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屡战屡败“青年屌丝”到身家数十亿上市公司CEO,罗敏能否化茧成蝶?
2018-01-16 10:30:29 作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1虽然一直未与罗敏本人见过面,但对他的创业经历颇为熟悉。
有好几位在电商领域深耕多年的朋友,都是与罗敏同年代的创业者,与他在业务上有较多交集。
这些朋友回忆起创业早期的罗敏时,多数评价“罗敏当时就是一个屌丝青年,喜欢混圈子,看上去并不是一个很入流的创业者,很难预见其能取得日后的成就。”
当然,这些朋友对罗敏的评价有失偏颇,因为当时他们只是看到罗敏的表面,并没有洞察到罗敏平凡外表背后坚韧的内心、战略上的果敢、战术上的执行力与强大的团队领导力。
但朋友的这种评价,也恰恰解释了罗敏为什么在趣店上市后会显得手足失措。
从一个创业屡败屡战的青年屌丝,到一个身家数十亿的上市公司CEO,对于罗敏来说,成功来的太过突然,他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罗敏没有足够的经验,也没有人能教会他如何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去游刃有余的应对媒体与公众的关注。
2
趣店最早公司名称为趣分期,是一家校园贷公司,后转型为商品贷,最终依靠消费贷业务实现上市。一方面趣店所处的互金行业处在政策的边缘地带,极具敏感性;另一方面趣店的商品贷与消费贷业务都高度依赖其背后的战略投资者,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渠道,更是让罗敏面临着其他明星创业者所不具备的压力。
枪打出头鸟,当趣店集团上市之后,这些压力便扑面而来,趣店商业模式的道德性与可持续性开始遭遇广泛的批评与质疑。
面对这些批评与质疑,罗敏选择了一家自媒体接受采访,这家自媒体撰文《趣店罗敏回应一切》,在文章中,罗敏称,“(用户)过期不还钱一律不催,就当福利送了。”
这篇文章不仅没有消解掉公众的质疑,反而迅速引发巨大争议,把罗敏与趣店集团卷入更大的舆论风波。此后,罗敏没有再做进一步解释,而是在争议中选择了沉默,拒绝接受一切媒体的采访。
在媒体与公众的批评声中,趣店集团的股价一路下跌。
3
在《趣店罗敏回应一切》一文发出两个月之后,趣店集团创始人罗敏,意外的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我是罗敏』。2018年1月14日,新年后第二个周日的下午,罗敏推送了其公众号的首篇文章《趣店罗敏回应一切,我犯了哪些错?》。
在这篇文章中,罗敏坦诚自己当时不够成熟,还没有做好面对公众的心理准备,并承认犯下的错误。
罗敏说,后来的某一天晚上,他突然醒悟了。
对于为何开通『我是罗敏』的个人微信公众号,罗敏解释说:
4
从内容来看,罗敏的这篇文章很难说是一篇高明的公关文章,还有可能引起更多的风波。但从长效来讲,罗敏没有再选择逃避,而是主动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与公众、媒体进行沟通,这是罗敏成熟的表现,也说明罗敏做好了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去面对媒体与公众的准备。
同时,通过个人公众号这种带有人格化的情感沟通,是一个取巧的方式,也较容易博得公众的理解与好感。
另外,趣店集团新上线的大白汽车业务,本身是一个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流量生意,正处于营销推广的关键时期,也需要罗敏重新出来为这个新业务站台。
某种程度上,罗敏的这篇文章已经为趣店的大白汽车分期业务做了很好的传播。
5
2017年10月18日,趣店集团正式登陆纽交所,开盘价为34.35美元,市值达到了惊人的110亿美元。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趣店集团收盘股价为12美元,市值尚不足40亿美金,已经跌去三分之二。
虽然趣店集团上市不到3个月,市值已经跌去三分之二,但同时我们可喜的看到,经历3个月的历练,1983年出生的罗敏,已经开始发生蜕变。
罗敏能否最终化茧成蝶,还需要拭目以待。一方面需要他变得更加睿智成熟;另外,更为重要的是,罗敏要带领趣店集团实现业务破局,真正摆脱对支付宝流量的高度依赖,摆脱公众对其商业模式不道德的质疑。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