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鲍威尔鹰派首秀引美股收跌 3月加息概率逼近100%

2018-02-28 14:58:39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鲍威尔演讲中传递的主要信息是,美国经济十分强劲,通胀将在中期实现2%的目标值,而为了同时实现防止经济过热和使通胀回升到2%的两大目标,逐步加息、缩表则是最佳方式。他并没有提及股市闪崩所造成的拖累。

中华PE:

鲍威尔演讲中传递的主要信息是,美国经济十分强劲,通胀将在中期实现2%的目标值,而为了同时实现防止经济过热和使通胀回升到2%的两大目标,逐步加息、缩表则是最佳方式。他并没有提及股市闪崩所造成的拖累。鲍威尔发言期间,美元指数一度大涨0.66%至90.36,刷新2月10日以来新高;美债收益率上扬,道指盘中跌逾百点,美国三大股指收盘大跌逾1%。

 

不乏交易员对记者表示,鲍威尔是一位偏鹰派的主席,尽管其阐述的美国经济强劲、渐进加息等都是事实,但比起总不忘提几句“经济仍存疲软”的前任主席耶伦,鲍威尔就显得更为强硬。交易员也认为,鲍威尔听证会上关于经济和通胀的回答意味着,2018年加息四次的可能性上升。目前,3月加息的概率逼近100%。

强经济引爆紧缩预期

鲍威尔对于美国经济强劲的判断贯穿始终,这似乎也为美联储加速正常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他表示,美国经济前景保持强劲,紧俏的劳动力市场继续支持家庭收入增长和消费支出,美国贸易伙伴的强劲经济增长也会提升美国出口,积极的企业情绪和强劲的销售增长会继续提振企业投资。此外,财政政策也更加积极。

眼下,美国失业率创下历史新低。整体失业率仅4.1%,而“劳动参与率在过去几年保持不变,这也是劳动力市场持续紧俏的迹象,因为婴儿潮一代的退休导致劳动参与率面临下行压力。”鲍威尔称。

数据显示,高中教育学历的成人失业率已经从2009年的15%降至2018年1月的5.5%,大学学历的失业率则同期从5%降至2%。

此外,经通胀调节的GDP增速在2017年下半年达到3%,足足比上半年高出了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强劲的消费者支出、家庭收入上升以及良好的市场情绪所驱动。同时,企业投资增速去年大幅上升,鲍威尔认为届时将会带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面对稳健的增长和强劲的劳动力市场,通胀仍然稳定在较低的水平。核心PCE为1.5%,仍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不过,鲍威尔似乎并不担心通胀,他认为美国经济过去面临的很多阻力现在都成了动力(如今财政更积极),“而在这一环境下,我们预计通胀在未来12个月会不断上升,并在中期稳定在2%的目标值附近。”

在他看来,加息、缩表反而是防止经济过热的必须手段。“进一步逐步增加联邦基金利率将是实现我们政策目标的最佳方式,当然也会取决于最新数据。”他称。

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规模巨大的财政刺激政策(税改)获得通过,“挥霍”程度创1945年以来第三高,仅次于两次严重衰退期;紧随其后,2018年2月12日, 2019年总统预算案公开,特朗普提出了未来10年规模1.5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计划。

眼下正值美国经济扩张期,众多观点认为这种极其顺周期的政策将导致美国经济过热,并使美联储加速加息,而希望证明独立性的新主席鲍威尔则可能更倾向于更快地加息。

对“闪崩”轻描淡写

另一个鹰派的体现则是鲍威尔似乎对于前期的股市闪崩并不在意,也丝毫未提及其对经济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

鲍威尔表示,在近期下跌的过程中,市场整体上有序,不应当将市场大跌归咎于ETF。在2月市场动荡期间,美联储也有研究ETF基金所扮演的作用。

相反,他提及,“我们的确看到资产价格上涨,必须对通胀和金融失衡保持警惕。”此外,鲍威尔也并不认为当前存在很高的衰退风险。

这一表态也导致美股盘中跌幅扩大。截至北京时间2月28日13:40,标普500指数跌0.5%,纳斯达克跌0.69%,道指跌0.28%;截至收盘,三大股指跌幅更是超过了1%。分别为-1.27%、-1.23%、-1.16%。

此前几天,美国三大股指持续走高,逼近2月2日闪崩前高点。

不过,眼下多数机构仍然看涨美股走势,美国强劲的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能力依旧是核心,但波动率将回升。纽约美提斯(METIS)资产管理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董伟琴对记者表示,2018年2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美国企业盈利的增长是15.2%,这是2011年第三季度(16.8%)以来的最高增幅。此外,由于税改的影响,分析师提高了2018年标普500指数每股盈利的预测,幅度为7.0%,即从147.22美元到157.57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从FactSet在1996年开始追踪这些数据以来,全年每股盈利预测的最大增幅。

缩表,最终不再持有MBS

缩表的影响在去年也被市场低估,而在此轮闪崩之下,市场才渐渐意识到,不断扩大的缩表规模很难不冲击市场。

鲍威尔此次表示,未来长期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应该只会包含国债,而没有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如果不是在很恶劣的经济环境下,不会再用这种计划(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除了购买国债,还购买了大量当时被认为是有毒资产的MBS)。”

缩表前,美联储4.5万亿美元资产中包括,2.46万亿美元(52%)的美国国债,1.77万亿美元(37%)的MBS,11%的逆回购协议,另外还有不到1%的联邦机构债券,以及央行间流动性互换和贷款。

某大型私募美股量化策略主管朱凯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市场如今对缩表的预期太强,原先市场可能都被前三个月(去年10月~12月)的缩表演练给骗了。”他称:“今年1月开始缩表的幅度每季度增加100亿美元(国债、MBS),还要叠加加息。”

根据美联储的缩表计划,美联储从去年10月开始停止再投资的到期公债规模每月不超过60亿美元,在12个月内每3个月增加60亿美元,直至每个月达到300亿美元;MBS方面,初始缩减幅度上限为每月40亿美元,一年内每季度增加40亿美元,直至达到每月200亿美元。缩减数量简单叠加之后,预计未来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每个月会达到500亿美元。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此前曾对记者表示,如果美联储表内资产缩减6750亿美元,相当于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有鉴于此,预计至2018年10月,即缩表一年后,累积影响将约等于半次加息。至2019年7月和2021年6月,累积影响先后上升至1次和2次加息。整个缩表进程完成后,累积影响近似于3次加息。

弱美元短线反弹

密切关注鲍威尔“首秀”的市场也充分吸纳了他的信号,美元持续上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奔4”而去。截至北京时间2月28日2:30,美元指数报90.18。

FXTM富拓货币策略和市场研究全球主管Jameel Ahmad对记者表示:“若鲍威尔暗示美联储2018年可能加息四次,则将被视为对美元的利好信号。”美元指数当日持续上攻,稳定在90以上。尽管各大机构2018年普遍看空美元,但也表示近期可能需要为这一策略“买一个保险”。

“今年我们仍然看涨新兴市场货币、看空美元,不过考虑到近期美元可能出现的波动,我们增加了卖空墨西哥比索和新加坡元的策略,来作为对冲。”渣打全球宏观策略兼外汇利率研究首席策略师罗伯逊(Eric Robersten)对记者表示。他也预计,截至今年一季度,美元/人民币可能会到6.28。

尽管眼下加息预期强劲,但嘉盛集团首席外汇分析师黄俊对记者表示,2018年的真实逻辑也可能是,美联储的加息速度低于预期,非美货币上行。“此前美股闪崩显示,美股的承接力远没有大家想的这么好。美联储的强加息政策则很可能会戳破美股,因此美联储事实上很难做出真正强硬的加息选择。”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