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10月债市惊魂:有人急出逃有人忙抄底 多空分歧加大

2017-11-01 09:55:30 作者: 来源:东方财富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幸亏跑得快!”债券交易员李安(化名)如是说。

继10月30日的罕见下跌后,31日债市有所企稳,但是当李安回首10月债市时,仍心有余悸。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此轮债市急速调整中,机构纷纷止损、降杠杆的操作进一步强化了下跌动能。随着利率债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显示抄底资金正悄然入场。

近期一直在减仓

整个10月,李安在看盘时做得最多的一个动作可能就是擦汗。

30日,国债期货全线重挫,10年期主力合约T1712盘中最大跌幅超过1.2%,创10年期品种上市以来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大幅上行逾10基点,最高触及3.94%,不仅创逾3年新高,且单日升幅为历史罕见。

“在去年底的‘债灾1.0版’阴影下,今年大家像是一群受惊的兔子。这一轮‘债灾2.0版’恐怕是交易员长时间神经紧绷引发的负面结果。”李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前他有些账户的利率债仓位不低,但在10年国债突破3.7%关口后,就开始逐步减仓,大部分仓位在这两天加速调整前减完。

与李安一样加速抛售利率债的交易员不在少数。据某券商交易员透露,他们自营交易盘的利率债,国庆长假过后不久即全部卖完,现券卖不掉就开国债期货空单对冲。

这一轮债市调整速度来势之猛,明显超出市场参与者预期。在国庆节后的短短16个交易日里,10年国债收益率从3.6%,一路迅速突破3.7%、3.8%、3.9%三大关口,累计上行幅度超过30基点,且近4个交易日中有3个交易日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5-8基点,10年期国债期货的跌幅区间达0.44%-0.88%。

暴跌之际,段子手重出江湖。有人戏称:“去年说的职业生涯只剩100基点是对的,不管是上下100基点,职业生涯都要结束了。”2016年年中,10年国债收益率跌至2.64%的历史新低,投资者对牛市延续充满期待;此时此刻,10年国债收益率距离4.0%关口近在咫尺,投资者对熊市延续的悲观情绪一览无遗。

暴跌打乱计划

回顾此轮债市调整,交易情绪的变化被视为市场超调的重要诱因。那么,从国庆假期前的乐观预期,到后来市场的风声鹤唳,是什么快速扭转了交易员的心态?

中金公司分析师认为,今年以来,债市整体并无大行情,纯债基的回报差异不大,投资回报中位数在2%-3%,4%以上的回报排名就很靠前了。三季度尤其是9月后,非银等交易盘有很强的做业绩冲动,加上在基本面较一致的预期下大举增持利率债,久期也随之提升。但国庆长假后,市场遇定向降准利好不涨已经显露隐忧,GDP超预期被证伪后市场再次发出“遇利好不涨”的不利信号。显然,这为长端利率突破前高后的止损埋下了伏笔。

尽管三季度GDP符合预期,10月末资金面整体均衡,央行辟谣监管传闻,海外因素对国内债市的传导作用也有限,但市场对基本面的一致预期已被打乱,且对流动性紧、监管趋严的担忧始终挥之不去,

加上债市情绪本就脆弱,进而出现止损盘涌出并引发踩踏的现象。

“今年大家受了多次惊吓,心态整体较脆弱,我的想法是‘小富即安’:资金面松的时候,就担心后续资金面会收紧,接下来就一直减仓,其他啥也不敢干。”李安说。

连续的突如其来的调整打乱了不少机构的步伐。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此轮调整前,不少债基还有在最后一个季度博业绩、博排名的动力。经历此轮调整后,随着年末临近,一些机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愈重,非银机构对于利率债的止损线控制更趋严格。

多空分歧加大

“随着10年国债逼近4%,有没有买一点的打算?”面对这个问题,李安快速甩出答案:“没有,完全没有。”

李安坦言,破位后的底部在哪儿根本无法预计,博左侧风险太大,他习惯右侧交易,只要流动性没问题,暂时不会动。不过,他补充道,“可能会等反弹上来一段后冲进去捞一票。”

有意思的是,尽管市场整体情绪异常谨慎,但接近4.0%的10年国债让不少人觉得配置价值较高,一些抄底资金行动起来。

以30日为例,当天国债期货活跃度明显提升,10年期国债期货总成交量高达9.3万手,较上日大增5.2万手,创3月16日以来新高;总成交金额为862亿元(按单边计算),是上日成交额382亿元的两倍多。债市现券流动性明显提升,30日10年国债活跃券170018成交数为116笔,较上日大增57笔;成交量为61.3亿元,较上日增加约13亿元。

“利率债成交比平时活跃太多了,30日应该有人抄底。”李安说。

随着10月PMI数据的出炉,市场分歧进一步加大。数据显示,中国10月制造业PMI为51.6,为3个月低位,低于预期52和前值52.4.

数据出炉后,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喊出“国债3.8%以上闭着眼睛买”。而在最新日报中,华创证券债券屈庆团队认为,“市场的下跌趋势肯定还未结束,未来收益率仍有较大上行空间。”

恰如业内人士所言,这就是市场,继续牛熊转换,继续抄底反弹,继续埋掉一拨人,成就一拨人。

【相关报道】

万亿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流动性有隐忧 大概率紧平衡

税期的扰动刚平复,月末效应又来袭,货币市场紧张气氛趋浓。好在月末效应已是强弩之末,但本周逾万亿元的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给资金面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本周央行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到期量高达10070亿元,为年初以来第二峰值。机构分析认为,中短期内市场资金面仍面临考验,再考虑到平抑债券市场过度波动的需求逐渐上升,央行对到期逆回购和MLF进行适量对冲合理且必要。进一步看,低超储率造成的制约依旧明显,年底前内外不利因素仍不少,资金面不乏隐忧,但在央行精细化调控的作用下,保持紧平衡仍是大概率事件。

流动性好景不再

今年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月中收紧、月末转暖的一幕并未在10月份继续上演。在有惊无险地扛过上旬的短暂波动、平稳度过整个中旬之后,资金面的好日子在10月下旬戛然而止。

上周流动性趋紧,货币市场利率重新走高,至本周初仍未见缓和。交易员称,30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延续上一日趋紧的态势,机构对中短期资金需求均旺盛,但大型银行出资不多,供求紧张态势有增无减,非银机构融资难度较大,资金利率继续走高。

30日,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间债券回购利率纷纷上涨,隔夜利率上涨2基点至2.78%,7天期回购利率因可跨季而上涨近10基点至2.96%,可跨年的2个月回购利率上涨30基点至4.57%,更长期限品种的成交稀少。

交易所市场债券回购利率波动更大,印证了月末非银机构融资溢价上升的态势。上交所各期限回购利率保持上行,隔夜利率连续第5日上涨,盘中涨幅超过8%,收报6.795%,上涨166基点;跨月的2天期回购上涨219.5基点,收盘站上7%。截至当日收盘,上交所7天及以内各期限回购利率全部高于5%。

在资金面总体偏紧的局面下,结构性紧张的特征较显著。有交易员称,月末银行向外拆出资金意愿下降,尤其是以质押信用债为主的非银类机构融资难度加大,纷纷转道场内市场寻求融资,阶段性加大交易所市场供求矛盾,推动交易所市场资金价格大幅走高。

多重因素叠加

这一轮流动性波动发端于24日前后,同样伴随着财政收税。

通常每月前15日为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的征期。因国庆和中秋“双节”假期,今年10月主要税种征期截止日延后至25日,相应减少了10月中旬流动性扰动因素,加上央行从10月中旬开始投放较多流动性,在财政收税影响集中显现之前,市场资金面一直保持平稳偏宽松。但到24日前后,随着税期影响加大,资金面开始收紧。

尽管税期延后,但10月央行没有将流动性“填谷”操作延后。从10月13日一次性足量续做全月到期MLF开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连续实施流动性净投放,到25日税期结束也没有停止。期间,央行还首次开展63天期逆回购操作,进一步丰富逆回购期限组合。

30日,央行开展1500亿元逆回购操作,包括700亿元7天期、300亿元14天期和500亿元63天期,在足量对冲当日1100亿元逆回购到期之后,净投放400亿元。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2个交易日,央行通过MLF和逆回购累计投放资金22480亿元,实施净投放10285亿元;全月净投放超过5800亿元。

市场人士认为,10月为缴税大月,并且税期后延,靠近月末,易造成叠加扰动。10月份财政税收规模较大,过去4年均超过5000亿元。

某券商债券投资经理表示,今年以来企业盈利状况继续改善,财政增收形势较好,相应加大了财政收税对流动性的影响。虽然目前缴税影响消退,但银行刚经历一波超储消耗,又迎来月末,自身资金也不富余,向外出资更少,使得资金供求较紧张。

好在月末效应在跨月后有望消退,但本周超过1万亿元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或给下月初资金面蒙上阴影。公开数据显示,本周有8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周五(11月3日)还有2070亿元MLF到期,到期回笼量达10070亿元,仅次于2月11日至17日当周的10515亿元,为年初以来第二峰值。

面对巨额流动性工具到期,央行如何应对无疑将是决定短期资金面波动的重要因素。

央行有望对冲

因月末有财政支出,月初流动性扰动因素则较少,资金面通常会有所改善,因此央行多转向实施流动性净回笼。但业内人士认为,鉴于本周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较多,有进行对冲的必要。

本周不光有不少央行流动性工具将到期,政府债发行量也不少。据已知信息,全周将发行4期国债,另外至少有4地将发行地方债,全周政府债供给或超过2600亿元,发行缴款对流动性也会有一定压力。

此外,10月以来债券市场走弱,短期波动较大,可能造成的风险也值得关注。因债市持续调整、收益率突破心理关口,一些机构面临止损压力,投资者赎回资管产品的需求上升,市场上流动性需求可能增加。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预计跨月后,缴税和月末因素的不利影响将消退,但资金面仍面临一定考验,再考虑到平抑债券市场过度波动的需求逐渐上升,央行对到期逆回购和MLF进行适量对冲是合理且必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因10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较大,市场对未来投放力度下降不无担忧。前述债券投资经理表示,10月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净投放超过前两月,且投放相对集中于中下旬,易引起一定误读,但全月净投放量与财政收支差额可能相差不多,在9月超储率进一步下滑的情况下,仍属于相对中性的操作,没有必要担忧未来央行会大幅净回笼。

该投资经理表示,年底前流动性内外不利因素仍不少。例如,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缴款产生的扰动将继续存在;海外主要央行政策调整,可能重新加大资本流动不平衡;从往年来看,年底财政投放到位前,市场资金面通常都不会太平稳,MPA考核、同业存单滚动发行、基金流动性新规实施等可能进一步增加资金面不确定性。更关键的是,年中以来金融机构超储率持续下滑,致使流动性内在稳定性下降,在面对边际扰动时,容易出现波动且波动幅度有所加大。这从以下事实可见一斑:10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大,但临近月末流动性仍发生波动。

在低超储环境下,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对流动性状况仍有重要影响。从央行推出63天逆回购交易上看,未来一段时间,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仍是央行开展日常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目标。总的来看,年底前流动性虽不乏隐忧,但预计央行将继续张弛有度地开展操作,“削峰填谷”熨平流动性波动,流动性总体状况或将好于三季度。(来源:中国证券报)

延伸阅读>>>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破了3.9%!都在问 债市怎么了

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4.0”!预期惹祸?机构这么说

关键词:债市惊魂分歧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