组;据新浪“创事记”栏目的报道,搜房剥离上市的标的主要是房产广告营销业务资产。

 

明眼人都知道搜房网的房地产广告营销业务逐年下滑,正处于亏损状态,搜房拿持续下降的广告营收业务来借壳,打的是A股溢价的擦边球,最终业绩表现的好坏,还不是要投资者买单。就这点而言,即使搜房网借壳上市成功,对投资者来说也不会有什么吸引力。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边平台转型的路还没摸索明白,业务亏损、融资不利的问题还未解决,房地产市场又迎来新一轮整改。

 

2017年3月28日,执法部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经执法人员检查核实,在房天下网站发布“商改住”项目信息的是房天下控股公司旗下的北京搜房网房天下独立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调查表明,该公司于网站发布“商改住”项目信息属于虚假宣传商办类房屋居住用途的违法违规行为。

 

目前,有关执法部门已启动执法程序,注销了该公司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房天下网站已下架全部涉嫌“商改住”项目的信息。这对于搜房网来说不仅是房源的损失,更是对其在房地产领域信誉的再次“抹黑”,看来搜房网挽回市场信誉是无望了。

 

且不说最终转型能否成功,即使转型成功,也是前路渺茫。至少单就重建在房地产市场的口碑和信誉,所要付出的努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所以说,在互联网市场收获信誉容易,重建信誉可就难上加难了,之前卖假货的聚美优品,在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这些都是血淋淋的例子。

 

市场风向转变“压力更加山大”

 

除去自身的业务成绩不佳,房地产市场风向急转直下也是搜房网目前正面临的困境。据云房数据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份北京二手住宅共成交10801套,其中有2586套是买卖双方自行成交的,比例是23.94%。

 

另外报告还显示,4月份北京二手住宅共成交16794套,其中有2735套是买卖双方自行成交的,比例是16.29%。从4月份到5月份,调控后的两个月,虽然总成交套数大幅减少了35.69%,但买卖双方自行成交的比例却提升了7.65%。

 

此外还有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场上共有备案中介3234家,但5月份有成交量的中介仅有375家,也就是说近9成的中介在5月份几乎零收入。

 

以上数据说明,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房屋成交量下降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交易方式的转变使得房地产中介处于被动地位。

 

因为此次房地产政策的调控,实际上是主要针对二手房交易市场的调控,目的是通过遏制房中介恶意炒房,来控制房屋的交易数量。

 

目前中国的大部分房中介都是以双边代理的方式运作的,既代理买方业务,又代理买房业务,房源由房中介一手掌控,买卖双方不直接交易。由于交易信息并不透明,因此可供房中介操作的“暗箱”就不由买卖双方可控了。

 

但是从2017年开始,迫于政策压力中介启用了市场监测系统,更有中介企业发布公告要求员工不得向客户表达任何“房价会持续上涨”的信息,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业绩压力,很多中介开始下调中介费,也开始建议业主报出更为务实的价格,超过市场行情的报价不接受委托。

 

实际上,这对于业主和购房者来说,影响并不大。买房和卖房这样的买卖交易需求是始终存在,业主报出高价中介不予接受,业主也一样可以找到买家。而且基于之前房中介在市场上的不良口碑,其实很多业主和购买者很大程度上是不信任中介的,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越过中介交易也是好事一桩。

 

虽然他们也知道通过房中介给出的报价要比实际交易价格高,但是这样省事且不用担太多被坑风险的交易,他们也愿意为更高的价格买单。

 

这也是近两个多月以来,房中介业绩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了解,链家4月份共成交二手房8379套,而5月份则只有4648套;我爱我家链家4月份共成交二手房1982套,而5月份则只有1100套;其中位居第8的房天下,市场占有率也萎缩了21.27%。

 

接下来随着房地产行业政策的不断缩紧,中介市场将面临市场压力势必会越来越大,如今的搜房网可谓是“内忧外患”、“四面楚歌”,也不知回归开放平台能否为其带来新的出路。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