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陈宗胜:推进小城镇化破解“葫芦形”收入分配格局

2017-11-01 13:30:53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嘉宾介绍:陈宗胜是国内学术界研究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家,近期公布的中国经济学最高奖“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得主,也是前几年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同时,他是原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目前系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南开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入选“百名有市场价值经济学家”,从事经济学研究以来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多部专著和参编著作。

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离不开居民收入分配。本世纪初,陈宗胜依据我国的二元经济体制中城乡内部及城乡间收入差别的变动,推导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会逐步从金字塔形演变为目前的“葫芦形”并可能形成“中等收入陷阱”。而社会一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收入差别持续高位,供给需求不平衡将会抑制经济增长,传导到政治上就会带来民粹主义,引发社会动荡。

在陈宗胜看来,十九大提出一系列新政策、新目标,尤其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并基于此提出的一系列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基本方略和政策方法,恰巧是推动中国从中等收入陷阱里跳出来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构想、战略措施。同时,此次十九大首次提出“宏观审慎”政策,陈宗胜认为在金融监管上预防系统性风险将成为重中之重,而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是要解决金融本质中的信用问题。

推进小城镇化破解“葫芦形”收入分配格局

凤凰网财经:我们怎么来理解,您提到的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葫芦形及可能形成一个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陈宗胜: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最近若干年研究的很重要的一个成果。中国收入分配格局是从收入差别演变的一个横截面来看。从纵向来看收入差别是一个趋势,从横截面来看它,就是一个收入分配的格局。这个格局,通常人们提到的有金字塔形、有橄榄形等等。中国现在是什么形状呢,我们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过40年,它最初是一个平均形的,类似于飞碟形的,非常的平均。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演变为一个金字塔形的,目前中国收入分配格局已经演变成一个葫芦形的,上面一个小些的众数组,底下一个大些的众数组,中间恰巧是中等收入阶层这块比较小。

这种格局是与我们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二元体制是紧密相关的,实际上它反映了从金字塔形向下演变的时候,城市的居民收入增加更快,也就反映了我们国家前若干年城乡差别扩大的这么一种趋势。当然这个趋势从2008年前后已经开始缩小。但是葫芦形的形状仍然存在,仍然在持续呈现出来。这种格局直接反映出在我们国家的收入差别里面,城乡差别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是主体部分,大概50%多。

这就告诉我们,在我们国家下一步要消除居民收入差别过大的情况,主要侧重点、着力点应该放在消除城乡差别上,实际上就是要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是这样一种情况。所以十九报告提出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解决扶贫问题。目前二元结构存在的情况下这种收入分配的葫芦形,它就表示经济社会当中的社会需求是不统一的。有相当一部分人群还在为基本需求而生存、而奋斗,而另有一部分人可能就需要高档的消费品,比如说购买LV包包、高档坐便器等等,这些属于高档消费的东西,他们就需要。

这样一来,这个社会需求结构就是更加极端地多样化的,这种极端多样化的需求结构是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不易避免经过的阶段。但是,它会对供给带来一定的紊乱,使供给方面不能够完全很好的匹配、很好的满足平衡。所以十九大也提出来,现在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实从这里也可以体现出来。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存在,那它会抑制我们的经济发展。抑制经济发展就意味着会使经济一定程度陷入到中等收入陷阱。目前我们国家是属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长期停滞在这个状态,不能上升到发达国家水平,就是学术界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

凤凰网财经:除了您刚刚说的要解决这个葫芦形传导到供给侧改革不匹配这个问题,实现十九大提出的这个愿景,除了您刚刚提出的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扶贫问题之外,还有哪些具体的措施?除了国家的宏观政策、财政政策之外,在产业政策上有没有什么举措来解决这个问题?

陈宗胜:你提的这个问题角度非常好,事实上要消除葫芦形分配格局更重要的是发展政策。而分配政策主要不是居民收入方面,而是在大分配政策方面采取措施,即要解决城乡差距问题主要是宏观上的财政转移支付,工业支援农业等等。但是更重要的是发展政策,也就是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以及这次十九大上提出来的振兴农村经济、振兴农村城镇产业,这些大的措施都是必要的。

从城乡一体化以及振兴农村经济发展这个角度上看,我觉得现在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发展小城镇化,向欧洲这些国家学习,把一些产业向中小城市转移,转移农村的人口,不只是劳动力;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向大城市、中等城市,应该说若干年已经进展的比较快,因为劳动力是有劳动能力,每个城市都需要,可是农村人口,特别是我们说的妇女、60岁老人和儿童这三个层次的都留在农村,这都是城乡一体化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恰巧是个难点,这个难点简单地用某些经济家提出的大城市化是解决不了的,就需要农村的城镇化、农村的小城镇化来逐步解决,我觉得这是一个方向,也是非常切实可行的。通过这些措施也是带动中国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就是说将来除了大城市工业、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之外,在乡下、在农村里,中小城镇的发展是一个更重要的新的增长点。将分散的农村居民居住点适度集中成小城镇,并将相应的工业产业分布其中以解决其就业与发展,是欧洲各国的重要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

推动中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战略构想

凤凰网财经:中等收入陷阱,对我们社会经济生活和普通人的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

陈宗胜:中等收入陷阱它是学术界概括的一个说法。此外,还有低收入陷阱这个说法。相对来说,我们过去改革开放前可以说是陷在低收入陷阱里边,低收入陷阱就是说这个社会长期在低收入这个阶段停滞不增长不发展。中等收入陷阱,从理论上来说就是一个社会长期停滞在中等收入,比方说七八千美元、八九千美元,它长期不能上升到发达国家水平,不能上升到一万、两万、五万美元,那就叫处在中等收入陷阱。低收入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都在拉美国家出现过,拉美有的国家是陷在低收入陷阱里,有的是在中等收入阶段停下来了,我们就叫它是陷在中等收入陷阱里面。

陷在中等收入陷阱里面对一个社会来说,就意味着它没有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成为高收入阶段的动力了。从它们的情况看,之所以会导致这种情况,一是因为收入差别过大,收入差别过大,一部分人或者是大多数人长期处在低收入阶层,他不能够成为中等收入阶层,也就不能形成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因为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以中等收入阶层形成为前提的。收入差别过大恰巧抑制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抑制消费的增长。

其次,另一方面,陷在中等收入陷阱的时候,前面我提到了过大的收入差别可能导致需求和供给不匹配,需求供给不匹配不平衡当然也会抑制经济的增长,使得它的速度无法提高,或者提高不快。

第三个层面,由于收入差别拉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供求的不平衡,经济上的问题会反映到政治上,出现民粹主义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也恰巧是在拉美国家出现过,民粹主义的发展是使社会动荡,一动荡不稳定又破坏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为只有稳定,这个社会经济稳定了,经济发展才能够持续下去。有政治上的动荡、民粹主义如果是形成一种运动、形成一种浪潮,它就可能形成政治上的不稳定,导致经济会停滞下去。所以它的危险就在于使这个社会停滞发展了,阻碍这个社会从中等收入阶段继续前进。

从咱们国家近年的战略措施上看,特别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战略举措看,我们党和政府其实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已经并正在采取解决这三个方面的一系列的政策。十九大上,我觉得提出来的一系列政策、提出来的目标、提出来在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并呼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矛盾、解决这些问题,恰巧是推动中国从中等收入陷阱里跳出来,推动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构想、战略措施。

凤凰网财经: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那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居民收入分配上要怎么做、怎么去突破您提到的这些问题?

陈宗胜:我们党和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近些年采取了供给侧改革这么一种战略措施。另外一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新的思路,如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城乡一体化、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等这样一些大的战略措施,这些措施都在缩小城乡差别,使葫芦形的底部缩小,特别是举全国之力消除贫困,实现全民小康,这些措施都是使葫芦形的底层逐渐往上升、逐渐向上提升并缩小,从而一定程度以后形成中等收入阶层成为一个主体,就从葫芦形演变为橄榄形,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演变成橄榄形,我们也就跳出了中等收入陷阱,也就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当然这是一个过程。收入分配葫芦形格局这样的理论就是描述这样一个过程。应该说落实十九大提出来的很多改革分配调整政策,就是针对这种葫芦形的,当然还有一些别的措施,对城市内部、乡村内部也有一些相应的措施采取,这些措施共同的努力方向是使葫芦形的格局过渡到橄榄形的格局,那也就是最终要实现中央提出来的公平正义、满足更高更美好的人民需求这个方向来推进。

互联网金融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信用

凤凰网财经:在这次十九大报告里第一次提出,除了稳健健全的货币政策之外,还有一个宏观审慎的政策。提出这个宏观审慎在今后的金融监管体系里面有哪些影响和变化?

陈宗胜:十九大提出来的宏观审慎的政策,它是针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的。咱们国家国民经济最近若干年的发展总体上是稳定的。我们成功的避免了系统性的风险和区域性的风险,在这方面应当说都是非常成功的。但是经济生活它在千变万化,我们时刻应当注意防范这些风险,所以中央提出来要在金融领域采取宏观审慎的做法。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真正使一个经济陷入系统性风险,如果从一个实体行业来看,它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比如说哪一个产业行业发生问题会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出现风险,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而金融领域不同,其本身就是涉及全局的,过去小平同志说,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金融它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是系统性的,它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整个国民经济的系统性风险。

所以在处理金融若干政策措施的时候,中央提出来要审慎,取这样一个角度、这样一个态度,我觉得是非常对的。应该从最近若干年我们国家提出的一系列金融政策,包括贷款的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也包括其他的新金融机构的推出、建立等等这些方面的政策,都是采用了宏观审慎的政策。当然个别年份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前几年在非法集资、在非正规理财、险资的运用等等这些领域,甚至在股市运行上都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上这些问题都还是局部的、是短暂的,都是操作方面的问题,没有形成系统性问题。就是因为我们从最近这几年的事件当中,总结出来一个宏观审慎的大战略、视角点。我觉得这个战略视角点今后应当继续坚持,才能够保证我们不出现系统性的风险。

凤凰网财经:您刚刚也提到互联网金融,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它其实也可以理解成民间有这样一个资金需求,然后通过互联网的新兴技术去满足这个需求,实现资金的一个流动和配给,但这样一些新技术、新方式,也引起一些新争议,您怎么看呢?

陈宗胜: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确也很重要,是现在中国金融领域存在的一个新问题。从咱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收入逐渐上升,逐渐从整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这个过程一定会提出来很多金融需求。老百姓有了钱,他除了吃住之外,他需要把这个钱在不同的渠道上来获取新的收益,这也是中央提出来的,要为老百姓、为人民提高财产收益的一些重要方向。我觉得这也是对的,问题在于现在我们金融领域、金融机构还没有提出足够多的能够为老百姓投资、理财、赚取额外收益的这样更多更丰富的一些渠道、方法和措施。

事实上,我们这方面恰巧应当多向发达国家学习。发达国家它经过了这个阶段,它已经创造出来很多为老百姓的闲钱投资、理财、赚取收益的一些工具。这些工具我们要学习,当然学习的过程当中,既要适合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又得适合于现在新技术的发展。像你刚才提到的,有一些是互联网金融,是最近这几年通过互联网这种新技术采取的一些新的理财方式,是吧?但是在这些方面,监管部门要及时跟踪,及时监管,从促进这个行业发展视角来进行监管。出现问题及时纠正,而不是一刀切掉。只要是认为它是符合发展方向的,就要修正错误、继续坚持。

总的来说,在这些方面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它的信用,因为金融的核心是信用问题。不论是你给我理财,还是我把钱交给别的金融工具、别的形式去理财,信用问题是最重要的,只要信用问题解决了,就会是健康的有发展前途的金融创新。所以各种措施包括互联网这些措施要努力解决信用这个核心问题。

我认为现在在咱们国家金融体系当中,底层金融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我实际上就指的是小型的金融机构还很不足够、不完善,特别有一些看起来是属于成长性、初级性的理财形式、运作资金的形式都还是发展不够的,也就是中央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比如说我们社会中应当建更多的社区银行,社区银行它是熟人经济,它就可以帮助你社区内部贷款、理财,它的信用容易解决,熟人经济,张三李四它信誉怎么样,我完全了解,所以我觉得像社区银行、合伙制的社区银行或者是公司制的社区银行都应该大力发展,这是我们国家欠缺的。又如互助保险,保险公司的初级形式都是互助的。另外像现货商品市场,期货市场跟现货商品市场这中间有很多对接的形式;在股票市场之外也有广泛的股权市场,即柜台交易市场。但现在我们还没有发展起来,它要完善起来。完善起来它才能够真正为老百姓融资、投资、为老百姓理财来提供更多的机会、视角、渠道、方法,才能解决老百姓在进入小康社会后的融资难、投资难的问题。

关键词:葫芦格局收入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