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广谈互金监管:新行业鱼龙混杂 一定监管可以理解
2017-12-18 13:39:26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凤凰网财经讯(作者 杨芳)近期以来,在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再次面临行业整顿,包括P2P、消费贷、校园贷、消费贷、互联网小贷等迎来了史上最严监管。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金融行业或将迎来全面监管时代。互联网金融监管如何平衡和创新的关系,会不会出现“一抓就死”的现象?监管从严后,对国家重大战略计划普惠金融又会造成什么影响?
新兴行业鱼龙混杂,一定监管是可以理解的
12月1日,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发布,规定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12月8日,《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发布,文件明确指出,此次排查、整治,是打击无网络小贷经营资质,甚至无放贷资质却经营网络小额贷款的机构。同日,《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发布,意味着P2P整治进入最后验收,明年6月底完成备案。
监管和创新如何协调?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是否“一刀切”了?“任何新兴事物出现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行业鱼龙混杂,很好的一锅菜,可能一颗老鼠屎就把这锅菜弄坏了。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无论P2P、网贷、现金贷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暴力催收、重复借债等。这种背景下,监管机构给予比较严格的监管、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可以理解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在首届钱塘江论坛上对凤凰财经表示。
贝多广强调,从大方向来看,无论是监管者还是政府的角度,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但在监管具体操作上可能会越来越细化,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就是新的,市场不断产生新东西,监管采取措施,市场再反馈,通过和市场的摩擦,使得监管得到进一步强化、深化和优化。”
而对于资管新规对普惠金融的影响,贝多广认为,资产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我们现在比较关心的是如何提高普通大众的理财水平,比如说从原本单纯存款,转变为多种投资方式;其次可以考虑给三四线城市居民甚至农村居民有更多的理财选择,除了储蓄,还有股票、基金等多种投资选择。而现在网络上的理财业大多还是以城市里的年轻人为主。原本机构理财没有达到10万元20万元少人问津,但是现在的理财,很少的资金也可以进行。从这个角度而言,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原本的金融比较狭义,而现在各种金融产品都可以渗透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
政府引导普惠金融应先想好“退出机制”
2015年底,国务院发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十三五”规划中计划实施的优先领域。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加速了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今年9月,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央行实施定向降准。分析表示,此次央行定向降准普惠金融的政策,仅上市银行第一档能够释放的基础货币就将达到2700亿。这引起了市场关于央行“放水”的质疑。“整个国家政策都非常支持普惠金融,包括财政减税,央行定向降准。整个货币政策比较严谨的,不想在总量上扩大,但可以在结构上做调整。结构调整中,现在比较薄弱的是中小微企业领域。传统银行覆盖比较多资金需求的地方,比如大企业和地方政府,实际上已经过剩了,甚至有负债率过高的问题,而中小微企业资金覆盖远远不够。货币政策支持的资金怎么下沉到中小微企业,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贝多广认为并非所有人都能正确理解其内涵,“普惠金融并不是小额贷款、小额融资的同义词。普惠金融是要将金融服务提供给有需求的“中小微弱”,也就是中小微企业以及在金融服务方面比较弱的农民等弱势群体,并非以资金规模大小进行判断。”
谈到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体系的关系,贝多广认为普惠金融并非是推翻传统体系另起炉灶的新认知体系。传统金融体系因为缺乏包容性而将“中小微弱”排斥在外,普惠金融是让传统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更广。普惠金融一定是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上增加包容性。
贝多广强调,传统金融排斥“中小微弱”,不愿意为“中小微弱”提供金融服务,是因为出现了“市场失灵”。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应该起到引导作用,且设计规划之前要想好“退出机制”。
对于目前普惠金融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贝多广认为,“目前仍有一个挑战,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即普惠金融很难落实到终端消费用户身上,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金融供应商组织形态、商业形态、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较理想的途径就是手机银行,以及消费者金融教育、金融扫盲等。”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