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八面开花,一边挑战用户,美团打算何时开始反思?
2017-07-21 09:04:23 作者: 来源:投资潮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百度外卖、美团、饿了么,外卖领域的红黄蓝三家在用户眼里各有动人的外卖小哥故事,也各有说不完的槽点,但是美团的文化似乎长久以来都不那么友好。近日美团又一次引起众怒。
数不完的黑料和苍白的公关
7月17日,美团APP在首页中专门列出“清真”一栏,并且打出“清真大众食品双箱盛放,让您用餐更放心”的广告语,这一举动刷爆App Store和社交网站,大批网友集体炮轰美团“泛清真化”,并且表示要卸载美团,还引发了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争论。
也就是在这几天,饿了么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有网友对饿了么“清真专用外送箱”提出疑问,但是不出半小时,饿了么就在评论中做出了回应。
美团隔了两天后在官方微博的回应与饿了么如出一辙,被网友讥讽“公关也抄袭”。美团表示,“经调查核实,美团外卖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代理商私自制作非官方配送箱和扇子,目前仅在甘肃临夏一地少量出现。”但是关于美团APP首页中的“清真”一栏,没有给出任何说明。
解释了也没能洗白,“美团网市场经理”张伟在清真事件之后在知乎上发布了针对用户的不当言论,美团回应说,这位并不是美团员工,疑似有人冒充美团点评员工蓄意抹黑。王兴在饭否上对“张伟”事件是这样说的——“我们内部查过了,没有这个人,没有这么low的猪队友。基本可以判断是有人蓄意冒充美团员工发表恶心言论来抹黑我们,是一次有组织的攻击。”甩锅给猪队友,给“有组织的攻击”,这样的说辞未免太过苍白。
然而另一位微博网友@陈嘉奇,认证为“美团网商户运营专员”,在微博图文怼网友,这位已经改了ID,关了评论,删了微博,但是美团并未就此人进行任何说明。
激怒网友的后果是被挖黑历史。有网友给美团做了个总结帖,九宫格都放不下,里面包括了众多物化女性的广告,低俗性暗示和性别歧视的招聘广告、以及员工“田源”的地域歧视事件;外卖小哥疯狂摔猫事件;“黑外卖”屡禁不止,一年被罚六次;美团大连区域集体违规,为业绩进行二维码造假刷单等等。黑料不断,难以洗白。
我们不知道王兴认为的“有组织的攻击”是否意指“友商”,但是多年以来,美团似乎从未正视过自己的问题。
乱七八糟的下半场
王兴去年提出“互联网下半场”,转眼已经一年了,美团号称“不冒进,广交朋友,永不称霸”,“不称霸”,却到处“抢饭碗”。现在搞跨品类多元化扩张,不仅仅是线下团购,不仅仅是外卖,更将业务延伸到酒旅、短租、打车、支付、信贷、生鲜等领域。那么美团的“下半场”做到了什么程度?
去年年底,美团拿到小额贷款牌照,美团小贷业务也正式上线。这个业务的出发点是服务商户,“在资金需求上为中小餐饮商家雪中送炭”,最高可申请50万。美团此举意在推动平台商户的增长。QuestMobile在《移动互联网2017年Q2夏季报告》中指出,截止6月30日,美团外卖商家MAU达到290万,同比增长167%,领先同行,取得这一成绩不乏小贷业务的助力。但这个小贷业务服务的只是小范围的商户,与其他小额信贷产品的服务范围不同。另外,之前美团和商家的纠纷也不少,早就有外卖商家表示,美团分成太高承担不起,日前还传出美团强制要求合作酒店自掏腰包降价促销,为美团拉动市场占有率,以评分、排名等手段威胁,逼得商家弃美团的消息。
2月份,美团在南京上线了“打车”功能,向新政后的网约车格局插一腿,美团无疑是想要完善其业务格局,将打车业务与其他点评业务相结合。当时消费者的反馈是,和滴滴类似,加盟车辆少,打不到车。拓展了五个月,才在南京拿到了网约车牌照。美团要继续拓展还需要花很大力气。虽然王兴表示,这块业务上不打算烧钱,但显然在用户已经习惯于滴滴、传统出租车的状态下,美团不靠补贴是无法进入市场的。
4月份,美团点评推出了美团旅行品牌,到6月份公布了一组数据,宣布美团和大众点评双平台上酒店单日入住夜间最高超120万,平台单月入住间夜破1700万。高星酒店方面,美团点评覆盖了15000家高星酒店,覆盖率达到92%,单日消费间夜同比增长最高达到300%,美团和大众点评APP消费过高星酒店的用户超过1000万,每月新用户增长占比60%。美团携巨大的流量杀入酒旅市场,并表示,住宿业务已经实现了千万级别的盈利。虽然还赢不了携程,但增长的强劲是可见的。可是快速增长的同时,被客户频频投诉“酒店标价虚高,以次充好”,“霸王条款,酒店答应退款,美团不给退款”。另外,以上数据也有人质疑美团将钟点房、中端酒店等等也加入其中,数据掺水。
先是阿里,后是腾讯,美团被嘲为互联网界的“三姓家奴”,虽然和腾讯是“朋友”,但美团依然野心勃勃地开启了自己的支付业务。为了搭建自己的支付系统,先“无照”上路,然后被约谈,后来为合规砸了重金收购钱袋宝,钱袋宝太原分公司又因为违规被央行罚款。支付宝和微信太强了,美团的支付系统还因为安全、便捷性等问题,没能揽住用户,十几个亿可以说白白浪费了。
7月19日北京商报消息,美团“掌鱼生鲜”在京开业,对标“盒马鲜生”,目前“掌鱼生鲜”还缺乏餐饮,并且仍然是“店仓分离”的模式,美团也要做线上线下O2O融合,拓展生鲜、快消等品类,要转化线上的流量和用户。这块业务刚刚启动,能否和美团外卖业务配合拿到市场占有率,还有待观察。
总结
美团有得天独厚的流量优势,王兴一直强调,不要给自己设限,也就是说,用户需要什么,美团就会尝试什么。这样的多元化,一直在烧钱,最主要的外卖业务也仍然在烧钱。扩张得多,也没有哪一项实现了精细化运营。靠着自己的流量优势,到处树敌,看似风生水起,实则到处都是隐患。比如短租业务,比如网约车业务,已经很难再有创新的空间,靠补贴,美团有没有那么厚的竞争成本?如今融资无力,2018年的对赌大限将至,在这个重要时期,遭遇用户的反对,外卖业务上的流量优势能给其他业务带来转化吗?显然短期内很难看到。
在没有盈利的同时,美团也深陷数据造假质疑声中,比如之前客户投诉酒店以此充好,美团不给退款的问题,订单量数据是反应平台业绩的重要组成,控制退单数量也是美团不在业绩上露怯的手段。总体上来说,美团的多元化非常缺乏说服力,在各业务都不专业的情况下,在这些领域已经有耕耘多年的对手把持下,在用户习惯已经形成的状态下,美团靠没有创新的“挤入”,能挤到一个多深的程度?
打车,有滴滴,美团还缺牌照;酒店,有携程飞猪;短租,有小猪和Airbnb;支付,有支付宝和微信;小额借贷,只面对小商户,还有一堆借贷产品在向用户张开怀抱;可以定外卖的APP,也不止美团一家......一边烧钱一边同时与这些企业抢地盘,美团已经陷入尴尬之中。如果说王兴的“下半场”体现了战略上的问题,那么一次又一次地惹毛用户,则体现了其从用人到业务经营上的整体混乱。App Store美团APP的评论下面已经被狂刷一星,这不是公关能够解决的问题,当然美团的公关也一直被诟病。这一次,好斗的美团能不能开始反思?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