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黑白电视机起家,他是台湾的代工厂之王,称退休前再挣2万亿
2017-08-10 11:02:04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20多年前,他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老百姓,谁也没有想到,他日后能成为台湾首富。但是,如今他已经连续多年获得台湾首富的头衔,其创办的鸿海集团及其旗下的富士康,已经在全球遍地开会,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代工帝国。香港首富李嘉诚,其实并非白手起家,毕竟他有一个好岳父支持。但家境贫困的郭台铭,无论做什么都只能靠自己,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日后的工作,或是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郭台铭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人们无法想象的白手起家的艰难。1973年2月,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不过一年时间,因经营不善,原股东逐一退出,企业成了郭台铭的全资公司。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旋钮做起。鸿海承接了制造电视机选台旋钮的一单生意。197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放弃了两个“更大的赚钱机会”——炒地皮和买原材料囤积,买来先进的日本模具机器,发展技术实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又过了4年,鸿海这个原本只能生产电视机旋钮的小企业,接到了第一批来自美国跨国公司的电子零件的订单。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1985年,郭台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并创出“FOXCONN”(富士康)品牌。自进入个人电脑领域,鸿海的客户就锁定了IBM、英特尔、康柏、戴尔等国际一流大厂。为了达成目标,他曾经在美国自己开车,住12美元一天的汽车旅馆,跑遍了美国的52个州,跟世界大厂商做生意。
从1985年刚挤进台湾制造业“一干大”的传统模具公司,到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这和郭台铭利用大陆低成本的生产优势有绝对关系。而这一低成本生产优势的基础,正是其特殊的企业管理模式。这种“富士康”式的管理模式,此后成为大部分台商共有的模式。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富士康规模不断扩大,至1996年富士康的销售额已达5亿美元,初具规模。此后一路飙升,至2006年达到340亿美元,2007年突破450亿美元.富士康成为高效率、低成本、准时交货的代工模范.接单、抢单无往不利,也因此缔造鸿海集团的全球代工龙头地位,“代工帝国”由此造就最典型与不典型的台商。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