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亿!地方政府大数据野心逆天 新三板公司投数十亿分羹
2017-10-23 10:00:28 作者: 来源:新三板论坛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大数据经济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方政府是背后的重要推手之一,遍地开花的大数据产业园、大数据中心就是明证。近日,又有新三板公司宣布携巨资加入战团,吸引它们的到底是什么?
产业规模近三万亿大数据产业在国内引起广泛重视,是从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开始的。
这次报告提出发展大数据产业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机构都开始上马大数据产业规划。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发起成立的“数据中心联盟”统计,截止2017年1月底,已经有15个省份和21座城市出台了大数据相关的发展规划或者行动计划。
在江苏,省政府宣布到2020年将建成10个省级大数据产业园,要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
在河南,首批建设的大数据产业园区有18个,其中洛阳“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业园大数据产业规模100亿以上。”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由于大数据中心耗电量非常大,50%以上的成本是电价,另外占地也不小,动不动就几十几百万平方米,所以从硬件的角度,建设趋势逐渐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则更侧重产业和技术。
据论坛君观察,目前最热衷、动作最大的区域是贵州、重庆和四川,云南也在加码。这些地区,不是水电资源丰富,就是地价便宜,更多的是二者兼有,简直是得天独厚。
大数据产业园那么多,你有地我也有地,你有电我也有电,那凭什么产业往你那儿集聚呢?所以不同的大数据产业园,也选择了自己有独特优势的模式,打包了不同的产业模块,来吸引投资。
数据中心联盟的统计显示,这些产业园有的结合智慧城市、互联网+,有的瞄准行业企业数据,有的则瞄准绿色环保数据,有的是政务服务数据,不一而足。
地方政府把部分政府数据开放,来吸引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主动采集。在吸引企业入驻,打造了大数据支撑平台之后,进而形成大数据产品、产业链。
大数据产业规模有多大呢?数据中心联盟称,仅目前这37个省级和市级大数据规划提出的产业规模总量接近3万亿元。
土地财政VS数字财政3万亿元的产业规模,好大一块蛋糕,这盛宴怎么能少得了新三板公司。
10月18日,奥飞数据(832745)公告,准备和昆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园项目。
10月17日,汇鑫科技(871193)公告,跟腾讯、九江当地政府签了合作协议,准备在九江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及“互联网+”项目,合作金额约10亿元。
更早之前,2017年1月,恒宇北斗(833983)宣布,与日照市政府签署了10亿元建设北斗大数据产业园合作项目协议。
这些只是新三板大数据相关公司投资的一部分。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新三板上大数据概念公司有140多家,其中大部分纯数据企业或大数据存储企业,都与政府机构有接触。他们要么是合作研究,要么是重要供应商、服务商,如唐宋数据、慧辰资讯、紫晶存储、数据堂等。
仅公开披露的金额,涉及新三板大数据企业在产业园、数据中心领域的投资就达数十亿。这是为什么呢?
最基础的原因是政府部门拥有的庞大数据量。国际数据公司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数据总量为909EB,占全球总量的13%。其中媒体、互联网数据量占三分之一,金融、教育、制造、服务业等行业数据量占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一的数据,则集中在政府部门、电信企业中。
政府部门掌握的数据囊括了医疗、政务、交通、公安、能源、工业、农业、金融……体量大、类型多、价值高、处理快是业内给政府数据定的性。
同时,“参与产业园建设的企业,还获得了很多税收、办公、住房方面的优惠条件。”深圳市大数据产业协会秘书处负责人张炜立表示,对大数据服务有需求的地方政府,还给企业带来了项目。
张炜立介绍,如果地方政府支持力度更大,企业借此拿到上述政府数据,就更难得了。
如汇鑫科技的九江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公司称,这个项目可以建成覆盖江西乃至整个长三角、华东地区的公共服务平台,未来发展IT服务外包业务,承接长三角城市群大数据处理业务。看起来是个香饽饽。
具体有多香?看一个比喻就知道了: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朱扬勇呼吁政府应该变“土地财政”为“数据财政”,而且数字不会越用越少。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