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吴敬琏批金融业行为扭曲:货币超发信用膨胀易出现魔咒

2017-09-15 13:08:32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9月15日,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在2017金融街论坛上表示,稳住经济增长,防止经济失速以及去杠杆,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不过,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容易出现“跷跷板效应”,摁住这头,那头就起来,使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施起来很头疼。在吴敬琏看来,出现“跷跷板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业的功能和行为发生了扭曲,过度依靠信用膨胀和货币超发。

吴敬琏表示,鼓励金融创新是第一位的,但也要注重监管,“因为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很不对称,高度不对称,不完全的市场,所以需要监管,加强监管不是要压制市场力量,而是要使市场运作得更好,市场力量得到提高”。

以下为内容实录:

吴敬琏: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的目标,一个目标是要稳住经济增长,防止经济的失速,另外一个目标,就是要去杠杆,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这两个目标之间看起来,根据我们最近这些年的经验,需要同时实现,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矛盾。就出现了这么一种现象,当你要去杠杆、防止系统性风险积累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增长率下滑,但是反过来要促进经济增长率的稳定,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时候,又出现了杠杆率上升,风险积累,被人们称作为“跷跷板效应”,摁住这头,那头就上来了,再把那头摁住,这头又上来了,这是使得我们在宏观经济政策的施政上很头疼的问题。

我们需要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跷跷板效应”,和我们怎么来消除这种“跷跷板效应”,在我看来,出现这种效应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在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的金融业的功能和行为发生了扭曲。从我们的情况看,大致在本世纪初期,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过分的从需求侧去找出路,想用货币的超发、信用的扩张来支持经济增长,总是想靠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拉升经济增长。而货币的超发和信用的膨胀就必然造成了风险的积累,杠杆率的升高。沿着这么一条路去走,就出现一个魔咒,凡是要支持增长,只能用加杠杆,扩需求,扩需求最简便的方法,当货币和黄金脱钩,经过美元跟黄金挂钩,脱离了以后,这个货币的发行就变成了解决一切社会经济问题最简便的方法。而用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必然造成杠杆率的提高和风险的积累。当你要防止风险的时候,因为经济增长失去了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经济增长速度就必然下滑,于是因为这个魔咒就出现了我刚才说到的“跷跷板效应”。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够破除这个魔咒,怎么才能够消除“跷跷板效应”呢?最根本的办法就是2015年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的,就是要从供给侧去看问题,从供给侧去找出路,用提高供给侧的质量,也就是提高效率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否则,这个跷跷板是很难消除的,只有通过供给效率的提高,我们才能够用比较低的资源投入取得比较好的,比较高的增长效果。我们金融业就需要在这个转变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供给侧的效率提高,也就是为我们的实体经济服务来提升经济的效率,这是一个根本的出路。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