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矿泉水业务被诉欺诈,雀巢小心“自食恶果”

2017-08-23 09:02:11 作者: 来源:投资潮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在美被起诉

瑞士雀巢公司遇到麻烦了。

近日,有外媒报道,11名消费者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地区法院起诉雀巢公司,控告该公司在美国畅销的矿泉水品牌Poland Spring(波兰矿泉)只是“普通的地下水”,而非天然泉水,诉讼还称该品牌矿泉水的营销属于“巨额欺诈”。

他们表示,尽管雀巢将Poland Spring宣传为“100%天然矿泉水”,并使用原始雪山或森林泉水的图片来助其获得高定价,但其产品并非来自于符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标准的矿泉水源,而是来自公司于水资源丰富的平地或山谷钻的水井,供水面距离地面仅几尺。

诉讼称,雀巢在美国缅因州自称的8个自然矿泉开采地没有一处是符合FDA标准的真矿泉,其中7处是公司人工造的泉水,“假装符合FDA标准”,另1处则用一台机器来维持所谓的“Poland Spring”,而该泉水大概50年前就已经枯竭且不再使用了。

矿泉水的定义是:来自天然的地下矿泉,属于地矿资源的一种,且水要自然地流向地面。Poland Spring钻的水井显然不符合联邦法规对矿泉水的定义。

对此,雀巢也紧急发布了一份声明称:“Poland Spring是100%的矿泉水,它符合FDA管理条例对矿泉水的定义、所有州地区管理矿泉水分类特性的规范,以及所有联邦和州层面管理矿泉水开采、制造、产品质量和标签的规定。”雀巢称,这次诉讼毫无根据,显然是企图操纵法律来谋求个人利益。

在美瓶装水市场或将受影响

虽然雀巢并不承认消费者起诉时的说法,上述场官司也才刚开始,具体情况我们也不得而知。但从雀巢在美国市场的表现来看,上述诉讼或许使雀巢的瓶装水市场受影响。

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受益于主要的美国市场稳定增长,雀巢水的收入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年均有机增长为4.9%。2010-2016年雀巢水公司销量所致营收变动为年均4.7%。使雀巢成为全球最大的瓶装水生产商之一。

同时有资料显示,2015年雀巢的第一大市场就来自于美国市场占总收入的28.5%,第二大的中国市场占比仅有8%。根据欧睿对零售端的统计,2016年雀巢占据美国瓶装水市场25.2%的份额,远领先于占据美国瓶装水市场第二位置的可口可乐12%。作为雀巢最大的销售国,可以说,美国瓶装水市场的稳定增长为雀巢的水业务提供了发展机会。

我们知道,口感好、纯净和健康,是大家选择饮用瓶装水而不是饮用自来水的主要原因。而雀巢瓶装水市场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发展,也与消费者追求健康的理念脱不开关系。

但在上述官司中,消费者却称,雀巢在美国缅因州自称的8个自然矿泉开采地没有一处是符合FDA标准的真矿泉,其中7处是公司人工造的泉水。即使最后雀巢胜诉,但消费者认定雀巢的水品牌不如自己认为的那么健康,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也会使大部分消费者对雀巢水品牌“望而却步”,进而影响雀巢瓶装矿泉水的销量。

雀巢面临产品危机

更糟糕的是,上述事件的发生还让媒体联想到了40年前,美国爆发的“抵制雀巢产品”运动以及近几个月雀巢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而担心雀巢将迎来产品危机。

1977年,美国婴儿奶制品行动联合会的会员到处劝说美国公民不要购买雀巢产品,批评这家瑞士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有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对此雀巢公司不断地为自己辩护,结果遭到了新闻媒介更猛烈的抨击。

整个危机持续了十年之久,直到1984年1月,由于雀巢公司承认并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经销母乳替代品的国际法规,国际“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委员会才宣布结束抵制运动。

与此同时,雀巢在国内也连续、多次被国家质检总局登上“黑榜”,陷入食品安全风波。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17年6月,雀巢品牌及其旗下品牌克宁共有6批次、10.82吨来自台湾地区的进口奶粉因“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维生素B2、B6、B12”而登上“黑榜”。 同时,双城雀巢有限公司从荷兰进口的300千克乳糖PH超标。

7月中旬,雀巢(中国)6名前员工因涉嫌违规开拓医务渠道,通过非法手段抢占部分医院第一口奶,被兰州中院终审判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7月18日,由上海雀巢产品服务有限公司经销的两款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中,因为硒检出值低于产品包装标签明示值而登上了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黑名单。

7月25日,上海市食药监局公布,上海雀巢产品服务有限公司被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调查,相关批次产品被召回下架。

对于上述事件,雀巢虽然给出了诸如,国家质检总局列出的进境不合格台湾出品的雀巢全脂奶粉(Nespray)以及雀巢旗下的克宁奶粉,并非为中国大陆市场生产,只针对台湾市场,与中国大陆法规要求不尽一致。该产品是由两家福建进口商自行采购进口的,并未知会雀巢公司,雀巢公司更未授权其进口等理由。但媒体对于雀巢产品危机一事的担心并不多余。

众所周知,消费者之所以相信大品牌,是因为人们更愿意相信大品牌产品的品质更值得人们信赖。而雀巢频繁爆发问题,消费者也会对雀巢产品产生质疑,一旦质疑声音过大,带给雀巢的将是毁灭性的后果。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此前因为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轰然倒下的“三株帝国”。三株曾是从1994年以区区30万元起家,在短短三五年内,便开创了资产达40多亿元的基业。最鼎盛时,三株在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600个子公司。但因为三株在电视广告称三株口服液“有病治病,无病保健”。 常德市患老年性尿频的退休职工77岁的陈伯顺购买10瓶三株口服液回家服用,引起三株药物高蛋白过敏症死亡。经报道,消费者听到三株吃死人的消息后,纷纷退货索赔,三株口服液及三株系列产品的销售迅速陷入瘫痪状态,庞大的“三株帝国”瞬间轰然倒下。

总之,雀巢需要懂得“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道理,再继续让食品安全危机继续下去,就要“自食恶果”了。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