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挂牌私募被强制摘牌彰显新三板从严监管决心
2017-12-22 09:53:02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按理说,强制摘牌自2016年起就已施行,市场不该对这批“退市”私募反应如此强烈。但是偏偏有投资者拿出中科招商是“龙头”私募、曾经的1000亿元市值、2000余名股东说事,言下之意不该对这些私募整顿和处罚太严厉,即便没有按照私募挂牌8条新规实施整改,也应考虑给众多股东带来的影响。
暂且放下监管部门严格执法的态度不论,先看看整顿挂牌私募基金到底有没有必要?目前,新三板共有26家主营业务包括投资管理的挂牌私募机构,这些私募基金中有不少存在亟待整改的问题。有的私募管理费、业绩报酬等主业收入仅占总收入来源的百分之一;有的私募在二级市场兴风作浪,“抄底”炒“壳”卖“壳”不亦乐乎;有的为了规避监管规则,将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向房地产、银行理财领域;还有的私募号称千亿元级别,实际上3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不达标。
这些问题表明,部分私募基金根本没有履行“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责任,而是将主要心思用在赚快钱的副业上,给股东、基金持有人以及二级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带来了极大潜在风险。例如,2015年A股剧烈震荡调整期间,中科招商通过旗下的投资平台,对主板二级市场10余家上市公司疯狂扫货、迅速举牌,随后又连续大规模清仓式减持,打压股指上行动力,增加防范金融风险成本,市场影响极为恶劣。这显然已不是“高抬贵手”、考虑股东权益就能解决的,必须敦促其整改乃至使用强制摘牌的手段,让这些违规的私募敬畏规矩。
除了短期处罚、整改和强制摘牌之外,还要从长远规范挂牌私募机构的发展,必须引导其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一方面,要恪守资产管理行业本质,敦促挂牌私募机构聚焦主业,突出主动管理能力、投资能力,增加投资收益和管理费收益。这也是私募挂牌8项新规一再强调“管理费和业绩报酬之和应占收入来源80%”的本意。另一方面,为有效降低杠杆率和控制金融风险,规范挂牌私募积极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产品,完成实缴资产管理规模目标,让管理资金在监管部门的穿透监管下规范流动,让违法违规的高杠杆产品、高风险产品没有可乘之机。总之,强制摘牌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保持威慑力的根本还是为了构建挂牌私募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也唯有如此,才能让私募基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