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又写了一封信:地方总是领会错中央的意思
2018-01-09 11:29:20 作者: 来源:经济观察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2015年3月,吴海因写给总理的一封信而引起广泛热议,许多企业家觉得吴海写出了他们不敢说的话,也因为这封信,吴海被请进了中南海。今天凌晨,吴海又重新在自己微博发文《又写了一封信》,再指简政放权,时隔两年,他又说出了企业家们的哪些心声呢?这一次,他的信还会被批示吗?
---编者按
以下为吴海微博全文:
前言:
天亮后一年一度的东城区政协会又要开了,不知道该写什么提案了
2年前我给总理的一封信《做企业这么多年太憋屈了》把我带进了中南海,其实那只不过是我2015年在东城区政协发言的白话版而已。
6年前写的一个建设中国国家品牌的提案,现在回头看确实是中国最需要的东西,可惜又给浪费掉了:2014年一次开会碰到一个领导斗胆给了他,于是没有了下文,去年好像被双规了… …
总之吧,在企业做老大惯了,写东西总是习惯假装胸怀全局,总写国家层面的东西,区里写这些确实意义不大,想了想这次政协会就不写什么了,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在网上说出来,算是网上社情民意吧,如果说得对的话,我想他们一定能听到。
正文:
一、地方总是领会错中央的意思
例子比较说明问题,就说说我给总理的信里面提的事吧。
“简政放权”算是中央的意思吧,到执行层面好像没有真正领悟到中央的意图。换句话说,克强总理那么辛苦,换来的事底下人没有领会意图,没有把事情办好。
2015年我给总理写信的事可以算是当年简政放权第一案了,我要没理解错的话是几个总理和国务委员签字,国务院办公厅督办,一些部委也都找过我了解情况。
2017年4月“焦点访谈”记者又找我,起因也是当年我写那封信的事上了“焦点访谈”,这次他们要做个“简政放权”成效的节目,算是回访我吧,我拒绝了:
其实我是想说里面的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呢?
1) 过时政策废除和修改问题,一条没人理的过时规定却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信里做为例子我提到过中央空调的事情,“焦点访谈”也特意说了这个案例,卫生部好像是没有什么反应吧,就算有反应至少地方没有。具体内容有些技术细节,这里不重复了,吃瓜群众可以看2015年给总理写的那封信,(查微信公众号wuhai222 的文章做企业这么多年,我太憋屈了)。
前年,我们在某市一家酒店已经完工,我们完全按照国家规范设计、施工,该市卫生部门审批时坚持用旧的中央空调的规定,我们不得不雇佣临时工拆窗户加换气扇,一个工人因不小心从楼上掉下去摔死了(虽然我们做到了施工前提醒,但是我们有不可推卸的施工监管责任,我们因此也受到了严厉处罚和赔偿,我们确实有错误)。
我想说得是,我的企业可以承受几百万停业损失,可以赔偿死者,但是,多少钱能够挽回一个30岁的生命呢?
一个可能只需要一个科员花一个上午就能改的规定为什么没人来做?为什么没有人能够把过时的规定看一遍呢?您的半小时就可能挽救了一条生命。
2) 土地使用费的问题,谁都不管
上次信里也提到了土地使用费的事,不少地方还在对外资租办公室等收取土地使用费,这个明显不符合当时“土地使用费”出台的目的,也与WTO的内外资一视同仁矛盾,另外,在征收“土地使用税”后,这个“土地使用费”应该是取消掉的。
上次信里我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没有人来找我了解情况,我想大概税务部门是代为征收,国土资源部则早把这个交给地方了,两边都认为跟自己没关系。
而比较搞笑的事实是:国土资源部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内部他们看到了我的信,查了一下,这个收取外资企业租办公室的“土地使用费”的规定国土资源部早就取消了,所以跟他们没关系。
去年,某些税务局又来收了,那么,我的问题是:如果这个规定已经取消掉是否通知了国税局?如果通知了国税局,这个费是由地方政府收,地方政府是否和国税局一起讨论过取消的事呢?
更可怕的问题是,如果各大部委之间都不能顺畅沟通,我们怎么指望你们能与企业与人民顺畅沟通呢?
3) 相关行政审批机构互相矛盾、不懂法不守法的问题
还是信里说的问题,行政审批的一些条件高度不透明。我们做酒店的经常是租旧楼改造,一些旧的办公楼房产证都是几十年前写的用途,与现在新的房产证上写的用途根本不一样。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咨询工商局没问题就没问题,可是租下来之后准备改造到了消防或者公安就出问题,你向这些行政审批部门要相关文件的时候一律没有,基本的原因就是不成文的规定,来源就是多少年前市领导、区领导甚至是主管领导会上说了一句话。
我想说的是,如果相关行政审批部门的规定自相矛盾,我们做企业的怎么做?如果说行政审批都是不成文的规定,行政审批是否需要守法?工商法里的相关规定在这些部门眼里算不算法?当然,上有法,下有对策,窗口直接不收你的申请,也就躲过了行政审批的时限问题。
4) 行政执法随意性问题,规定含糊或者自己就是规定
我在给总理的信里是拿公安和卫生两个部门做例子,跟我打交道的部门里面唯一有积极反应的是公安部,公安部三局领导来我们公司几次,我们一起商量了一些方案,我也非常振奋,如果方案实施后对于酒店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减负
但是,部委对于地方就和中央对地方一样,地方在真正执行的时候还是一样的随意,尤其是到最底层例如派出所甚至是基层民警的层面。
两个极端例子就是去年和前年在两个二线城市分别开了两个国际性的大会,为了保证安全,许多小一点的酒店被逼关停,一些过分的安防工作也下放到酒店,例如,每天晚上九点要求酒店员工敲开所有的客人房门进行录像,然后把录像刻成光盘送到派出所。当然没做到的处罚就更随意了:停业!
5)私营企业也要招投标的问题
上次信里也说到了工程招投标的事,我们改造酒店需要选择施工队,一些地方还是要求要通过招投标公司招投标,这个对于私营企业强行规定明显是错误的,建委要管的是我选的队伍有资质、图纸符合规范也有设计院的章;其次,施工过程规范。
结果因为你们的招投标的规定,我要给红顶招标公司交几万到十几万,整个过程有耽误一个月的工期,各种损失就可能上百万。
当然,上封信说的都是营商环境的事,我们酒店行业碰到的部分问题,我想说得是,其他行业可能涉及到更多的行政审批和执法部门,在这些部门面前他们一样可能碰到问题。
更可怕的事,我说的事情是总理过问的事情,结果还办成这样,真的很丢总理的人,我总不可能昧着良心到中央电视台去说谎吧。
其实我上封信绝不是要投诉几个部门,而是讨论营商环境的问题,营商环境绝不只是工商、税务的事,工商税务在前端反倒做得很规范,而藏在后端不引人注意的恰恰做得不完善也缺乏规范因而出更容易出事。所以,我要说的是所有与企业相关部门都应该有服务意识,要为营商环境出一份力。
二、为什么不能领会中央的意图?
首先,是因为机关习惯性地做法-“形式很重要”,因为可以汇报了。
大家都要表示我重视了、我做事了,最容易看得到的就是少盖几个章,少跑多少路,所以,部委和地方优先做这些简单的事情,这些事情说出来也有功绩:你看,现在做企业少盖多少章,少跑了多少路。但是,他们忽略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不怕跑断腿,只要这个事情能办,如果“简政放权”只是少了几个章,该办的事办不了,或者更难办了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然,你们可以拿着这些东西向中央汇报,上“焦点访谈”可以大讲特讲了。
其次,闭门造车,具体到部委和地方没人花心思去想如何让“简政放权”真的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没人来问企业你真的需要什么。我做为酒店业代表大着胆子可以提出酒店业的问题,中央听见了。其他行业呢?你可以说你问了一些国企或者大的民企,可是最广大的中小企业你问过吗?我去过国务院下属的中编办,他们负责这方面的改革,我的体会是中央真的想做好,可是他们确实缺少信息。
再次,还是怕担责任或者不舍得放权的问题。就像一些部门明知不成文的规定在行政审批时不合法,但是他们怕领导怪罪,不敢审批,同时,为了免责,窗口直接不收行政审批的申请,这样就逃避了审批时限的问题。另外一些部门明显不愿意放权,例如,消防和公安审批明显应该是在关注消防和安全上面,但是他们会把与工商法抵触的过去的规定拿出来做为门槛,企业只能走其他不正当途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企业不敢说,或者没地方说。企业不像老百姓,觉得不满意了就到处投诉,到网上去嚷嚷,企业主只要没被逼的家破人亡绝对不敢走到这一步,因为,一旦他投诉了,其他各种小鞋全部给穿上来了,企业一定会死掉。
三、如何领会中央的意图
习大大的讲话政府机关都学习了,做为政协委员的我自然也学了。我相信你们开过的会比我多得多,换成你们机关的话说是:常学常新。但是,我的想法是,不是要形而上学地天天学就行,而是要抓根本,中央的精神或者意图到底是什么?
习大大说了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最根本的你们要好好理解一下,人民不富足,国家不富强,什么梦都实现不了。国家怎么富强、人民如何富足,需要守法的企业,无论是大的国企、民企还是中小企业!人民需要工作,需要在企业上班!!我们不能指望人民都到机关去拿工资或者领失业保险!!!
所以,习大大想让老百姓富足、让国家富强就是中央的核心意图!
习大大说了让市场调节资源,那么你们行政审批权利的手就要往回收,更多地是去伸长你们服务的手。不要怕自己的位置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威胁不愿意放权,不要有多做多出错,少做少出错,不做不出错的懒政思想,你们的工作就是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经济运行效率更高,让守法企业能够在成就自己的同时能为人民、为国家创造更大的财富
习大大说依法治国,你们就要带头守法,要废除过时的规定,更不要搞不成文的规定。有时候市领导、区领导说了一句话要治理,不是让你们不守法的去治理,是要你们去引导,是要让更多的企业去守法。
习大大说为人民服务,老白姓是人民,企业也是人民,你们就要服务于人民,我说企业是人民是因为企业是老百姓工作、拿工资养家糊口的地方,是人民的一个小的集合单位,不服务好人民的集合单位,集合下的人民将没有工资养家糊口,谈何为人民服务?
四、怎么去做?
1) 要领会中央的意图:让人民富足、国家富强。政府部门要建立守法的行政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引导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 勇于担当,不要中央推一下动一下,要领会中央的意图,敢于担当,不以乌纱帽为先,要以服务于人民为先。
3) 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把过时的法规埋葬,鼓励守法的基础上的创新。
4) 聆听人民的心声,服务于企业就多听企业的声音,建立沟通和收集信息的渠道,不要闭门造车,同时要建立监督机制。
5) 基层、地方、中央部委建立沟通汇报联动机制,保证一致性,不要同一政策到各地高度不一致。
-----
后记:
说得不少了,想想也许是命运,上封给总理的信写完也是凌晨三点多钟,回想起那次我进中南海的轰轰烈烈和后来企业运行过程中仍然碰到的问题,我在想当国家领导人真心不容易,不少好的政策到下面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真的很令人痛心,真心希望能帮上一把。我想我能做得也就是说出来,希望一些部委、地方和基层能真的领会中央的意图,能够动起来。
上次我写信的时候我还有些忐忑,这次我倒是没那么担心了,因为
第一, 我做得桔子水晶酒店已经卖给华住了,我现在只是挂了个荣誉性的桔子水晶执行董事长和华住集团执行副总裁的职务,已经没那么多好失去的了;
第二, 华住集团是国内市值最高的酒店集团,全球酒店业也排名前几位,雅高旗下的很多高端品牌在国内实际上也是归华住管了,家大业大估计也没事儿;
第三, 国家更加宽容,上次没事儿这次也应该没事儿吧;
第四, 我有信心、我有一腔热血,我爱我的国家,我一直没有移民,我的家属和孩子都没有,因为我相信我能看到我的国家繁荣富强。
感谢一下吧,感谢三任政协领导,老徐、老邵和老宋,我这张大嘴没少给你们添麻烦,你们的宽容让我做了第二任东城区政协委员,也是因为你们对我好,我推掉了人大代表。
感谢小陈区长对企业的支持,虽然东城没有给我们一分钱的税收优惠,因为你们的服务我义无反顾地把企业总部搬到了东城,这次卖公司我和我们的股东将会给东城交两亿多境外交易所得税,希望没给你丢人。
感谢江西瑞昌市的领导上门服务,我去瑞昌投资不是因为税收政策最好或者是去要你一寸土地或一分资源,我去那里而是因为你们真心想发展经济,我有安全感,未来我投资的项目我肯定尽量选东城和瑞昌了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上次给总理写信,纪委也找过我了,我没有说是哪个城市,更没说哪个人,因为我认为许多毛病是多年积累的官场陋习所致。正如我跟纪委的同志说的那样:习大大八项规定之前大家都吃喝,八项规定之后基本没了,这说明很多毛病都是过去系统性的管理问题导致,不是某个人的问题。
所以,这次也一样,任何人找我我都不会说是哪个城市哪个人做得事情,但是我保证我说的现象都是事实。
该睡了,明天早上政协大会不能迟到,希望一个私营小老板的彻夜不眠能够换来更多企业家更好的明天,愿我的国家繁荣富强!
【这一次,吴海的信还会被批示吗?】
经济观察网陶舜/文 深夜对中国舆论场来说是一些特别的时刻:吴海两次公开信都是在深夜发出。
是的,第二次。曾因给国务院总理写公开信而走进中南海的企业家吴海,1月9日凌晨又写了一封有关简政放权的公开信。
然而这一次,在不到1000个点击量的时候,这篇发在实名认证微信公众号“桔子水晶吴海”的公开信,被平台提示“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在这篇题为《又写了一封信》的公号文章里,吴海把“真正领悟中央的意图”写入了内容提要,并制作成了文章头图。“中央的意图”指的是:让人民富足,国家富强。
我是少数在深夜第一时间看完这封公开信的读者。其中,吴海谈到了第一封信的反响,首先是国务院总理亲自过问,民意直达了中央,但可惜的是,企业所反映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前后两封信所关注的都是营商环境问题。
吴海说,后来央视《焦点访谈》的记者找他做追踪报道,想听听企业对于相关整改的情况汇报,但他婉拒了,“我还是不能给总理丢面子了,变化太小。”他还放出了自己和《焦点访谈》记者的短信对话截图以增加可信度,并技术性地遮掉了其中一些词句。
这似乎违背了人们的常规印象。通常,领导批示的问题都会得到雷厉风行的解决,何况还是总理批示,并且得到各大媒体普遍关注的事情。
2015年3月23日也是凌晨时分,当时身为桔子水晶酒店CEO和北京东城区政协委员的吴海,发出了第一封公开信《做企业这些年太憋屈》,以切身体会和所见实例,坦陈了许多政府在实际工作中的“庸政、懒政、政策陈旧、不清晰、滥用”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
其中坦率说道:“一个政府对企业不好就是对人民不好,我觉得政府对企业不够好,如果按地位排的话,政府管理人员是大太太的孩子,国企是偏房生的,而私营企业则是婊子生的,虽然都是国家的亲骨肉,但是大太太的孩子管着我们,偏房生的也怕大太太生的,但是他们敢找亲爹撑腰,而我们这群婊子样的只能被大哥打完左脸再主动地把右脸转过来让打。”
吴海当时写道:“现在我们国家正在抓家法—反腐,我们切实体会到了大太太的孩子们规矩多了,但是,您相信吗,就在习大大前年抓腐败的之时,在我们行业俗称的‘三节’的时候,某城市所有下属机构几乎倾巢出动,只要属于他们管理的行业他们都会照顾检查到,并且主动按企业规模排名来做某种要求,当然,关系好的企业可以讨价还价,‘特种税’也有减免的时候。”
吴海当时继续写道:“为什么那个城市几千家企业没人敢做声,因为他们都知道,一旦出声他们的企业就会遭到灭顶之灾,我记得4、5年前,那个城市的某经济型酒店的加盟商举报了某政府部门下属机构,从此之后这个品牌的酒店在那个城市就没法获得某种批文而没法开业,直到某个品牌集团老总到这个城市来赔罪才解决这个问题。”
回顾2015年,当时反腐已经走向日常化,全年共有35名高官被中纪委通报落马,落马高官进入审判季,军队反腐的阶段性成果也在继续公开化。在当时的反腐形势下,“特种税”的问题是引人注目的。
关于“特种税”的涉嫌腐败的问题,吴海在今天的第二封信中谈到了后续,那就是纪委方面曾派员向他了解情况,但他并没有说出具体的城市和具体人,他认为自己针对的是现象性的问题,并不是为了针对谁。他认为很多都是系统性的问题,希望造成这些问题的机制能够改变。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今天他把“真正领悟中央的意图”当作关键句。
吴海说:“很多毛病都是过去系统性的管理问题导致,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这次也一样,任何人找我我都不会说是哪个城市哪个人做得事情,但是我保证我说的现象都是事实。”
尽管如此,吴海还是强调自己对于东城是有贡献的,“虽然东城没有给我们一分钱的税收优惠,因为你们的服务我义无反顾地把企业总部搬到了东城,这次卖公司我和我们的股东将会给东城交两亿多境外交易所得税。”
在第二封信中,吴海罗列了五大问题。1,过时政策废除和修改问题,一条没人理的过时规定却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2,土地使用费的问题,谁都不管。3,相关行政审批机构互相矛盾、不懂法不守法的问题。4,行政执法随意性问题,规定含糊或者自己就是规定。5,私营企业也要招投标的问题。
其中“生命的代价”指的是,在安装中央空调的时候,有关部门没有与时俱进,采用了旧的管理规定,结果,安装过程中有一名工作人员意外身亡。吴海承认企业方面有责任,并且也积极赔付了赔偿金,但他认为:“一个可能只需要一个科员花一个上午就能改的规定为什么没人来做?为什么没有人能够把过时的规定看一遍呢?您的半小时就可能挽救了一条生命。”
他进一步说,有些部门拿着一个过时的政策来审批一些事情,使得企业办事情越来越难。
吴海的第二封信显示,不仅他的第一封信所反映的现象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他还发现了另外一些类似的问题。也因此,和第一封信的体例一样,他也直率地谈了几点自己的建设性解决方案。
写这两封信的吴海,有一个前后不变的身份是东城区政协委员,而他在企业的身份发生了变化,2015年写第一封公开信时他还是桔子水晶CEO,但后来他已经把酒店卖掉了,“我现在只是挂了个荣誉性的桔子水晶执行董事长和华住集团执行副总裁的职务,已经没那么多好失去的了”。
这一次,吴海的信还会被批示吗?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