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一夜入秋,有经纪人创下单月业绩为零的记录
2017-06-29 09:13:55 作者: 来源:投资潮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在盛夏到来前,一度备受资本追捧的房产中介行业,已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而最近,中介经纪人正经历着入行以来最难捱的一刻:每月两千多元的工资,连房租都不够。
来自云房数据与北京房地产中介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近9成的中介都面临“零成交”。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也预示着迈入“二手房时代”的北京楼市,将迎来中介行业的深度洗牌与变革。
房产中介一夜入秋
这场始于2016年10月的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楼市调控,从执行层面开始延伸到对房产经纪领域的严厉核查。
易居中国的数据显示,今年的1月到4月,有44个市县出台了47次调控政策。如果再加上山东、杭州、南宁等省市的专项执法,地方上发出的“调控”、“收紧”声音已经超过了50次。
尤其在4月份,不仅调控的频率有增无减,执行力度也越来越大。具体来看4月份市场成交。
一线城市仅深圳成交量环比增加,但主要还是由于3月份基数较低所致,4月深圳成交量同比依旧下滑24%;二线城市成交明显环比下降,就初步统计数据来看,典型如厦门、长沙、天津等市成交量环比下降均超过4成,大多数二线城市成交量环比下跌,仅合肥、沈阳二市成交量环比上升超过10%。
整体看,2017年房地产市场进入已经明确进入调整期。这对被冠以“看天吃饭”的房产经纪行业,不可谓不是一种打击。降费、裁员、离职,市场遇冷,房产中介行业仿佛一夜入秋。
根据北京规模最大的中介公司链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3月以来,他们经手的房屋交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7周连降。4月最后一周的带看量仅为高峰水平的三分之一。
除了房屋成交量的下滑,房源价格也大幅度下降,从卖方主动逐渐转变到买方主动,挂牌价格和实际成交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一名房地产经纪人称,北京朝阳北沙滩小区的一套80多平米的房,在“317新政”出台之前挂牌报价将近700万,后来有人要680万买,业主都不愿意卖。317政策(限购限售限贷)出台之后,买房看房的人逐渐减少。周边房源价格开始持续走低,房主最后以630万的价格成交。
另一方面,低迷的成交量直接反映在了经纪人的收入上。据央视财经报道,进入5月份以来,不乏一个月一单生意都没做成的经纪人。
中介经纪人的收入大多与成交业绩的佣金挂钩。成交的单数越多、每单的成交佣金越高,经纪人到手的薪水也就越高;反之,如果成交量降为零,经纪人的薪水也就只能依靠底薪。
“好不容易成交一单,结果买家首付不够违约,我到手的业绩又退了回去。”链家一经纪人说道。由于经纪人需要向合作网站支付端口费,如果成交业绩不够,经纪人可能还得倒贴钱。
至此,经纪人大量离职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据金羊网援引一位已离职经纪人的说法,年初和他一起参加公司培训的有20多人,现在留下来的不足10人。“我3个月都没有开单,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他说,不出单的后果就是拿到手的2000多元工资,根本不够在广州的基本生活开支。
一方面是不少中介经纪选择离开,另一方面是愿意进来的人也少。广州市越秀区东湖新村附近的一家中介公司挂出了招聘的标牌,但应聘者寥寥。“门店已经贴出招聘启事快两周了,但一个合适的人也没有招上。”店内的员工表示。
缩减规模自救
随着楼市进入凛冬期,中介的销售业绩将越来惨淡,房地产中介公司的盈收也会越来越少。一些中介机构开始缩减规模,关闭门店。
据36氪报道,链家已经开始逐步暂时关停300家在京门店。“本来说要关500家,后来定300家,共100个区,每区关3家。等政策宽松了会再开。”据了解,链家在北京共有京南京北两个大区,然后在大区里细分,例如劲松区、双井区、天通苑区之类的。
另据其他媒体报道,不止链家,包括房天下、我爱我家这类中大型中介企业也都陆续关闭了一些环北京楼市的门店。根据房天下经纪人透露,房天下正在关闭的线下门店,预计关店总数达300多家,而这300多家门店多分布在环京地区和北京市。
有数据显示,自3月17日北京楼市新政出台至今,已有38家房地产中介被责令关停或停业整顿,另外有91家房地产中介公司已自行关停。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介关闭部分门店是对市场变化情况的一个正常反应。在楼市去年持续火热过程中,房屋中介的快速扩张也为其自身背负了很多硬资产,所以,关闭门店的做法是理性的抉择。受新政影响,业务量出现明显下滑,且多家门店业务量基本为零,考虑到接下来的楼市成交量会出现下降,且其收入不足以覆盖门店的经营成本,一部分房屋中介选择自行关闭门店。
除了市场因素以外,监管趋紧是房屋中介关闭门店的又一个原因。2016年6月和8月,住建部先后两次通报房屋中介行业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并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强房房屋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168号文),针对服务,制度和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店或正是体现了监管因素的作用。因为部分门店以前可能存在不当操作,需要进行整改,优化店面资源配置,加强所有店面管理和规范。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