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阿里又曝打假证物仓库,京东打假何时能跑起来?

2017-07-06 09:08:02 作者: 来源:投资潮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7月4日,新蓝网发布图文,曝光了阿里的“打假证物仓库”。不管是之前的“酒驾式打假”还是刚刚公布的“打假地图”,阿里打假的力度不容小觑。但是这个神秘的“打假证物仓库”还是第一次曝光。据了解,该仓库位于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外西南角的一栋写字楼内,占地300平方米,甚至连大部分阿里员工都不知道其存在。目前存有5785件假货,按照品类、品牌、入库时间被清点装箱,整齐堆放在30排货架上保管。有专门的抽检团队抽检鉴定出的假冒商品,也有阿里配合公安线下打击制售假货窝点之后带回的假货样品。

存放这些假货是为了干什么?

抽检团队表示,是为了“存证”。储存的这些假货是为了在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一方面应对卖家起诉,一方面主动起诉售假卖家。民事诉讼有效期是三年,假货也要在仓库里待满三年,逾期则用手工销毁,销毁过程由公司法务、财务、业务团队监督,请第三方公证人员,在摄像监控下完成。

这样一个专业管理运营的仓库,消耗了巨大的资源和成本。对“买假验假”的工作,每年就要投入一个多亿,每件假货都会有品牌方出具的鉴定报告,一些海外奢侈品也要送到国外去鉴定,人肉运送。另外,仓库内要保证恒温恒湿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安装20个摄像头,全天24小时监控,并且配有三名员工进行日常维护。

阿里打假雷厉风行

阿里被假货盛行的恶名困扰了很多年,之前阿里因为假货问题被AAFA认定为“恶意市场”,后AFFA认证了京东为会员,阿里的打假力度越来越大。如今公开“神秘的”打假证物仓库,为阿里的打假行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加上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措施,阿里已经渐渐开始洗白。

除了这个储存假货的仓库,阿里每年在打假上的投入多达10个亿,有2000人的打假团队,这在国内企业是独一份。消费者在线下有更多机会自行分辨假货,但是在线上购物却缺少分辨假货的条件,因此假货在电商平台的泛滥对平台和消费者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阿里、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等等均在假货问题上吃过大亏。近几年,阿里采取多种手段严厉打假,虽然离清除假货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俨然已经成为业界标杆。阿里毕竟不是执法部门,配合和协助相关执法部门从根源上对制假窝点进行查处的能力是有限的,发力点更多的还是集中在平台管理上。

今年1月16日,阿里成立了一个“大数据打假联盟”,用定向邀请制,首期就有20个成员入盟,包括Dulux、LV、华为、索尼、三星、福特等20个品牌。运用了智能识别和追踪系统、样本库数据库、精确复杂的算法、云计算能力等等大数据手段,也包括账号认证溯源、神秘抽检等等,定期公布打假信息。上个月的顺丰菜鸟大数据之争虽然也是由“打假”作为导火索。

联盟虽然成立不久,但是阿里的大数据打假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2016年挖出造假线索1184条,协助警方抓获法嘴嫌疑人880名,到会涉假窝点1419个。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阿里从全网约1000万商家中,关闭了18万个售假网点,挖出6万余个售假团伙以及1600余个可能制假的工厂,近期还公布了上半年“百家售假企业黑名单”。通过“同人模型”的办法对类似企业进行全平台拦截,例如识别IP地址、硬件信息等。最终这些售假商家会被列入黑名单,并且结合蚂蚁金服,在金融手段上对企业进行降分、禁止借贷等。大数据一方面从造假源头为执法部分提供线索,一方面为平台净化的环节制定了筛查机制,一定程度上对假货商家进行了控制。

筛查、查处、黑名单是一方面,对于线上电商平台来说,根源不是在制假窝点,而是在品控和平台准入。

京东漏洞逐渐扩大

2012年以来,京东频频被曝出假货问题,涉及超过80%的类目。随着近几年京东大量引入第三方商户,假货问题愈演愈烈。京东的打假力度与阿里无法相提并论,不仅如此,京东在商家监管和资质审核上的松松垮垮更是接纳了许多售假商家,不少售假商家是从别的平台被踢走之后爬上京东的。第三方商家在京东的比例日益增长,占据了京东收入的巨大份额,对入驻的第三方商家也应该好好监管整治了。京东对于全球购审核相对严格,但是国内商家入驻非常容易,因此不少售假商家会钻空子。

京东起家于自营品类,那么自营就没问题了吗?当然不是。去年6月,有消费者从京东自营店买了99同马来西亚进口润滑油,发现产品信息、验证码等都存在多处可疑,后壳牌证实京东出售的是假货,京东以“间接授权”,即“从有授权的海外供应商采购并合法进口”作为回应。这也证明京东在采购和运输环节的品控存在漏洞。

相比阿里用各种手段强力打假,京东显得力道差了不少,没从源头入手,平台监管查处没有痛下杀手,对客户投诉的回应也不明不白。在处罚环节的硬气表现在“一旦发现商家售价行为,将处以平台销售额20倍违约金或10000美元的严厉处罚”,“黑名单”制度则是针对“一年内发生两起及以上行政处罚的合作伙伴”,处50万罚款、三年不合作。京东今年刚刚扭亏,对第三方商家还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因此这样的打假就仅仅是触及皮毛。

当然京东也有从技术上努力。日前,京东也成立了一个联盟,叫做“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用区块链技术扫描产品上的溯源码,就可以溯源信息。但是目前技术门槛较高,而且需要在产品链条的各个环节添加相关信息,难度较大。另外,目前查防伪信息的手段也有不少,比如条形码、二维码,但是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防伪还需要深入探讨可行性,现在谈成效还为时尚早。

不过京东在打假上的态度已经越来越明确了。今年3月份刘强东在一次采访中还放话:“任何一个商家只要敢在京东平台上卖假货,我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破产。”

曾经红极一时的聚美优品,凭借陈欧完美的形象,利用粉丝营销向人们展示了骄人的成绩。然而从2013年起,不断卷入假货风波,“祎鹏恒业”事件爆发后销量股价双双大跌,客户流失,不少粉丝转为“一生黑”。吃过亏后,聚美将48%的平台业务大幅砍掉转为自营,并且打造自有品牌,才挽回了一部分假货风波造成的损失,但是品牌形象也一落千丈。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打假打不完,阿里假货泛滥已经被诟病多年,也许也不会出现更糟糕的情况了,阿里已经在努力扭转状况,未来打假力度进一步增强,范围继续扩大,同时也为了宣传效果,“打假证物仓库”可能会越来越多。京东如果再不下狠功夫,一个不小心也许就要经历聚美式的教训了。

 

关键词:京东时能证物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