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三年三次大裁员,光线传媒如何破局?

2017-07-07 13:13:39 作者: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风波不断的光线传媒日前又被媒体曝出正在启动新一轮的裁员,且裁员比例为10%,这是继2015年“重组电视事业部”、2016年“先看网络战略调整”后,第三次被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7月5日,光线传媒方面回应称,本次裁员系光线传媒副总裁李晓萍在例会上说过的一句话,本次裁员是光线传媒内部正常的优胜劣汰,也是常态化的定期末位淘汰。裁员计划是光线传媒每年或半年固定开展的,目的是更好的用好人、用对人。对于优秀的人,光线希望自己能够给他们好的福利待遇。与“压缩成本”、“影视寒冬”没有关系。

光线方面还透露,目前,公司正在进行扩招,扩招规模在20%左右,招聘领域包括三四线城市的发行人员、新媒体、策划、项目负责人、剧本审读等。此外,光线在近期还开放了一些实习生职位。

此前的两次大规模裁员,都伴随着光线传媒的战略调整。2015年,由于电视栏目在光线传媒三大业务板块中的营收占比逐年下滑,光线传媒将电视业务往新媒体等方面转移,联手视频网站制作网络节目。2016年,由于对先看网络的战略调整,李晓萍在一次员工大会上宣布计划裁员20%。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了这一消息,表示人才是需要阶段性的优胜劣汰。

而光线传媒今年的这次裁员,在电影产业整体陷入颓靡阶段的时代背景下,似乎带着几分断尾求生的急切,即便是如光线传媒一般的影视行业巨头,现在也在思考如何度过“寒冬”了。

得益于《美人鱼》等头部影片的成绩,光线传媒在去年底宣布连续三年成为票房冠军。并且,光线传媒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7.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41亿元,较上年增长84.27%。

然而,今年一季度光线传媒的业绩却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根据光线传媒公布的2017年一季度业绩:营业收入6.09亿,同比增长34.9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85亿,同比下降12.99%。

市场分析认为,光线传媒第一季度业绩下滑的原因与目前电影行业的大趋势相关,去年春节档一部《美人鱼》票房达到了33亿,为光线传媒的业绩贡献了不少,而今年整个行业范围内都未曾出现这样的票房数字。同时随着电影、电视业务成本增加,收入虽然同比增加但是利润却在下降。

除了靠裁员度过寒冬期,连续两年电影市场的低迷状况也让光线传媒意识到了公司业绩与电影票房之间的过度依赖关系,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光线传媒的实景娱乐业务就在尝试寻找新的资本市场。

就在曝出裁员消息的前几天,光线传媒宣布,与关联自然人王洪田将共同出资设立光线现场娱乐有限公司,发展实景娱乐项目。光线现场娱乐的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光线传媒认缴出资2100万,剩下的 900 万由王长田的弟弟王洪田认缴。

影视公司近年来屡屡传出涉足实景娱乐行业的消息。影视公司在实景娱乐行业中最常规的策略是依靠由影视内容建立起来的IP主题公园或其他类似景点吸引观光的游客,换句话说,也就是“电影+旅游”。

光线传媒对外的公告中传递的也是这样的思路。它在公告中称,为了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娱乐生态圈,光线现场娱乐将坚持以内容为核心,通过自身产业链优势,探索一套合理可行的盈利模式,实现内容产业价值最大化。这似乎意味着光线传媒在实景娱乐业务有意再深耕。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无论是裁员还是实景娱乐,或许都不是影视公司解决资本问题的根本方法,真正的解决之道还是内容为王。

 

关键词:光线传媒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