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17岁向父亲借1万元打拼,如今他成为中国的“鞋王”!

2017-07-13 14:46:37 作者: 来源:Ken哥论商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丁世忠,福建晋江人,目前是安踏(中国)有限公司首席行政官、执行董事兼主席,亦为本集团总裁。

中华PE:

 丁世忠,福建晋江人,目前是安踏(中国)有限公司首席行政官、执行董事兼主席,亦为本集团总裁。

2007年他带领安踏在香港主板市场融资31.68亿港元。

因为其对于中国体育的特殊贡献,被评为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并且连续当选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草根逆袭

1970年,丁世忠出生于福建晋江陈埭镇,小镇的面积只有38.8平方公里。80年代初,这里遍布鞋业作坊,丁世忠从小就在鞋业作坊中长大。

那时的丁世忠可以算是不折不扣的“草根”,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动用的资源。像任何一个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普通小镇上的少年一样,他渴望自己的家庭能够富起来,最起码可以“买得起一辆摩托车”。

17岁时,丁世忠带着向父亲借的1万元和600双鞋到北京推销。

丁世忠硬是以一个少年毫不妥协的执拗和聪明,让晋江鞋摆到了北京各大商场的柜台上,包括北京王府井商场。这个颇显丁世忠个性的励志故事从此一再被人提起。

在北京打拼了4年,丁世忠不仅赚来了20万元,积累起“第一桶金”,更为他的人生打开了眼界:为什么OEM的鞋只能卖十几块钱,而摆在商店里的品牌鞋却能卖到几百块?

创立安踏

1994年,他揣着赚到的20万元回晋江,加入父亲丁思忍创办的安踏公司。

那时,丁世忠给公司设定了几个目标:第一阶段是做定单,第二阶段是做市场,第三阶段是打知名度。

1999年,安踏请孔令辉出任品牌代言。当时安踏的效益还不到百万,这个广告一下就花掉了80万,安踏承担的风险可想而知。

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安踏在运动鞋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3%。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安踏的成功带动了晋江鞋业的品牌革命,并引发其他企业的纷纷效仿。

2002年5月,丁思忍将安踏福建和安踏中国的实益权益无偿转让给丁世忠。而在同日,晋江世发全体股东也将晋江世发的实益权益无偿转让给丁世忠。这样,丁世忠就成了安踏福建以及安踏中国的唯一实益拥有人。

成为中国“鞋王”

2006年,丁世忠又注册成立了安踏长汀和安踏厦门,以建造和经营安踏的服装生产设施。并在这一年,安踏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厦门投资成立上海锋线,从事出售adidas、锐步和Kappa等品牌运动服饰的零售业务。

而上海锋线进一步在2006年及2007年成立了北京锋线、广州锋线、哈尔滨锋线、苏州锋线和厦门锋线,以经营和管理安踏在中国不同城市的零售店面。

在丁世忠的带领下,2007年7月10日,安踏体育在香港联交所(代码:2020)挂牌上市,面向全球发售6亿股,仅公开发售部分就获得183倍的超额认购。加上超额配股部分,安踏融资超过35亿港元,创造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市盈率及融资金额最高纪录。

2016年2月23日,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香港公布了2015年全年业绩报告,公司营收达人民币111.26亿元,增长24.7%,成为中国首家进入百亿俱乐部的运动品企业!

中国球鞋厂家一直都是以帮别人生产为主,自己的品牌少之又少,丁世忠先

关键词:鞋王中国父亲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