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百度差点从BAT里被踢了
2017-06-27 10:19:08 作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范范的江湖见闻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1六年河东,六年河西,互联网的风水转得特别快。
2011年初,是百度最幸福的时刻。
全球经济和美国股市已经开始从2008年的大崩溃中复苏,最大的竞争对手谷歌在2010年宣布退出中国,李彦宏在贴吧问:“大家说,百度应该进军香港吗?”
李彦宏的嘚瑟背后,是百度被金蛋砸中之后市场份额增长的膨胀,与之相伴的是百度股价的暴涨,百度的股价从2009年初的13美元左右涨到了2011年4月的150美元,足足涨了10.5倍,市值突破500亿美元。
这时候,腾讯的股价在40港币左右徘徊,市值487亿美元,BAT的B之所以在前面,因为它确实曾是老大。
2011年4月,是个很有历史意义的月份,百度市值突破500亿美元,京东也在这个月宣布完成最新一轮融资,以100亿估值融资15亿美元。
即使估值达到了百亿美元,这时候的京东在百度面前,依然是弱势群体。也在这个月份,刘强东在微博吐槽,百度关键词卖的太狠了:
百度当年的强势可见一斑。最后,刘强东不仅没有停止在百度投放广告,还自己默默删掉了微博。
撼山易,撼百度难。这就是那个时代百度的江湖地位。
六年过去了,这六年最大的变化是,移动互联网崛起,百度不再是垄断性的流量入口。
BAT的称呼即将成为历史,也许就在今天。6月23日,京东股价42.95美元,市值609亿,百度股价178美元,市值615亿,京东股价只要再涨1.3%,就能超越百度。
如果跟AT比起来,百度反差更大。B已经被AT远远甩开。今天,腾讯的市值3455美元,等于5.61个百度,阿里市值3568亿美元,等于5.8个百度。
比起老对手谷歌,百度也要汗颜。2011年4月,谷歌市值1707亿美元,现在是6646亿美元,无论是体量规模还是市值涨幅,都没有逊色于腾讯和阿里。
2
京东做对了什么?百度做错了什么?京东和百度不是直接竞争对手,但是他们的成败得失,彼此却很对称。
1. 护城河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互联网的风口转变得太快了,追风的很少有成功的。在这个领域,老天爱有长远打算的笨小孩。
创始人刘强东从一开始就有非常清晰的长远战略,并有为之孤注一掷投入所有资源不断加固壁垒的勇气。
刘强东很早就明确表示要自建物流,顶着董事会投资人的压力,将早期2000万美元全部砸下去,钱花得差不多的时候,恰好遇到金融危机,京东差点挺不过去。
可以说,京东打的一直是明牌,大家都知道他要做什么,但是很少有人有魄力和勇气去跟随。刘强东一路过来,打的都是硬仗、呆仗,最终壁垒越来越高,护城河越来越深。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百度,什么赚钱做什么,什么火干什么。关键词竞价的模式争议一直很大不说,外卖火了送外卖,应用商店火了收购91,打车软件火了投uber。
百度的真正护城河是什么?是搜索,是计算能力,还是流量?哪些是真护城河,哪些是假护城河?百度的长期战略并不清晰,外界看到的更多是一个追风的土豪形象。
正如高瓴资本张磊所说,“真正的护城河是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看看谷歌这些年在做什么?疯狂投资健康、科技与未来。
这么做的后果已经被写成了段子:十五年前,中国和美国两个搜索引擎公司几乎同时起步,十五年后,一个在研究量子计算机的可行性和自动驾驶,并研发了阿尔法狗这样的超级人工智能,另一个则在奋发研究卖广告、贩药、玩流量、送快餐。 它们的名字:一个叫谷歌,一个叫百度。
现在,百度宣布要进军人工智能,不知道这真的是它的长期战略还是继续追人工智能的风口。
2. 开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京东的起点其实不高。京东2007年才真正起步,拿到了今日资本的1000万美元投资,这时候的互联网格局中,第一梯队的除了阿里巴巴之外基本已经全部上市。
京东一开始就采用了基于长期考虑的重资产的打法,持续经受资金链的考验。同时,由于起点低,在各种资源上,京东也需要外力。
也许是主动,也许是被动,京东最终变成了一个比较开放的架构。
腾讯是京东第一大股东,持有18.1%。腾讯在3Q大战之后的开放战略非常成功,在电商领域投资、扶持京东,对真正的对手阿里造成了极大干扰和狙击。微信的入口也给了京东在流量上的强力支持。
刘强东只是第二大股东,只有15.8%的股份。虽然刘强东现在还有80%的投票权,但是从股权上看,其实并不是这样。
第三大股东沃尔玛持股10.1%,这个看着是竞争对手的传统超市竟然也是京东大股东之一。2016年6月,沃尔玛把旗下“1号店”并入京东,换得对方约5%股份。2016年10月,沃尔玛增持京东,一路增持到10%。与沃尔玛的联盟,未来将在超市之战上助力京东和沃尔玛彼此。
第四大股东是高瓴资本,持股6.8%。高瓴资本和张磊对于京东和刘强东的意义,除了他们是人大校友,更像是合伙人。
京东与腾讯、沃尔玛,是一种竞合关系,有竞争更有合作。
对百度来说,赚钱太容易了,关键词竞价可能是最为暴利的商业模式之一。赚钱太容易常常会带来两个问题:
1. 容易失去危机和创新的意识。互联网是一个一不留神就掉队的行业,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没有谁是一直安安稳稳的,无论是社交还是电商,一直不断有黑马对手冒出来。
百度其实是最安稳的,基本没有竞争对手,结果却突然掉队。搜索的模式决定了这就是个赢者通吃最为典型的领域。谷歌不战而退,360一度有点威胁,但很快百度就平息了挑战。
2. 百度是个大土豪,又没有危机感,这样的它内心不需要朋友。3Q大战造就了腾讯的开放,腾讯开始打代理人战争,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投资最强的企业,比如京东。腾讯的开放又刺激了阿里爆发了圈地运动,阿里不可能坐视腾讯把好阵地都占了,于是也纷纷构建自己的联盟。
百度非常安全,于是它在袖手旁观。然后慢慢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被移到了舞台的角落,回天无力。
也许,真正的问题在价值观。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