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神州优车的资本故事:35亿的盈利理想,难敌4.6亿的亏损现实

2017-08-29 11:15:20 作者: 来源:亿欧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近日,新三板挂牌公司神州优车半年报公布。受益于买买车及其他业务,神州优车营收达到44.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1.3%。但与此同时,其旗下神州专车业务营收仅增加20.6%,从23.2亿到接近28亿。参考公开资料,按照其2016年年底78元的客单价,可粗略推算到神州专车现在日订单大约回落到20万左右。

这一披露与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陆正耀一年前充满信心的宣示形成颇为强烈的反差。2016年6月,陆正耀曾对多家媒体表示:”假设全国有1000万用户,每天100万单,打八折的情况下每年收入250亿元,年利润是92亿元,税后是70亿元,半年35亿元。”还提到,“2016年4月份,(专车)盈亏已经基本平衡,(将来)无非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事实是,2017年半年,神州专车持续亏损,神州买买车等新业务无法支撑盈利,神州优车整体亏损4.6亿元。

陆正耀是出了名的精于“算账”的企业家,甚至被业内戏称为“老会计”。网约车新政落地时,神州更被认为是握住一手好牌。

2017年1月开始,神州相继在北上广深获得网约车牌照,目前业内获牌数量最多。但从半年报数据来看,买买车前途并不明朗;而曾经被寄予盈利厚望的专车业务虽坐拥一定的政策先行优势,却难逃已经进入稳定期或者是出现下滑的曲线。这对于神州优车未来发展模式和战略定位,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专车业务日订单锐减至20万

与2016年公布的财务报告相比,神州优车2017年选择了不再披露日均订单量、单均金额等关键数据。幸而,订单量和营收变化、车辆数、用户数和司机数量呈紧密的正相关;而神州优车的港股子公司神州租车,其车队租赁业务与神州专车彼此依存。这些数据虽不完整,却也可以进行相对准确的推算。

根据2017年第二季度QuestMobile的跟踪报告,今年6月,神州专车月活用户同比减少了34%。根据神州租车半年财报,其车队租赁规模从2016初3万多辆车缩减至2017年第二季度的1.6万辆,接近腰斩。业内人士预估,按照神州租车提供的1.6万辆汽车来计算,结合其开放平台业务,可大致推算出神州专车日订单应该在20万左右。

以上来自神州优车财报

根据神州优车2016年报,2016年初至2016年底,司机数量从3.9万到2.8万,减少1.1万。而最近公布的半年报中,没有司机数量的确切数据。但是,与司机数量存在正比关系的员工总数量从年初3万缩减到年中2.7万。

根据上述用户数、车辆数和司机数量的测算,神州专车在充返力度减弱,补贴收紧之后,业务掉头向下,日订单从去年同期的35万滑落至今年的20万,仅仅是其百万计划的五分之一。

从“35亿盈利”到“4.6亿亏损”

身边还有一些神州专车的资深用户。在司机质量相对保持稳定的同时,注意到等候时间越来越长,经常打不到车,司机对于高压管理的抱怨明显增多。司机经常表示,份子钱增加,补贴减少,造成工作时间拉长而收入没有改善,造成不少司机跳槽。

比如,之前神州是双班制,为了节约成本,改成单班制,司机增加出勤时间,才可以满足营收需求。另外,阶梯式奖励结合末尾淘汰制,驱动司机在线更长时间,进而得到更多的营收。2017年出现的疑似疲劳驾驶引发致命车祸的事故,引发了业界对该模式的重新审视:自营模式的成长是否有不可突破的天花板?“护城河”到底建在哪里?

运力流失,持续亏损;同时曹操专车、首汽约车等新玩家虎视眈眈。神州也似乎做出了痛苦的取舍——决定掉头转型,进行业务升级,应对挑战。2016年,陆正耀一反过去对滴滴模式的不屑,高调推出了旨在解决运力短缺、增加流量的C2C项目“U+平台”,并承诺“永不抽成”。但明显的是,如果执行 “永不抽成”,从财务上无法为神州优车的盈利做出贡献。而如果采用变相补贴,在这一大局已定的市场,可能仍是在亏损现状上雪上加霜。

公司在整体战略层面也在全盘调整。一年来,陆正耀对媒体的口径变成了:网约车业务已经没有市场空间,战争已经结束,神州优车将业务重心调整至汽车电商等其他业务板块。新的事业部架构发力汽车电商、金融;弱化专车业务本身。在神州优车财报计划中,新募融资将完全用于汽车电商神州买买车等新业务。

但是,神州租车久有布局车辆交易业务,却始终没摆脱亏损局面。神州优车重打鼓另开张,是否能在投资者的耐心消耗之前翻盘?如果旧模式似乎已走到尽头,创始人承诺的利润不能兑现,那么新的战略方向能否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从预计一年70亿盈利到半年4.6亿亏损的落差,对未来神州的资本市场之路,不啻为一道天堑。

关键词:神州盈利资本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