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人人都在等待清算那一刻
2017-12-13 09:06:34 作者: 来源:冰川思享库(ID:ibingchuansxk)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在资本市场上,所谓泡沫的唯一规律就是我们无从得知它何时会破灭。即便是一种绝顶聪明的数字创新,比特币也会遵从这一规律。
不久后的某一个时刻,会有许多人捶胸顿足地懊恼:自己当初不知中了什么邪,把几十万、几百万元的血汗钱押在了一个叫做“比特币”的虚无缥缈的东西上。
不过在此刻,懊恼应该是像我这样对比特币了解颇多却又始终没有进场的人。
上周末,美国交易平台GDAX上比特币价格一度被拉升到19500美元,单日内涨幅接近50%,曾有一段20分钟时间里就飙涨了2000美元。
在卢森堡的Bitstamp平台,比特币价格也达到了近16000美元的历史新高。
▲网上的比特币交易截屏
有意思的是,近期比特币在各大交易平台上的价格出现大幅分化,不同平台之间的差价最高可达4000美元。
这意味着存在一个明显的套利空间,同时也突显出这种新兴加密货币的交易基础设施相当脆弱。
今年年初时,一枚比特币的价格才刚刚回升到它在几年前曾达到过的1000美元。
在2017年的前11个月里,它的身价大涨了15倍。其中仅刚刚过去的11月份,它就升值超过50%。
我是从2013年底开始关注比特币的,当时,这种虚拟数字货币正面临着问世以后最大的一次危机——总部位于东京的比特币交易所MtGox在“丢失”价值数亿美元的比特币之后倒闭,这一事件曾令比特币的世界里阴霾密布。
如果我在那时一边撰写关于比特币的分析文章,一边顺手花1万美元买入10枚比特币,那么我到现在就赚了至少15万美元。
如果我更有先见之明一些,在2010年花3美元(也就是20块钱人民币不到)买些比特币,那么我现在也会拥有15万美元。
一
最近这一周里比特币惊心动魄的疯狂上涨,主要是因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即将推出比特币期货。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上周五已正式批准芝商所的申请,其比特币期货合约将在12月18日挂牌上市。
对于多年来一直胆战心惊地走在灰色地带的比特币交易来说,这被认为是终于“修成正果”。
美国证券监管当局提供的强有力的合法性背书,令比特币粉丝们振奋不已,直接推动了比特币价格进一步大涨。
纳斯达克(Nasdaq)也不甘人后,计划在2018年推出类似的比特币期货合约,预计还会有更多交易所纷纷逐利而来。
日本方面也不断有好消息传来,本月初,日本金融厅一下子批准了4个加密货币交易所。在今年9月份,它已经批准了11家数字虚拟货币交易所。不仅如此,今年4月1日生效的新的“资金结算法”还承认,比特币在日本是一种合法的支付方式。
向来保守的日本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承认比特币是一种货币的国家,这令今年夏天以后比特币的交易中心从中国转移到了日本。
当然,从技术的角度说,芝商所推出的期货是一柄双刃剑。
它固然有助于长期处于半地下状态的比特币打开主流金融市场的大门,但也为人们做空比特币提供了渠道,从而进一步放大的比特币的下跌风险。
此外,一个主导市场的形成也有利于未来形成更加统一的比特币市场价格。
在关于“比特币泡沫”是否即将破裂的争论愈演愈烈之际,简单回顾一下它的价格走势或许是有益的。
比特币于2008年问世,直到5年后的2013年,它才开始正式进入大众投资者的视野。2013年11月28日,这种虚拟货币的价格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
但好景不长,随着我前文提到的东京MtGox事件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以及各国政府相继出台约束政策,从2014年初到2016年中,它的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而且波动幅度相当大。
2017年2月24日,比特币再度突破1000美元大关。
2017年3月2日,一枚比特币的价格超过一盎司黄金的价格,这在我看来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比特币的发明者中本聪正是模拟黄金设计它的规则的。
2017年5月20日,比特币价格突破2000美元。
2017年11月27日,全球主要平台比特币价格收在了10000美元上方。
▲近年比特币的价格走势图
据Coinmarketcap的数据显示,到12月7日上午,连同比特币在内所有数字货币的总市值达到了3700亿美元的新高,而比特币在其中占了超过50%。
说得更形象一点,目前流通中的比特币总市值比新西兰这个国家的GDP还要多一点,比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的财富加起来还要多。
二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比特币只是程序员圈子中的一种时髦玩意,如今它终于成为了一个令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寝食难安的“问题”。
今年9月,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率先发难,他称比特币是一场“骗局”,“不会有好结果”。只有杀人犯、毒贩以及居住在朝鲜、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的人才应当投资它。“如果我们有哪个交易员交易比特币,我会立马开除他。”
戴蒙还认为,比特币“比郁金香球茎还要糟糕”,而贝莱德CEO拉里·芬克干脆把比特币说成是“洗钱指数”。
几乎就在同时,中国官方采取行动,禁止被称为“首次代币发行”(ICO)的融资行为。中国央行牵头的七部委认定,它“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
ICO类似于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一些创企业募集比特币之类的加密货币,然而将它们兑换成法币用于经营。但和必须接受监管审查并披露公司财务信息的传统证券不同,任何程序员都可以编写“白皮书”,发起一种新的货币或发行一种代币。
如果一家传统企业破产,投资者和债权人有权从剩余资产中获得补偿。而ICO所发行的代币是否代表着真正的索赔权却很难说,这就必然催生严重的投机行为。
而在早些时候,中国央行已禁止所有比特币交易所停止比特币提现业务。之后没几天,中国政府再下杀手,责令中国境内所有比特币交易平台在9月底全线关停。
大多数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观点与中国央行一致,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法国央行的主要官员今年都曾经严肃地提示过飞涨的比特币可能蕴含的显著风险。
对于风头正劲的ICO,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英国金融监管局也都发出过警告。
以常规眼光来看,比特币的风险是一目了然的:这是一种没有任何主权或实体为其提供担保的纯粹虚拟的东西,也就是说,它的价值仅仅在于投资它的人们认为它有价值。
一旦大家改变了观点,它就会变得一钱不值。而且投资者也享受不到任何政府提供的权益保障,届时他们连维权索赔的门都找不到。
此外,正如之前已经发生过的多起交易所技术故障所显示的,比特币交易还很容易受到黑客袭击,并经常被怀疑与贩毒、洗钱等犯罪行为有关联。
然而,上述这些针对日益疯狂的比特币的警告似乎都对投资者起不到什么作用。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今年9月中国政府的打压仅仅使比特币价格短暂地下跌了10%左右。没多久,它就以更强劲的力量一路高歌猛进。
在境内比特币交易所被关闭后,中国投资者仍在交易比特币和买入首次代币发行销售的代币,只是更多交易转向私人场外交易市场,这使得中国打击比特币的努力效果有限。
伦敦Blockchain.info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币钱包提供商之一,该公司目前的总注册用户数量已超过1900万。在上周,它每天新增10万名新的注册用户。
三
这显然是有原因的,但原因可能并不复杂。
你当然可以说,人们对比特币出人意料的欢迎体现了这种技术创新所具有的持久影响力。
在金融领域,创新和投机性的狂热总是如影随形。
这话没错,自从我关注比特币以来,一直对它的发明者的理念怀有极大的敬意和佩服。
你也可以说,比特币的身价百倍说到底还是因为眼下市场上缺乏好的投资渠道。
不过,虽然我之前对比特币这种数字虚拟货币的态度与摩根大通CEO戴蒙截然不同,但我现在很同意他的论断。
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身怀远大理想的比特币的确成为了一场赌博。这一点从比特币交易如此地集中在东亚、特别是中国,便可看得一清二楚——东亚的散户投资文化发达,中国人又特别有赌性。
实际上,没有人买入比特币是为了把它当钱来使用,这只是因为他们押注明天它的价格会比今天更高。
可以这么说,今天的比特币狂热与它的发明者的初衷已经毫无关系。
与17世纪的郁金香狂热唯一不同的是,它貌似一种“创新”,就跟20年前的互联网热潮一样,人们幻想这种创新能够为自己带来财富奇迹。
12月2日,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以一种庆幸的口吻说,两个多月前的比特币禁令将会帮助中国躲过一场因比特币泡沫破裂而造成的金融风险。
“如果情况仍然是今年年初的样子,那么全世界80%以上的比特币交易和ICO融资将在中国发生——今天的情况会怎样?这真的很吓人。”
根据bitcoinity.org的数据,过去6个月,只有18%的比特币交易在人民币计价的比特币交易所进行,而截至1月初的前6个月这个比例为98%,这证明了中国央行出手打击对比特币交易流向所产生的影响。
美联储负责监督的副主席兰德尔·夸尔斯11月30日也曾警告说,加密货币会对更宏观的金融体系产生“溢出效应”。
但我却认为,正因为比特币已经沦为一场纯粹的赌博,中国央行和美联储反而没有必要那么担心。由于各国监管机构的严密防范,至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参与了这场“世纪大投机”。
这意味着,比特币很少被用作抵押物,投资它的杠杆率是不高的。迄今它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一旦泡沫破裂,风险蔓延的可能性不大。
▲高晓松在微博上讲述了一个与比特币有关的著名故事
当然,总会有人蒙受损失。如果我真的像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在2013年底花1万美元买入了1000个比特币,我现在一定会寝食难安,担心自己明天就会成为那个倒霉鬼。比特币不像股票和债券,当“闪崩”发生时,你连逃都逃不掉。
但现在距离清算的那一刻也许还有些时日。在资本市场上,所谓泡沫的唯一规律就是我们无从得知它何时会破灭。即便是一种绝顶聪明的数字创新,比特币也会遵从这一规律。
而且,通常泡沫的破裂不是发生在大多数人感到恐慌的时候,而是突然发生在大多数人毫无意识的时候。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