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收购韩企泛泰12项专利,是为自保、还是另有所图?
2017-07-21 09:04:08 作者: 来源:投资潮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近日,从韩媒《韩国先驱报》传来消息称,苹果公司已经从韩国智能机制造商泛泰公司(Pantech)手中收购了12项专利。
据了解,苹果在6月29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报了专利收购事宜。而根据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文件显示,苹果已在5月22日完成了对泛泰12项专利的收购,专利技术主要涵盖无线移动通信技术。
一笔划算的买卖
事实上,这次交易并非苹果与泛泰公司的首次交易,早前苹果与泛泰就有过间接的生意往来。据悉去年10月份,泛泰曾向首尔专利授权公司Goldpeak Innovations出售了230项专利,而在那之后苹果也收购了Goldpeak的部分专利。
泛泰作为手机制造商里有名的“专利超市”,向外界出售专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那么为什么此次苹果收购泛泰的12个专利竟受到如此广泛关注呢?
因为此次苹果收购的12项专利中,有涉及到无线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这也是目前市场上许多高端智能机所追求的。
泛泰在韩国手机制造领域,曾算得上是巨头、领航者,甚至在世纪初的时候可与三星、LG比肩。在手机制造领域,尤其是早期的智能手机技术的研发,泛泰也取得过不少优异成绩,申请的专利技术、研发制造的产品更是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泛泰产品过于单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销售额一年不如一年,最终陷入财政危机,不得不通过引进海外资本以寻求自救之路。然而在经过多年的股权变更和财务困境后,泛泰在还是没能摆脱失败的困境,于2015年被韩国电信设备制造商Solid收购。
就在去年,泛泰推出了两年来首款上市手机IM-100智能机,最终还是由于销售惨淡而惨淡收场。无奈之下,泛泰于5月份表示将停止推出新手机,并通过变卖资产来获取现金,包括其在全球拥有的3000多项专利。而在此之前泛泰还扬言不会出售智能手机有关的关键技术。
据了解,目前泛泰在韩国拥有2500项专利、在欧洲拥有200项专利,在美国拥有291项专利,其中269项是实用专利,22项是设计专利。其中不乏有防盗、指纹识别以及防水技术相关专利,而这些专利势必会引起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公司的广泛关注和争相抢夺。
有媒体披露,目前苹果收购的12项专利中,其中3项专利主要介绍了使用移动通信终端的用户,可通过触摸屏“共享备忘录同时与另外一名用户进行视频通话,实时生成和传输角色和图片数据;另外一个移动通信终端,则可同时接受另外一名用户发出的视频通话请求以及备忘录共享。
毫无疑问,这几项专利技术的应用,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将会有重大突破,尤其在用户对智能手机高端、黑科技的追求越来越高的现状下,能够打破用户之间的通信壁垒,让通信变得更有效率、更流畅,这也是许多智能手机制造厂商所渴求的。
如今,苹果拿下这几项专利,无论是外界猜测的那般是为了自保,防止被 Goldpeak 等专利流氓公司起诉,亦或是有别的企图。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智能手机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市场现状下,这些专利技术必会为苹果带来不少的授权许可收入。当然,也不排除未来苹果会利用这些技术,开发出更多有创造力的新产品。总之,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苹果的专利布局
2015年2月25日,在AppleWatch以及新Macbook发布会前夕,苹果被美国联邦法院判决侵犯了是一家NPE机构——Smartflash所拥有的三项专利,必须支付其5亿多美元的赔偿金。
2016年9月份,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被判侵犯Acacia Research公司持有的蜂窝网络专利,须赔偿对方2210万美元。
2016年12月21日,芬兰诺基亚公司分别在德、美两国三家法院起诉苹果公司,指控苹果产品——包括众多版本的iPhone和iPad,侵犯32项技术诺基亚专利,涉案专利涉及视频编码、延长电池寿命、远程定位手机等应用。
前不久,这场举世瞩目的持续了数月的专利纠纷案,终于落下了帷幕,5月23日苹果与诺基亚就智能手机专利纠纷达成和解,诺基亚产品重返苹果市场,同时双方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允许苹果使用有关专利,而诺基亚会收到现金作为回报。
经历了与诺基亚、与高通的专利战之后,终于看透即使作为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头羊”,也免不了要遭受无休无止的专利侵权诉讼案攻击的心酸。
“树大招风”说的也正是苹果这样的巨头科技企业,尤其是在美国这种特别注重专利权保护的国家,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专利侵权纠纷,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名誉上,都可能对公司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这也是为什么苹果一直以来热衷于技术研发、购买专利的原因之一,就算有些专利是无关痛痒的,但至少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自保的作用,尤其是针对那些“专利流氓”公司,颇为有效。
除了自保之外,持有越多的专利,就越能获得在商业竞争的优势地位,也是苹果不断增加专利库存的重要原因。
以前些年备受瞩目的HTC与苹果的专利之战为例,当HTC在美国市场风生水起的时候,2011年因HTC产品侵犯了苹果的两项专利,而被苹果公司告上法庭,最终HTC被美国逐出市场,而这个事件也成为HTC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之路急转直下的关键转折点。
当然,作为这个事件的最大获益者,除了借此机会清除掉了自己地盘的潜在威胁,更大的意义在于,在与以谷歌为首的安卓系之间的战斗中,苹果完美地扳回了一局。
事实上,苹果作为一个极具创造力的公司,多年来凭借自主研发的技术、申请的专利,也为自己在智能手机行业赢得了绝对的优势,成为高端智能机行列的佼佼者,今年来虽然iPhone8手机量产出现延迟,但是苹果在技术研发上却丝毫没有放松。
据了解,不久前6月14日,苹果公司的一组新专利曝光,其中一项名为“指纹生物识别传感器总成,包括直接接合界面和相关方法”的专利,就是指一种将Touch ID 纹传感器集成在电源键上的设计。引起了业界内外的广泛关注。
此外一项关于相机的新专利,也让果粉们对新iPhone的摄像功能期待满满。该专利显示,苹果借助一项新的相机技术,能智能地判断用户是否会拍摄出低质量的自拍照,督促他们进行必要的调整。例如,iPhone可能修剪预览图,强迫用户让手离得更远一些,减少镜头失真。而且苹果还可能改变照片比例,对照片进行变换,甚至缩放。
就在本周二,苹果还获得了一项名为“由生物识别技术发起的通讯”技术专利,根据专利描述,这是一种手指触摸到 iPhone 的屏幕就能感知某种状态的方法,用户通过相关的手势发出“恐慌指令”,iPhone 就会自动拨打 911 报警电话。
也就是说,在紧急情况下用户使用只需一个小小的手势、或者轻轻敲击屏幕,就可以在被迫解锁甚至胁迫的危险状态下,秘密拨打报警电话。据了解,当“恐慌指令”被激活时,iPhone 可以将用户当前的位置发送出去,甚至可以将现场音频或者视频发给警察。
虽然难保这些新技术专利是否都会用在新款iPhone手机上,但单就这些令人兴奋的功能和黑科技元素,就足以保证短时间内苹果能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鹤立鸡群”。
“隐形”的好生意
在科技领域,专利侵权的案例一直以来都是屡见不鲜,尤其在智能手机行业,近两年更是案件频发,高通与苹果、苹果与三星、苹果与诺基亚等等,这些大咖之间的专利之战,吃瓜群众们已经司空见惯。
而实际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专利之争,发展到如今已不单单是一种商业战争,其背后还隐藏着一桩“隐形”的好生意。要知道一桩专利侵权案的胜诉,所获得的侵权赔偿少则上千万美元,高则数亿美元,严重地相当于剥夺了一个企业近乎一年的收益。
也正因为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而延伸出一种以此为盈利的特殊商业体——NPE,即非执业实体。据公开资料介绍,NPE是指那些本身不制造专利产品或者提供专利服务,而是从其他公司、研究机构或个人发明者手上购买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然后专门通过发动专利诉讼赚取巨额利润的公司或团体。
事实上,历史上已有不少企业因此付出过惨痛代价。2015年,BlueSpike指控小米与国内一家跨境电商Tomtop,设计或贩卖的智能通信设备,侵害BlueSpike所拥有美国专利8,930,719(专利名,数据保护方法与装置)。
而这里的BlueSpike就是曾起诉过Google、Yahoo、Facebook等巨头,业内知名的“专利流氓”,也就是所谓的NPE。
当然这是一种非正当渠道的牟利手段。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企业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也因此获得额外的可观收入,成为商业竞争中的附加利益。
其中,在之前轰动一时的苹果三星的专利大战中,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CAFC)认为,参照专利法第289条明确规定,根据包含授权外观设计的制品获得的全部利润授予损害赔偿,故宣判三星对苹果的三件外观专利诉讼赔偿额高达数亿美元。
早前,小米在印度市场屡遭爱立信专利诉讼。爱立信在印度状告小米专利侵权,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裁定,要求小米停止在印度销售和进口手机,并作出巨额赔偿。而此前,一加手机也曾因专利侵权,被德里高级法院禁止在印度进口和销售一加手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专利侵权诉讼不仅是对对方一种名誉、商业利益的打击,其背后还有削弱对方财政收入的战略意义。同时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额外收入。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专门通过与其它同行业企业签署专利授权许可,而获得收入的例子。据了解,去年12月,爱立信曾与苹果签署了全球专利授权许可协议,该协议包括标准关键专利技术的全球交叉授权许可(包括GSM、UMTS及LTE蜂窝标准)及某些其他专利的使用权。自此,苹果每年将定期向爱立信支付专利费。
据投资银行ABG Sundal Collier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爱立信将在iPad和iPhone营收中收取大约0.5%的专利费。此前,爱立信在对苹果的专利诉讼中,曾要求苹果每年支付2.5亿至7.5亿美元的专利费。而据爱立信透露,公司2015全年的知识产权收入达到130亿-140亿瑞典克朗。
所以,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出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积累,都是商业竞争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好在目前我国已有不少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
曾有公开数据披露,2015年华为仅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金额已超过500亿元,占销售额的15%。目前华为专利申请总量达数万件,其中与终端相关的专利近2万件,海外申请达数千件,就连苹果都不得不向华为付专利费。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