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28万获医药电商行业“入场券”,唯品会这便宜捡大了!
2017-07-14 09:16:14 作者: 来源:投资潮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仅花228万元就收购了已有7家分店的广州连锁药店——好信医药,且不论唯品会此举背后的用意为何,单凭一笔228元的低价交易,就轻松获得了医药电商的入场券,这应该是唯品会今年来最划算的一笔买卖了。
进军医药电商
据了解,此次被唯品会收购的广州好信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注册资本为228万人民币,是一家药品零售行业的超市型连锁药房,主营中成药,化学药制剂,生化药品,计生用品以及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经营范围包括中药饮片零售、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等。
根据工商注册信息显示,今年1月22日,唯品会曾认缴228万元获得了广州好信医药连锁100%股份,目前该连锁药店监事即为唯品会CEO沈亚。早在2014年,开业不到一年的时间,好信医药就获得了互联网药品交易C证,被允许可向消费者提供药品交易服务。
看来,唯品会这次大方向媒体透露收购好信医药,应该是筹备已久、成竹在胸,而且结合好信医药本身互联网医药电商的出身,其多年来积累的药商采购资源,对于唯品会来说又将会是一笔额外的财富,可以说,这次唯品会是捡了大便宜。
众所周知,唯品会最早是以折扣奢侈品起家,后为改善经营状况,开始转做亲民的二、三线国内服装品牌的折扣商品,只将奢侈品作为其中的一个分类,经营的品类大都是以服装、美妆、家居为主,如今却忽然收购药品电商企业,计划进军医药行业,这显然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事实上,随着在售品类不断增多,唯品会也在逐渐尝试向医药行业涉水,目前唯品会在售商品已有部分知名医药品牌修正、康恩贝、Swisse等品牌的身影,不过也都是以卖保健品为主。
医药行业不同于别的行业,因为涉及到药品安全性以及对人生命健康存在的威胁性,所以我国对药品经营、监管方面把关都特别严。再加上各种政策限制,所以很多企业家即使知道医药行业盈利可观,也不会轻易涉足,更别说有资格进入医药电商行业领域了。
而且,纵观目前我国现有的医药电商企业,大都是有一定的行业从业资历,经过层层筛选,且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A证的合格企业。而好信医药虽仅仅只是获得了互联网药品交易C证,但对于从未涉足过医药领域的唯品会来说,如此低价就能换来一张入场券,也不亏。
此外,有唯品会医药电商从业者向媒体透露,唯品会将采取自营的方式运营,即从供应商或者药厂拿货再在平台销售。
虽说此次收购已是万事俱备,但据了解,在2016年9月,好信医药由于经营劣药砂仁(饮片)、荷叶(饮片),违反了《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受到过广州食药监总局的相应处罚,这也间接给唯品会敲响了警钟,药品交易还是要按“规矩”来,否则到头来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唯品会的野心
对于唯品会此次进军医药电商行业,收购医药连锁企业的行为,外界猜测各执一词。但总的来说无非就两个目的,一个是继续扩充自己的体量,扩大盈利范围;另一方面,则是看中了医疗电商的发展前景,填补其业务在医药行业方面的空白。
在F君看来,唯品会此举倒也不意外。互联网电商行业的发展已进入后红利期,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各种双十一、双十二、618年中购物节等一系列造物节的不断推出,消费者已逐渐出现消费疲劳,再加上电商巨头之间的恶性竞争,更是导致行业混乱频发,其中包含部分商家趁机抬高价位,以活动名义销售商品,消费者相比以往消费也更加理性。
就在昨日午间,唯品会还和京东联合发表了反对不正当竞争的声明,对某电商平台威胁平台商家签署“独家”合作协议的,不正当行恶意竞争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谴责。由此可见,电商市场的竞争是越发激烈,可以瓜分的蛋糕和市场份额也将越来越有限。
显然,唯品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且近两年唯品会的标品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从最开始以品牌服装为主,到现在已有IT、家居、母婴、食品以及海外进口商品等多个品类,由此可见,唯品会这两年也是一直在不断寻找新的流量入口和盈利点。
另一方面,今年5月份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唯品会实现了连续18个季度的盈利增长,但很快有媒体发现,即使净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1%,但环比却有所下降,也就说唯品会近两年的盈利增速正在放缓,而背后营销投入增加,用户粘连度低是拖其后腿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第一季度财报发布之后,唯品会放了个大招,宣布分拆互联网金融业务和重组物流业务,以打造新的增长引擎。这和天猫、京东的布局思维一般无二,都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通过业务分拆实现新的利益增长点。
事实上,唯品会在金融领域已早有布局,三年前设立了商业保理公司、网络小贷公司,近日又正式对外宣布,唯品会已完成对浙江贝付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收购,并正式更名为“浙江唯品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即“唯品支付”),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毫无疑问,这对唯品会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对医药电商企业好信医药的收购,将会进一步扩大唯品会的体量和盈利范围。
众所周知,传统的医药采购手续繁杂,中间环节多,且成本高,而医药电商的出现正解决了这一行业痛点,可以为采购方去掉以往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药店的采购成本。与此同时,医药电商行业的发展前景也逐渐展现出来。
1药网的创始人于刚曾表示过,医药电商今天的市场环境类似于“2009年左右的中国电商行业”。所以对于进入后红利期的电商来说,这是个不容错过的好商机,包括此前京东到家,也是提供医药配送服务,虽未涉足医药销售,但也算沾了光医药行业的光。
而唯品会恰好在这一块属于空白,好在现在有了好信医药的医药电商背景,以及其背后强大的客户资源作为为支撑,相信唯品会在医药领域的发展也会顺畅许多。
不过有业内人士猜测,唯品会此次涉足医药行业,并不会深耕“药品”领域,更大的可能是冲着隐形眼镜与情趣用品,这两类在医药电商行业利润居高不下的业务而来的。具体唯品会的医药电商业务会超哪个方向发展,还是等它上线我们再做评价。
医药电商格局或将改变
在医药电商行业,可以说唯品会的入场是比较迟的,亦或者说是刚刚好。据动脉网数据统计显示,目前还存活着的医药电商大多成立于2010年,可以说2010是医药电商的爆发时期,当然这与垂直类电商的崛起有关。
只是后续由于受到诸多国家食药监局的政策限制,以及门槛的提高,乃至后续医药电商企业增长数量逐渐放缓,但到了近两年又开始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而这些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的医药电商中,阿里巴巴的天猫医药馆,倒是占据着行业的绝对优势,天猫医药馆是在2012年年初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通行证”的,这也就意味着天猫有着先发优势,包括行业内做的比较靠前的七乐康、爱康多等,也都是在天猫医药馆起家的。
事实上,后期的医药电商的运营模式,也都大多受天猫医药馆的启发,这说明天猫医馆的实力不容小觑。而医药电商行业的转折点则是出现在2013年11月,当时河北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获得了医药电商第三方平台试点国A证(95095平台),这在医药电商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让不少想做第三方医药电商平台的企业看到了希望。
2个月之后,阿里巴巴联合云锋基金战略注资港交所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1.7亿美元,该试点平台被收归天猫医药馆,同时,中信21世纪还运营着药监码系统,也一同被收归阿里麾下,后被更名阿里健康。
趁着这阵风,2015年底360健康平台创立,2016年京东平台OTC品类开放,自此一批网上药店企业跟风崛起,流量得以做大,这其中包括健客、上元堂、好药师、德生堂等。
不过后来国家为了规避行业风险,阻止乱象,最终于2016年6月向各大医药电商平台发布了停止发布销售药品类目商品,医药电商第三方药品零售试点取消的公告,但是由于部分成熟电商已率先布局自营渠道,因此所受影响也不是很大。
所以就目前的医药电商行业状况来看,天猫、京东仍占据绝对的优势,这其中还不包括1药网、药便宜等二线医药电商企业,可见唯品会进军医药电商行业之后,所面临的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
不过好在2017年2月份,国务院发文取消医药电商B、C证审批,这项政策出台意味着以往严格的医药电商政策已开始出现松动,医药经营企业、零售药店进入医药电商门槛会有所降低,这对于刚刚入场的唯品会来说是个无疑是天赐良机。好信医药的先天资源优势,再加上唯品会自身拥有的巨大流量入口,极有可能今年下半年医药电商行业的格局会出现新的变化,接下来还是让我们一起期待唯品会的表现吧。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